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博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民初憲政危機中的政治調(diào)和思潮,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福建師范大學》 2009年
民初(1912-1913)立法與行政關系的論爭
吳建銘
【摘要】:立法與行政關系是近代以來人類政治生活中一對重要的政治關系,是近代中國政治制度史上引人關注的問題。本文截取民初(1912—1913)這一時期,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比較、綜合、分析等方法,整合歷史學、法學、政治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對當時立法與行政關系的論爭情況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本文緊緊圍繞人們對立法與行政關系的權力如何分配、權限如何設置的認識、爭論這一課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認為在一個專制傳統(tǒng)深厚、行政權發(fā)達并處于主導地位的東方國家,在引進西式的立法權,并試圖建立立法與行政關系的制度時,如何處理立法權與行政權的關系必然引起沖突,傳統(tǒng)的行政權獨大的行政文化,必然排斥來自西方的強調(diào)立法權主導地位的法治文化,結局自然是兩敗俱傷。文章從政治權力爭奪的角度,研究了民初(1912—1913)袁世凱政治集團、國民黨、進步黨勢力三方對行政權、立法權的認識和爭論,得出圍繞當時政治權力斗爭,袁世凱政治集團與國民黨在行政權、立法權上態(tài)度針鋒相對,進步黨勢力態(tài)度則持調(diào)和立場的結論,認為這是行政文化與法治文化對立,每個政治集團素質(zhì)和歷史,以及當時政治斗爭形勢所決定的。文章從政治體制設計角度,研究了民初(1912—1913)報刊上對總統(tǒng)制、內(nèi)閣制的爭論,以及各種政治力量對總統(tǒng)是否擁有國會解散權、國會是否擁有國務員同意權的爭論,得出這些論爭是袁世凱政治集團、國民黨、進步黨勢力三方對行政權、立法權論爭的具體化,反映了當時政治權力爭奪的激烈程度,總體是理性的,對當時憲法起草中的相關政治體制設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文章從政治理論思考角度,研究了民初(1912—1913)四位著名思想家對立法與行政關系的理論思考,得出四位學者充分運用西方的理論和歷史事實,結合中國實際,主張調(diào)和立法與行政關系,主要為進步黨勢力的主張服務的結論。文章為了體現(xiàn)歷史的延續(xù)性和有利于系統(tǒng)研究以及比較研究,對清末立法與行政關系的論爭、孫中山立法與行政關系的思想以及引發(fā)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論爭,也扼要進行了論述,認為清末、民初、南京國民政府三個時期的論爭既有一脈相承、相類似的地方,也有創(chuàng)新發(fā)展、相區(qū)別的地方,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啟示。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K258;D69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勇;;蔡元培與民初的教育改革[J];文教資料;2006年18期
2 侯明喜;曾崇碧;;試論民初鄉(xiāng)村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以20世紀30年代四川為例[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馬小敏;;陸費逵與民初的中學教育[J];黑龍江史志;2009年12期
4 袁進;;試論《廣陵潮》與民初社會小說[J];現(xiàn)代中文學刊;2010年04期
5 徐樹梅;民初山東土匪的新特點[J];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07期
6 葉利軍;;民初《省議會議員選舉法》探略[J];求索;2006年05期
7 李衛(wèi)東;;民初組建全國性律師組織的努力與頓挫——以“全國律師公會聯(lián)合會”為中心[J];浙江學刊;2007年04期
8 趙新平;;民初崞縣民間日常生活禁忌[J];晉陽學刊;2007年04期
9 蘇全有;;民初北洋政府德育教育失敗的反思——以尊孔運動為考察中心[J];史學月刊;2007年10期
10 陳明勝;;民初北京政府的治國困境——以減政主義為中心[J];安徽史學;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谷杉杉;;江蘇義務教育期成會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張一鳴;;唐繼堯在講武堂興辦將校講學會——民初滇軍道德、法制與中華傳統(tǒng)教育一瞥[A];百年軍校 將帥搖籃[C];2009年
3 劉經(jīng)華;;關于中國早期鹽務現(xiàn)代化的幾個問題[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一輯)[C];2005年
4 劉昭民;;清代及民初有關臺灣史籍中的巖石礦物史料[A];地質(zhì)學史論叢(3)[C];1995年
5 何廣;;錢幣中的辛亥記憶——以北洋時期發(fā)行的金屬幣為例[A];湖北錢幣?(總第10期)[C];2011年
6 張朔人;萬穎萍;;中共瓊崖一大召開前的海南社會治理[A];竹林里風雷——中共瓊崖一大學術研討會論文選[C];2009年
7 殷莉;;民初《報紙條例》研究[A];新聞學論集(第22輯)[C];2009年
8 王潤澤;;回歸本位:民國宗教報紙發(fā)展概述[A];新聞學論集(第25輯)[C];2010年
9 李晨;;法院調(diào)解的法律經(jīng)濟學分析——對福建某基層法院的實證調(diào)查[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喻琴;;論杭州藝專繪畫系合與分背后的思想角力[A];“特殊與一般——美術史論中的個案與問題”第五屆全國高校美術史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么書儀;[N];中國文化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佟奎陽;[N];大慶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陳雪;[N];中國證券報;2008年
4 劉江濤 石睿;[N];唐山勞動日報;2008年
5 范福潮;[N];南方周末;2010年
6 許紀霖;[N];東方早報;2011年
7 孔新峰;[N];學習時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高建民 人民代表報記者 趙樹義 山西法制報記者 郭建珍;[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9 本報記者 侯愛敏;[N];鄭州日報;2009年
10 閆翠翠;[N];聯(lián)合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麗娟;民初憲政危機中的政治調(diào)和思潮[D];浙江大學;2009年
2 許忠明;民初政黨政治問題的再思考[D];山東大學;2010年
3 吳建銘;民初(1912-1913)立法與行政關系的論爭[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丁德昌;民初湖南省憲自治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5 楊曉娟;新聞輿論與民初政局[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超;民初“興味派”小說家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楊立杰;民初民事訴訟法制現(xiàn)代化研究(1912-1928)[D];重慶大學;2008年
8 李貞;清代至民初“虞初”系列選集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楊濤;交通系與民初經(jīng)濟政策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丁健;民初農(nóng)商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艷芝;民初教育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生;民初動蕩政局及其社會文化根源的深層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玄超;從民初政黨林立到五四社團繁榮之嬗變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杜嬌玲;民初小學國文教科書中的民主政治[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5 李青青;民初浙江縣級議會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6 王苗微;民初財政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徐振;民初奉天職業(yè)教育研究(1912-1929年)[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程月利;朦朧的覺醒[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陳振宇;民初內(nèi)務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鄒靜頡;清末民初地方自治法研究(1908~1936)[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民初憲政危機中的政治調(diào)和思潮,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3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24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