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基督教對西方憲政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7-28 20:05
本文關鍵詞:論基督教對西方憲政的影響
【摘要】:現(xiàn)代法治國家必然也是憲政國家。在我國這樣一個法治建設起步不久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憲政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必然要求我們深入研究人類憲政文明形成和發(fā)展的內在機理,科學地揭示一個民族憲政制度的歷史文化淵源、社會文化基礎。 “過去已經向我們顯示如何建設未來”。近代憲政誕生于西方基督教社會,基督教對西方憲政的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學者弗里德里希說,西方憲法“植根于西方基督教的信仰體系及其表述世俗秩序意義的政治思想之中”。我認為,基督教對西方憲政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基督教教義中蘊含了大量樸素的憲政思想;浇陶J為人類與上帝之間訂立了一個契約,雙方互有權利義務,這種契約觀后來在政治領域中形成了社會契約論,在法律中被發(fā)展為契約自由原則;基督教認為人有原罪,人性是邪惡的、貪婪的,受此影響,西方的政治一直以來都具有一種“設防”思想,即“政治不是要追求最大的善而是要避免最大的惡”;基督教脫胎于底層社會,因而主張人人平等,保護弱勢群體的權利;基督教的信仰主義后來與自然法觀念相融合產生了憲法至上、法律至上的超驗正義觀。 第二,基督教帶有非常明顯的古希臘、古羅馬色彩,它通過對古代憲政思想及制度的傳承和改造,保存了西方的憲政傳統(tǒng),使古代的先進文化在中世紀得以延續(xù),為近代憲政的產生提供了基礎。柏拉圖的神秘主義被奧古斯丁發(fā)揚光大后來成為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論依據(jù),亞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被托馬斯·阿奎那吸收借鑒成為近代理性主義的基礎,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被啟蒙思想家引用形成了古典自然法學說。古羅馬的分權制度和官僚組織也被基督教所學習采納,而先進的羅馬法正是通過基督教才得以保存和發(fā)展。 第三,基督教與世俗政權的博弈對近代憲政的制度構造和文化理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1世紀的教皇改革被伯爾曼列為影響歐洲發(fā)展進程的六次革命之一,它給歐洲帶來了新的政治格局和思想觀念,例如國王的權力應該分立制衡并受到限制,國王和教會都應按照法律來管理社會,國王、教會及城市、商會等自治體的分層結構形成了最早的聯(lián)邦制雛形,教會與國王的權力斗爭直接產生了近代憲法的鼻祖:《大憲章》。教俗博弈的歷史集中體現(xiàn)了近代憲法的本質:憲法源于多元政治利益的博弈與平衡以及對專制權力的限制。 第四,宗教改革運動促進了資本主義精神的養(yǎng)成,催生了近代憲政國家。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思想打破了天主教大一統(tǒng)的局面,營造了精神自由的氛圍,促進了思想解放;加爾文的改革要求教徒節(jié)儉、勤勞,積累物質財富從而得到上帝的救贖,這種禁欲主義為資產階級資本積累提供了正當性,促進了資本主義大發(fā)展;英國的宗教改革將天主教在政治領域驅逐出去,從而強化了王權,確立了國家至上的原則。宗教改革中衍生的思想自由、宗教寬容、主權理論、政教分離等原則與憲政的多元包容精神暗合。此外,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徒紛紛領導了本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批憲政國家。 審視基督教的發(fā)展歷程與憲政的起源,我們發(fā)現(xiàn)基督教對憲政的產生與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它的作用并不是絕對的。憲政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場經濟大發(fā)展下孕育的市民社會和市民精神,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和人民的利益訴求推動著歷史的發(fā)展。同時,由于每個國家的國情、傳統(tǒng)、文化、宗教各不相同,各自建設憲政的模式也各有特點。雖然我國沒有基督教傳統(tǒng),但我們可以學習西方的成功經驗,在立足我國國情和文化的基礎上,以建設市場經濟和培育市民社會為切入點,建設屬于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憲政。多一點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對本國道路的從容、對不同模式的包容,這也符合憲政本身就包含的多元文化并存與包容的精神。
【關鍵詞】:基督教 憲政 政教二元體系 宗教改革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1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4
- (一) 研究的論題及意義9-10
- (二) 相關詞語的界定10-11
- (三) 相關研究成果11-12
- (四)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2-14
- 一、基督教教義中蘊含的憲政思想14-19
- (一) 基督教的契約觀14-15
- (二) 基督教的人權觀15-17
- (三) 基督教的信仰主義17
- (四) 基督教的宗教儀式17-19
- 二、基督教與古代憲政文明的相互作用19-25
- (一) 基督教與古希臘憲政文明19-22
- (二) 基督教與古羅馬憲政文明22-25
- 三、政教二元體系對近代憲政的影響25-32
- (一) 基督教統(tǒng)治地位的確立25-26
- (二) 政教二元體系的形成26-27
- (三) 教俗博弈中衍生的憲政精神27-32
- 四、宗教改革催生了近代憲政國家32-41
- (一)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過程32-33
- (二) 宗教改革對近代憲政的影響33-35
- (三) 近代憲政國家的崛起35-41
- 結語41-44
- 參考文獻44-49
- 致謝49-5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5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戈;;法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嗎?——試論“法律科學”的屬性及其研究方法[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1期
2 徐愛國;解析《圣經》里的法律思想[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程乃勝;;論中世紀基督教對近現(xiàn)代憲政的影響[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黃嶺峻;論憲政的宗教之維[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王彩云;西方憲政制度的人性基礎[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4年12期
6 譚融;游騰飛;;論基督教與美國自由主義的源起[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9年05期
7 陳德順;;西方憲政民主理論來源探析[J];政治學研究;2010年01期
8 韋森;;歐洲近現(xiàn)代歷史上憲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構與演進[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7年05期
9 平建東;;黑暗中的曙光——中世紀基督教對西方憲政的主要貢獻[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7年06期
10 劉小平;;尋求憲政的超驗基石——評《超驗正義——憲政的宗教之維》[J];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01期
,本文編號:5857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58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