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身份犯的間接正犯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士心;論刑法中的事后危害行為[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劉仁文;死刑政策:全球視野及中國視角[J];比較法研究;2004年04期
3 蔣嘯;論侵害的緊迫性[J];比較法研究;2005年05期
4 蹇潔,石勝勇;對正當防衛(wèi)主觀條件的反思——從一則案例談起[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陳勁陽;新康德主義與新古典犯罪論體系[J];當代法學;2004年06期
6 徐岱,梁緣;吸收犯之生存空間論——吸收犯之學理解釋[J];當代法學;2005年03期
7 劉銘,閔春雷;刑事被告人證明責任進程分析[J];當代法學;2005年05期
8 聶昭偉;;論犯罪構(gòu)成與證明責任分配的互動關(guān)系[J];當代法學;2006年04期
9 陳興良;論客觀危害中的行為事實[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2年06期
10 梁根林;罪刑法定視野中的刑法合憲審查[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仁文;刑事政策及其過程[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2 董淑君;刑罰的要義[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3 張長紅;刑事責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4 黃華生;論刑罰輕緩化[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許秀中;刑事政策系統(tǒng)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6 盧勤忠;中國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7 沈志民;搶劫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8 王洪偉;證券犯罪論[D];吉林大學;2004年
9 王志遠;立體化犯罪成立理論的前序性展開[D];吉林大學;2005年
10 趙軍;賣淫刑事政策實證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高峰;親告罪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1年
2 林榮繁;“挪用型犯罪”的新審視及重構(gòu)嘗試[D];廈門大學;2001年
3 桂夢美;組織犯理論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4 葉希善;保安處分的機能演化及體制整合[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5 李秀釵;教唆犯基本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6 夏尊文;犯罪故意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胡劍波;破產(chǎn)犯罪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8 鄧亮;論刑法的時間效力[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9 李中華;刑法結(jié)構(gòu)的刑事政策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10 楊文國;牽連犯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禮堂;肖波;;逃避繳納稅款罪主體問題探討[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閻二鵬;;論間接正犯概念的消解[J];法學論壇;2011年04期
3 邵征宙;;從中小企業(yè)融資困境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立法完善[J];唯實;2011年06期
4 韓瓊;;濫用職權(quán)共同犯罪疑難問題探析[J];中國檢察官;2011年16期
5 江溯;;犯罪參與的二重性[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1年06期
6 曹良德;;共犯與身份法律規(guī)定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年24期
7 王俊;;因果關(guān)系認識錯誤研究[J];刑事法評論;2010年02期
8 克勞斯·羅克辛;勞東燕;王鋼;;德國刑法中的共犯理論[J];刑事法評論;2010年02期
9 李濤;丁娜;;原因自由行為可罰性理論之重構(gòu)——以行為理論為視角[J];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10 善挺棟;;論女性作為強奸罪直接主體的可能性——兼論男性的性權(quán)利保護[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亞楠;;受賄行為侵害法益之新探[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市海淀區(qū)檢察院 羅猛;利用他人挪用公款的定性分析[N];檢察日報;2007年
2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曹堅;身份型共同犯罪中的主從犯認定[N];檢察日報;2008年
3 龔培華;身份犯之共同犯罪問題[N];檢察日報;2001年
4 泰州市檢察院 韓瓊;身份犯與非身份犯能否構(gòu)成濫用職權(quán)共犯[N];江蘇法制報;2011年
5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京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學博士 蔣熙輝;共同犯罪與身份犯的競合問題[N];人民法院報;2004年
6 李曉韞 劉洋;暴力討“債”的行為定性[N];江蘇法制報;2010年
7 武漢大學法學院 洪求華 華僑大學法學院 吳情樹;義務犯:詮釋犯罪的一個獨特視角[N];檢察日報;2010年
8 李楠;貪污罪共犯問題研究[N];吉林日報;2007年
9 陳洪兵 周春榮;教唆幫助自殺是否構(gòu)成犯罪[N];人民法院報;2007年
10 哈爾濱市道外區(qū)人民檢察院 徐丹 陳寶琨 郭鳳春;教唆未成年人盜竊家中財物是否構(gòu)成犯罪[N];檢察日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成;共同犯罪與身份關(guān)系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06年
3 張本勇;論身份犯[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4 楊輝忠;身份犯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吳飛飛;身份犯論[D];吉林大學;2007年
6 王軍明;共同犯罪視域下的身份犯及其展開[D];吉林大學;2009年
7 閻二鵬;身份犯之共犯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曹堅;從犯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9 劉瑞瑞;不作為共犯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10 王光明;共同實行犯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赤冢紀子;中日間接正犯理論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馬馭;間接正犯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3 王婷婷;間接正犯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李俊;論間接正犯[D];河南大學;2010年
5 王茹;間接正犯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6 高哲琳;間接正犯的探析[D];河南大學;2011年
7 王振喜;間接正犯若干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8 吳飛飛;間接正犯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秦洪征;間接正犯基本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10 李欣磊;身份犯的共同犯罪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6416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264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