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行為正犯化的立法探索與理論梳理——以“幫助信息網(wǎng)絡(luò)犯罪活動罪”立法定位為角度的分析
本文選題:共犯行為正犯化 + 形式共犯論。 參考:《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7年03期
【摘要】:面對網(wǎng)絡(luò)共同犯罪中幫助行為的危害性超越和獨立性的突破,傳統(tǒng)共犯理論略顯手足無措。應(yīng)當坦率地從罪情演變和理論套路的緊張關(guān)系出發(fā)進行對話,理解和完善既有的司法規(guī)則和立法條文。形式共犯論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實質(zhì)共犯論下的共犯獨立性思路更為有效。司法實踐對于網(wǎng)絡(luò)共犯的制裁進行了探索,形成了三種模式并存的態(tài)勢,構(gòu)成了正犯化的三種途徑,也面臨著定量標準協(xié)調(diào)和罪刑法定限制的問題。立法修正從特殊幫助行為的正犯化到一般幫助行為的正犯化,都需要厘清其性質(zhì)爭議和正當性質(zhì)疑,進一步完善犯罪圈與罪刑相當。共犯行為的正犯化需要司法解釋和立法完善的雙軌推進。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harmfulness and independence of the helping behavior in the network joint crime,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accomplice is a little bewildered. We should have a frank dialogue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rime situation and the tens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routines and understand and perfect the existing judicial rules and legislative provisions. Formal accomplice theory can solve some problems, but the idea of accomplice independence under substantive accomplice theory is more effective. The judicial practice has explored the sanction of network accomplice, formed the situation of three modes coexisting, constituted three ways of principal offense, and also faced the problem of the coordination of quantitative standard and the limitation of legally prescribed punishment for a crime.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nature of legislative amendment from the crime of special helping behavior to the crime of general helping behavior, and to further perfect the crime circle and the crime and punishment. Accomplice behavior needs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legislation to perfect the dual-track advance.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司法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中國法學會重點委托課題(CLS[2016]ZDWT07)“防范和打擊網(wǎng)絡(luò)新型違法犯罪研究”
【分類號】:D924.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學華,邵維國;幫助行為若干問題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朱小燕;;在組織賣淫犯罪中公安干警的幫助行為應(yīng)如何定性[J];法制與社會;2009年36期
3 黎宏;;論中立的詐騙幫助行為之定性[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年06期
4 姜敏;;法益保護前置:刑法對食品安全保護的路徑選擇——以幫助行為正犯化為研究視角[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5 徐牧馳;;幫助型犯罪基本問題探討[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6 張偉;;中立幫助行為探微[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05期
7 張慧娟;;幫助犯的幫助行為[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8 勞文杰;;李某凱強奸案的爭議與分析——威脅下幫助行為的認定[J];中國檢察官;2011年14期
9 丑麗;楊波;;對基于特殊關(guān)系的中立幫助行為的出罪思考[J];學理論;2012年36期
10 于志剛;;搜索引擎惡意鏈接行為的刑法評價[J];人民檢察;2010年1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于志剛;應(yīng)對網(wǎng)絡(luò)犯罪,刑法立法司法均需及時跟進[N];人民法院報;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浩;中立幫助行為的刑法規(guī)制[D];山東大學;2015年
2 車潤海;論刑法中的中立幫助行為[D];華東政法大學;2016年
3 劉長斌;幫助行為的“正犯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年
4 鄭夢凌;中立的幫助行為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年
5 陳丹;網(wǎng)絡(luò)共犯類型認定探析[D];安徽大學;2016年
6 顧穎;中立幫助行為的可罰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6年
7 蔡萌迪;幫助行為的正犯化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8 賽開敬;共同犯罪中的幫助行為[D];云南大學;2016年
9 黃佳珍;幫助行為正犯化研究[D];湘潭大學;2016年
10 陸曦;中立幫助行為的入罪研究[D];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952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99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