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刑法規(guī)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26 15:37
邁入大數(shù)據(jù)時代,我們?nèi)粘5膶W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其高速便捷、互聯(lián)互通的特點既給我們帶來了各種便利,也給我們帶來諸如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這些問題既使得國家相應(yīng)的管理秩序受到擾亂,又容易誘發(fā)大量諸如精準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F(xiàn)如今,由于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缺位,使得保護個人信息只能依靠刑法和少許散布于其他部門法的相關(guān)規(guī)定來進行,但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手段多樣化的犯罪行為,無法進行完全規(guī)制。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我們需要更加完善和具體的措施來實現(xiàn)保護個人信息的目的。本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公民個人信息相關(guān)理論,首先介紹了我國為何選用“個人信息”這一詞匯以及個人信息的立法模式;接下來界定了“個人信息”在刑法上的意義,分析其承載的權(quán)利屬性;最后將其進行分類,并分析此種做法的合理性。第二部分,主要是總結(jié)了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新特征;第三部分,介紹了我國關(guān)于本罪的立法沿革及現(xiàn)行規(guī)制,從修七的首次確立到修九的相關(guān)修改,再到最新司法解釋的補充。至于我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現(xiàn)行規(guī)制研究則從本罪的主客觀、主體客體方面去進行的論述:第四部分,主要論述了我國個人信息刑法保護中存在的不足...
【文章來源】:云南大學云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公民個人信息相關(guān)理論
(一) 對個人信息的界定
1. “個人信息”詞匯的選用
2. “個人信息”的立法模式
(二) 刑法上的個人信息
1. “個人信息”的刑法界定
2. 公民個人信息承載著的法律屬性
(三) 關(guān)于公民個人信息的延伸探討
1.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個人信息
2. 死者的個人信息
3. 公眾人物的個人信息
二、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新特征
(一) 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的多樣化與隱蔽化
1.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手段的多樣化
2.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方式的隱蔽性
(二) 侵犯個人信息數(shù)量的巨大化與侵害后果的嚴重化
1. 侵害個人信息數(shù)量的巨大化
2. 侵害個人信息后果的嚴重化
3. 形成買賣信息的黑色產(chǎn)業(yè)鏈
三、我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立法沿革及現(xiàn)行規(guī)制
(一) 本罪的立法沿革
1. 《刑法修正案(七)》的保護
2. 《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改
(二) 本罪的現(xiàn)行規(guī)制
1. 犯罪客體
2. 犯罪客觀方面
3. 犯罪主體
4. 犯罪主觀方面
四、我國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不足
(一) 個人信息權(quán)利屬性需要進一步明確
(二) 前置性法律的缺位
(三) 犯罪行為方式規(guī)定不夠全面
(四) 刑事責任追訴方式的不足
五、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制的完善
(一) 域外個人信息保護刑事立法借鑒
1. 大陸法系國家關(guān)于個人信息保護刑事立法
2. 英美法系國家關(guān)于個人信息保護刑事立法
3. 域外立法帶給我們的啟示
(二) 我國個人信息刑法保護之完善建議
1. 個人信息權(quán)利屬性之新構(gòu)建
2. 出臺前置法,做好法律銜接
3. 犯罪行為方式的增補
4. 刑事責任追訴方式的完善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公民個人信息”的權(quán)利屬性與刑法保護思路[J]. 于志剛. 浙江社會科學. 2017(10)
[2]新興信息技術(shù)背景下我國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安全困境及應(yīng)對研究[J]. 羅力. 電腦知識與技術(shù). 2017(04)
[3]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入罪的邊界——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所保護的法益為視角[J]. 高富平,王文祥. 政治與法律. 2017(02)
[4]中國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研究[J]. 黃祖帥.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5)
[5]大數(shù)據(jù)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問題與法律對策[J]. 侯富強.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5(06)
[6]從隱私到個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論與制度安排[J]. 張新寶. 中國法學. 2015(03)
[7]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犯罪對象[J]. 胡勝. 人民司法. 2015(07)
[8]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體系性建構(gòu)——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為分析范本[J]. 陳志鑫.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 2015(02)
[9]論“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司法認定——基于190件案例樣本的分析[J]. 張玉潔.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4(06)
[10]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問題研究[J]. 趙秉志.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4(01)
博士論文
[1]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研究[D]. 吳萇弘.華東政法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論我國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D]. 楊圣楠.安徽財經(jīng)大學 2017
[2]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司法認定難題研究[D]. 彭星星.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2017
[3]論我國個人信息刑法保護之不足與完善[D]. 張妍.吉林大學 2017
[4]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認定中的若干問題研究[D]. 董梅.吉林大學 2017
[5]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研究[D]. 李瑋.武漢大學 2017
[6]論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D]. 曲雪晴.吉林大學 2016
[7]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疑難問題研究[D]. 韋鵬.西南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644718
【文章來源】:云南大學云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公民個人信息相關(guān)理論
(一) 對個人信息的界定
1. “個人信息”詞匯的選用
2. “個人信息”的立法模式
(二) 刑法上的個人信息
1. “個人信息”的刑法界定
2. 公民個人信息承載著的法律屬性
(三) 關(guān)于公民個人信息的延伸探討
1.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個人信息
2. 死者的個人信息
3. 公眾人物的個人信息
二、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新特征
(一) 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的多樣化與隱蔽化
1.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手段的多樣化
2.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方式的隱蔽性
(二) 侵犯個人信息數(shù)量的巨大化與侵害后果的嚴重化
1. 侵害個人信息數(shù)量的巨大化
2. 侵害個人信息后果的嚴重化
3. 形成買賣信息的黑色產(chǎn)業(yè)鏈
三、我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立法沿革及現(xiàn)行規(guī)制
(一) 本罪的立法沿革
1. 《刑法修正案(七)》的保護
2. 《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改
(二) 本罪的現(xiàn)行規(guī)制
1. 犯罪客體
2. 犯罪客觀方面
3. 犯罪主體
4. 犯罪主觀方面
四、我國個人信息刑法保護的不足
(一) 個人信息權(quán)利屬性需要進一步明確
(二) 前置性法律的缺位
(三) 犯罪行為方式規(guī)定不夠全面
(四) 刑事責任追訴方式的不足
五、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制的完善
(一) 域外個人信息保護刑事立法借鑒
1. 大陸法系國家關(guān)于個人信息保護刑事立法
2. 英美法系國家關(guān)于個人信息保護刑事立法
3. 域外立法帶給我們的啟示
(二) 我國個人信息刑法保護之完善建議
1. 個人信息權(quán)利屬性之新構(gòu)建
2. 出臺前置法,做好法律銜接
3. 犯罪行為方式的增補
4. 刑事責任追訴方式的完善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公民個人信息”的權(quán)利屬性與刑法保護思路[J]. 于志剛. 浙江社會科學. 2017(10)
[2]新興信息技術(shù)背景下我國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安全困境及應(yīng)對研究[J]. 羅力. 電腦知識與技術(shù). 2017(04)
[3]出售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入罪的邊界——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所保護的法益為視角[J]. 高富平,王文祥. 政治與法律. 2017(02)
[4]中國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研究[J]. 黃祖帥.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5)
[5]大數(shù)據(jù)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問題與法律對策[J]. 侯富強.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5(06)
[6]從隱私到個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論與制度安排[J]. 張新寶. 中國法學. 2015(03)
[7]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犯罪對象[J]. 胡勝. 人民司法. 2015(07)
[8]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體系性建構(gòu)——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為分析范本[J]. 陳志鑫.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 2015(02)
[9]論“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司法認定——基于190件案例樣本的分析[J]. 張玉潔.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4(06)
[10]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問題研究[J]. 趙秉志.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4(01)
博士論文
[1]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研究[D]. 吳萇弘.華東政法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論我國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D]. 楊圣楠.安徽財經(jīng)大學 2017
[2]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司法認定難題研究[D]. 彭星星.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2017
[3]論我國個人信息刑法保護之不足與完善[D]. 張妍.吉林大學 2017
[4]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認定中的若干問題研究[D]. 董梅.吉林大學 2017
[5]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研究[D]. 李瑋.武漢大學 2017
[6]論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D]. 曲雪晴.吉林大學 2016
[7]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疑難問題研究[D]. 韋鵬.西南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6447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364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