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刑法論文 >

簡論比較視野下的刑法錯誤論

發(fā)布時間:2015-02-05 10:55

 

  論文摘要 錯誤論是刑法學中一個重要單元,它影響著行為人的罪過和刑事責任的有無,它決定著能否對行為人進行合理歸責。但是在我國理論界與實務界中關于錯誤論相關問題存在著許多分歧沒有得到解決。本文利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對我國刑法中錯誤論與德國刑法中錯誤論進行考察,為我國刑法中錯誤論相關爭議問題提供相關依據(jù)。

  論文關鍵詞 錯誤論 犯罪論體系 責任基礎

  刑法中的錯誤問題,它影響著行為人的罪過和刑事責任的有無,它決定著能否對行為人進行合理歸責。但是在我國理論界與實務界關于刑法中錯誤論相關問題存在著許多分歧沒有得到解決。對我國刑法中錯誤論與德國刑法中錯誤論通過二者的差異性與共通性進行比較,以期發(fā)掘其中道理,為我國刑法中錯誤論相關爭議問題提供相關依據(jù)。

  一、中國刑法中錯誤論與德國刑法中錯誤論的差異性

  (一)刑法中錯誤的概念及分類
  我國刑法中的錯誤,“是指行為人對于自己的行為在法律上和事實上認識的錯誤。” 采用的是傳統(tǒng)分類,主要有兩類:事實錯誤與法律錯誤。事實錯誤包括對象錯誤、行為性質(zhì)錯誤、工具錯誤、因果關系認識錯誤。法律錯誤包括想象的犯罪、想象的不犯罪、觸犯的罪名或刑罰輕重存在錯誤的理解。德國刑法中的錯誤,“是指主觀認識與客觀現(xiàn)實之間的不一致” 。采用的是新的分類,主要有兩類:構成要件錯誤與禁止錯誤。構成要件錯誤包括客體錯誤、打擊錯誤、因果歷程錯誤。禁止錯誤有兩種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一是不知法律,二是誤解法律。
  綜上所述,從二者對刑法中錯誤的定義可以看出,德國刑法中錯誤的范圍更廣,不僅包括我國刑法中的認識錯誤,而且包括行為上的錯誤,如:打擊錯誤。在分類上,我國刑法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分類,而德國刑法采用的是新的分類。我國刑法中事實錯誤與德國刑法中構成要件錯誤相對應,我國刑法中法律錯誤與德國刑法中禁止錯誤相對應,但具體內(nèi)容有所不同,如:我國刑法中事實錯誤中不包括打擊錯誤;我國刑法中法律錯誤的三種類型表現(xiàn)在德國刑法中禁止錯誤中的對法律的誤解錯誤,德國刑法禁止錯誤中的對法律的不知在我國法律錯誤中卻找不到蹤影。
  (二)刑法典中關于錯誤的規(guī)定
  在我國刑法中對于事實錯誤與法律錯誤沒有直接的具體規(guī)定,而在德國關于構成要件錯誤與禁止錯誤均有明確的規(guī)定。具體如下:在我國刑法理論上采取事實錯誤與法律錯誤這一傳統(tǒng)的分類,對于刑法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事實錯誤與法律錯誤的問題。但我國有學者認為我國刑法中對錯誤有間接的規(guī)定,這個法律根據(jù)就是刑法第14條規(guī)定的故意犯罪概念。因錯誤屬于故意的反面問題,所以通過刑法上的故意概念可以解釋錯誤論的這些基本問題。
  在德國刑法理論上采用錯誤的新分類,在刑法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具體如下:德國刑法第16條規(guī)定:“(1)行為人在行為時,對于犯罪的法定構成事實所屬情況欠缺認識的,不成立故意行為,但對過失行為的可罰性不產(chǎn)生影響。(2)行為人在行為時誤認為有可成立較輕法規(guī)所定犯罪構成事實之情況的、只按較輕法規(guī)處罰其故意行為。”第17條規(guī)定:“行為人在行為時,欠缺為違法行為的認識,且此認識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其行為無責任。如系可避免的,得依第49條第1項減輕其刑”。 從上述條文可以看出德國刑法中對于構成要件錯誤與禁止錯誤進行了概括式的規(guī)定。
 。ㄈ┬谭ㄖ绣e誤論與犯罪論體系的關系
  刑法中錯誤論作為犯罪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和德國刑法中錯誤論進行比較時,就不可避免要對兩國刑法中錯誤論與其犯罪論體系的關系進行比較。下面看一下兩國刑法中錯誤論與犯罪論體系的關系有何不同。
  我國刑法中錯誤所采用的傳統(tǒng)分類與我國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聯(lián)系并不密切。首先,我國刑法中錯誤論與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具有不相適應性。傳統(tǒng)錯誤分類歷來通說是根據(jù)“不知法律不赦”這一古羅馬法的原則,把刑法上的錯誤分為事實錯誤和法律錯誤兩類,認為事實錯誤阻卻故意,法律錯誤不阻卻故意。該傳統(tǒng)分類的產(chǎn)生遠遠早于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作為犯罪構成理論一部分內(nèi)容的錯誤論問題產(chǎn)生于犯罪構成理論之前,彼此之間的不適應性是顯而易見的。其次,刑法中錯誤的概念與范圍不明確。與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的不適應性,導致錯誤的概念及范圍不明確,如事實錯誤,具體指哪些事實,關于犯罪客體、犯罪主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觀方面都存在客觀存在的事實,這些都屬于事實錯誤討論的范圍內(nèi)嗎,顯然不是。這種不明確必然導致刑法中錯誤問題混亂,難以明確錯誤論的宗旨。
  德國所采用錯誤新的分類與三階層犯罪論體系關系密切。由新的分類產(chǎn)生的過程可以看出,關于錯誤新的分類與三階層的犯罪論體系關系緊密。主要體現(xiàn)在新的分類與三階層犯罪論體系具有明確的對應性,即構成要件錯誤對應構成要件符合性,禁止錯誤對應有責性。如果按照傳統(tǒng)觀點,故意只在責任論中予以討論。而在此前的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階層,即使是不存在故意的場合,或只存在過失的場合,只要滿足其它要件,就可以認定符合構成要件或者違法性。而新的錯誤分類則在不同階段即構成要件的階段以“構成要件的錯誤”,在責任階段以“禁止的錯誤”予以分別討論。這種階段性思考更加符合犯罪論體系,比起傳統(tǒng)的分類,在體系上顯得更加科學;這種對應性使得錯誤的概念及范圍明確,認定起來自然也簡單易行。
 。ㄋ模┬谭ㄖ械呢熑位A
  刑法中的錯誤影響行為人的罪過及其刑事責任,可見刑法中的錯誤與責任理論有密切的關系,在對我國刑法中錯誤論及德國刑法中錯誤論進行比較時就不可避免地要對兩者的責任基礎進行比較。
  我國現(xiàn)在所采用的是心理責任論,心理責任論認為責任的實體存在于行為者對自己行為的心理關系之中,它是只對應予非難的作為責任本質(zhì)心理狀態(tài)中的心理側(cè)面進行分析理論。該理論認為責任可用以確定行為者對于行為的心理狀態(tài),它把行為者這種心理狀態(tài)分為對結果的認識和認識的可能性,前者為故意,后者為過失,將責任解釋為故意和過失的總和。 心理責任論認為,有責任能力者故意實施或者過失地實施行為時,具有責任。德國現(xiàn)在所采用的是規(guī)范責任論,根據(jù)規(guī)范責任論,在進行責任判斷時,確定責任能力、故意和過失,屬于事實判斷的內(nèi)容,對違法性認識、期待可能性的分析,才是規(guī)范判斷的內(nèi)容。規(guī)范責任論主張,具有故意或者過失,但沒有違法性認識、期待可能性的,沒有責任。在我國學界的通說認為違法性不屬于故意的內(nèi)容,因而采用的是法律錯誤不免責的處理原則,這是與我們采用將責任解釋為故意和過失這一心理責任論的必然的結果。而在德國采用規(guī)范責任論在行為人具有故意過失的情況下,還要規(guī)范的考察是否存在違法性及期待可能性才能最終確定行為人是否有責任,因而其禁止錯誤處理原則為,以是否可以避免為標準分為阻卻責任和減輕處罰兩種情況。下文將會詳細敘述。這一不同是兩國所采用的責任理論不同的必然結果。

 

 

 。ㄎ澹┬谭ㄖ刑幚礤e誤的基本原則
  在我國和德國,關于刑法中錯誤的概念、分類、刑法規(guī)定、與犯罪論體系的關系以及責任基礎的不同,其在錯誤發(fā)生的情況下具體處理的基本原則也是不同的。具體如下: 在我國,通說認為在處理事實錯誤時應堅持主客觀統(tǒng)一原則,,即判斷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以及構成何種犯罪,都是以犯罪構成要件的齊備、統(tǒng)一為標準,即不按行為人主觀想象來確定犯罪,也不單純評客觀后果而把罪責強加于行為人。 只要認識事實與發(fā)生事實之間的構成要件相同,就應當認定犯罪成立了。從上述論述中可以總結出,我國刑法中處理事實錯誤是以主客觀相統(tǒng)一為原則的,并且這個原則是以犯罪構成為客觀根據(jù)的。在我國通說認為法律錯誤,不論屬于何種情形,都不影響其行為性質(zhì)的認定和對其刑事責任的追究,只要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對行為人的行為定罪量刑即可。 在處罰上,法院可根據(jù)刑法63條第2款的規(guī)定,以及行為事實的情況,酌情從寬處理。 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刑法63條第2款適用條件苛刻,具體法律效果不明確(如何從寬),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過大,有違反罪刑法定之嫌疑。
  在德國,針對構成要件錯誤處理原則存在具體理論與等價理論的對立。通說采用具體理論。具體理論相當與日本學者所倡導的具體符合說,即具體的符合說指行為人認識的事實與實際發(fā)生的事實,只要不是具體相一致就阻卻故意的觀點,這種嚴格的“具體符合說”現(xiàn)己不為學者主張,現(xiàn)在的具體符合說區(qū)分對象錯誤與方法錯誤,認為對象的錯誤不阻卻故意,方法的錯誤阻卻故意 。在德國,處理禁止錯誤的基本原則是,以錯誤是否可以避免為標準進行采用不同的處理原則,如果禁止錯誤的發(fā)生不可避免則阻卻責任,即禁止錯誤如果可避免,則行為人行為時不具有責任;如果禁止錯誤可以避免則減輕罪責及減輕處罰,即如果行為人在行為時發(fā)生禁止錯誤,但該錯誤可通過認真思考,查詢法律規(guī)定與咨詢法律專業(yè)人士等努力后,那么行為人在行為時就是有罪責的,但可以對之以酌情減輕處罰。因為禁止錯誤真的存在一般會對行為人的行為產(chǎn)生一種促進作用,因而行為時罪責比起不存在這種錯誤時應該有所減少。

  二、中國刑法中錯誤論與德國刑法中錯誤論的共通性

  盡管我國刑法中錯誤論與德國刑法中錯誤論在概念、分類、刑法規(guī)定、與犯罪論體系關系、責任基礎及具體處理基本原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別,但只要仔細分析,他們之間還是有共通之處,即其基本功能及具體內(nèi)容的性質(zhì)是相同的。
  我國刑法中錯誤論與德國刑法中錯誤論基本功能相同,即所要解決的問題具有共通性。具體來說就是,刑法中錯誤解決的問題是其是否影響故意乃至犯罪的成立,將對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的輕重及其有無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我國刑法中錯誤論與德國刑法中錯誤論具體內(nèi)容性質(zhì)相同。即我國刑法中事實錯誤與德國刑法中構成要件錯誤的性質(zhì)均為事實性錯誤。我國刑法中法律錯誤與德國刑法中禁止錯誤的性質(zhì)均為法律性錯誤。

 

 



本文編號:1250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250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32b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