中國煤炭資源流動及其效率的時空演化機理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4-28 15:54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對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資源將是這些矛盾的核心,因此,在社會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自然資源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非常明顯。由于“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的特點,煤炭成為了我國主要的能源,雖然煤炭比重有所下降,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尚不能做到完全去煤化,以煤炭為主導的能源結構不會改變,煤炭仍將是主要的能源。煤炭資源賦存量與經濟發(fā)展的錯位性分布,使得西煤東調,北煤南運的格局長期存在,也使得煤炭資源流動成為了一種大規(guī)模的、廣域性的地理空間現象。目前已有研究對能源資源空間配置效率的提升的對策建議,但缺少對能源資源流動效率的界定和測度。本研究在圍繞“要素測算-空間演變-驅動機理-路徑優(yōu)化”主線的基礎上,對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進行相結合,綜合運用計量統計方法、GIS數據分析方法、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以期對煤炭資源流動及其效率的時空演變進行綜合分析,進一步總結出煤炭資源流動效率演化內在機理,并提出相關的優(yōu)化提升對策。論文主要分為四大部分:①研究背景、理論基礎和文獻分析等內容,主要包括論文的第1章和第2章;②實證分析,即煤炭流動及其效率的演化特征與機理研究,主要包括論文的第3章到第6章;③提升與應用研究,主要包括論文第7章;④研究結論與展望,主要包括論文第8章。主要結論如下:(1)煤炭流動是滿足不同區(qū)域煤炭需求的重要手段,并且其影響不斷加深。煤炭輸入總量占煤炭總消費量的比例呈現出波動增加的趨勢,炭資源的輸出也越來越依靠少數省份,山西、內蒙古、陜西的煤炭輸出壓力也越來越大,三個區(qū)域煤炭輸出占煤炭資源輸出總量的比例不斷增加。煤炭資源流動在地理空間上呈現出了“集中輸流、分散匯流”的特征。源地煤炭資源輸出的絕對差異呈表現出波動上升,最終呈現出較為平穩(wěn)的變化趨勢;相對差異總體上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匯地煤炭輸入量的絕對差異整體上呈現出增加的趨勢,而相對差異變化幅度相對不大。源地與匯地重心之間的距離變化呈現出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中國煤炭資源流動網絡密度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區(qū)域之間的煤炭資源流動關系并不緊湊,網絡結構相對松散,過度依賴少數節(jié)點區(qū)域和軸線,并沒有實現一體化,尚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聯系緊密的整體的煤炭資源流動網絡的空間結構。(2)在對煤炭資源流動效率概念界定的基礎上,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模型對各項效率進行測度,并對時空演變等內容進行了解析。源地各區(qū)域綜合效率的差異相對最小,純技術效率與規(guī)模效率的差異相對比較明顯;綜合效率在東西向上更高,更加集中,并且先集中后分散,在南北方向上一直處于分散趨勢;純技術效率在東西向上更高,更加集中,在南北方向上先分散后集中;規(guī)模效率在東西和南北方向上均先分散后集中;源地與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在空間分布的差異性和變動軌跡的差異性逐漸變大;雖然源地與規(guī)模效率的空間分布差異性最小,但是變動軌跡的差異性卻逐漸增加。匯地各區(qū)域綜合效率的差異相對最小,純技術效率與規(guī)模效率的差異相對比較明顯;綜合效率在南北向上的綜合效率更高,更加集中,在東西和南北方向上均呈現出先集中后分散的趨勢;純技術效率在東西向上更高,更加集中,在東西和南北方向上均是先分散后集中;規(guī)模效率南北方向上更高,更加集中,東西方向逐漸趨于集中,在南北方向上先集中后分散;匯地與綜合效率在空間分布的差異性先增加后減小再增加,變動軌跡的差異先減小后增大在減小;匯地與純技術效率的空間分布的差異性先增加后減小再增加,變動軌跡的差異也在先增大后減小;匯地與規(guī)模效率的空間分布的差異性先減小再增加,而變動軌跡卻越來越相似。(3)借助于威佛指數,根據不同因素的影響程度,系統的梳理了不同區(qū)域煤炭資源流動的類型。源地可以劃分為資源-交通復合型,資源-經濟復合型兩種類型。煤炭資源產量是源地煤炭資源輸出的首位影響要素,而交通逐漸成為影響源地煤炭資源輸出的重要因素。匯地可以劃分為交通帶動型和經濟主導型兩大類。我國匯地屬于經濟主導型的區(qū)域較多,然而交通帶動型的區(qū)域次之。交流地可以劃分為資源主導型和經濟主導型兩類。交流地的煤炭資源流動逐漸由資源主導型轉變?yōu)榻洕鲗汀?4)借助于灰色關聯方法,對不同指標對源地及匯地各項效率的影響進行測度。①源地經濟總量指標對新疆綜合效率,山西、內蒙古等區(qū)域的純技術效率,山西、貴州和新疆的規(guī)模效率影響較大;經濟質量指標對山西的綜合效率,山西、內蒙古的純技術效率,山西、貴州等的規(guī)模效率影響較大;保障指標對山西、貴州等的綜合效率,山西、內蒙古等的純技術效率,貴州、重慶的規(guī)模效率的影響較大;科技指標對山西、內蒙古等所有源地的綜合效率,山西、內蒙古等的純技術效率,山西、貴州等的規(guī)模效率的影響較大。②匯地經濟總量指標對中西部匯地綜合效率、北部純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的影響比較大;經濟質量指標對南部匯地的綜合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影響較大,對規(guī)模效率的影響較高的區(qū)域由南部匯地轉向東北地區(qū);保障指標對綜合效率影響較高的區(qū)域由南部匯地轉向東北地區(qū),對北部匯地純技術效率影響大,對規(guī)模效率的影響由南部匯地轉向北部匯地;科技指標對中西部的匯地綜合效率、南部匯地純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影響較大。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集中在三方面:①拓展資源流動研究的分析方法,綜合使用了地理學、社會學、運籌學等研究方法,借助于ArcGIS、Uncinet、DEAP等分析軟件進行綜合分析;②根據以往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煤炭資源流動效率進行了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往的不足;③構建了資源流動效率的研究途徑。
【圖文】:
1空間視角的資源流動要素一一節(jié)點、通道(路徑)、網絡及域源生產和需求發(fā)生的地點,是資源流向、流量等地理空化整個資源流動系統具有重要的作用,節(jié)點不僅僅具有資源流動的調度、信息的處理等功能,是整個系統的核,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源地(資源的輸出性比較強,、匯地(資源的輸入性比較強,輸入傾向大于輸出傾向)、出的規(guī)模差距不大)以煤炭資源流動為例,節(jié)點是目前數據統計主要集中在省級單位及以上區(qū)域,因此,節(jié)點的研究尚不能完成,而以往的研究中,把區(qū)域看作稱為路徑,是資源在空間可以實現流動的載體和空間軌線路和通訊線路等基礎設施組成的,能夠實現對各個源的運輸、交換和融合等功能,是資源流動的支撐條件,間的延伸的銜接,所以通道是依托于節(jié)點存在的。通道統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逡逑
由于存在出口和進口的因素,因此整體煤炭資源輸入量和輸出量并不逡逑相同。逡逑根據圖3.1可知,2000-2015年期間,,各個區(qū)域煤炭資源的總輸入量和總輸逡逑36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F426.21
本文編號:2643625
【圖文】:
1空間視角的資源流動要素一一節(jié)點、通道(路徑)、網絡及域源生產和需求發(fā)生的地點,是資源流向、流量等地理空化整個資源流動系統具有重要的作用,節(jié)點不僅僅具有資源流動的調度、信息的處理等功能,是整個系統的核,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源地(資源的輸出性比較強,、匯地(資源的輸入性比較強,輸入傾向大于輸出傾向)、出的規(guī)模差距不大)以煤炭資源流動為例,節(jié)點是目前數據統計主要集中在省級單位及以上區(qū)域,因此,節(jié)點的研究尚不能完成,而以往的研究中,把區(qū)域看作稱為路徑,是資源在空間可以實現流動的載體和空間軌線路和通訊線路等基礎設施組成的,能夠實現對各個源的運輸、交換和融合等功能,是資源流動的支撐條件,間的延伸的銜接,所以通道是依托于節(jié)點存在的。通道統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逡逑
由于存在出口和進口的因素,因此整體煤炭資源輸入量和輸出量并不逡逑相同。逡逑根據圖3.1可知,2000-2015年期間,,各個區(qū)域煤炭資源的總輸入量和總輸逡逑36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F426.21
本文編號:26436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ongshangguanlilunwen/264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