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憲法論文 >

試論憲政與民主之間的張力——從美國立憲爭論到羅爾斯的理論回應

發(fā)布時間:2018-05-04 00:25

  本文選題:憲政 + 民主; 參考:《北方論叢》2013年01期


【摘要】:自美國立憲時期聯(lián)邦黨人與反聯(lián)邦黨人圍繞"憲政還是民主"產生爭論以來,兩者之間的張力即成為現(xiàn)代(特別是美國)政治法律思想史的一大主題。羅爾斯后期的憲政理論,一方面繼承了"二元憲政民主"理念這個美國憲政模式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也基于"政治自由主義"理論對其進行了獨樹一幟的發(fā)展。他通過來源于政治傳統(tǒng)的社會共識這個中介,將變動不居且具有"多數(shù)暴政"傾向的"民主"納入到相對穩(wěn)定且保障"憲法根本"的"憲政"框架之中,從而較為有效地彌合了憲政與民主之間的張力。
[Abstract]:Since the debate between federalists and anti-federalists around "constitutionalism or democracy" in the constitutional period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tension between them has become a major them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especially American) political and legal thought. Rawls' later constitutional theory, on the one hand, inherits the tradition of "dual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al model, on the other hand, develops it on the basis of "political liberalism" theory.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of social consensus derived from the political tradition, he brought the "democracy", which is immutable and with the tendency of "majority tyranny", into the "constitutional" framework, which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guarantees the "fundamental" of the Constitution. Thus more effectively bridged the tension between constitutionalism and democracy.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后流動站;
【分類號】:D971.2;DD91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儲新宇;美國總統(tǒng)與國會爭奪外交主導權的根源及實質[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高新華;論以人為本司法觀的理論基礎——從新憲法修正案談起[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胡文木;論法治與人性——兼論“人性惡”理論之得失[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 葉常林;李瑞華;;公共權力監(jiān)督模式的歷史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宋衍濤,陳明凡;試析分權政體設計衍變[J];北方論叢;2002年01期

6 劉素英;論歐洲違憲審查模式對中國憲法監(jiān)督制度的借鑒意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關保英;;論內部行政合同[J];比較法研究;2007年06期

8 趙承壽;論政治文明與中國社會主義法治[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9 朱孔武;構建和諧社會的憲政解讀[J];長白學刊;2005年03期

10 吳克峰;;論美國的黨爭與分權制衡背后之支配力量——以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為例[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劉兢;;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新聞出版條款的源起[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2 李紅波;譚術魁;彭開麗;;現(xiàn)行征地程序缺陷及其改進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3 王立行;;健全與完善構建和諧社會的體制和機制[A];堅持科學發(fā)展 構建和諧社會——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二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程德文;;司法獨立的方向是法官獨立[A];司法體制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艾琴;;提高地方政府執(zhí)行力的途徑探析[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鄔先江;;船舶承租人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權利初探——兼評“The CMA Djakarta”輪案[A];中國律師2005年海商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叢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2 楊偉東;行政行為司法審查強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陳章樂;社會主義法治化初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鐘愛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權力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5 倪峰;國會與冷戰(zhàn)后的美國安全政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張帆;冷戰(zhàn)時期美國的國家安全與國內民主[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賀紹奇;論法官的職業(yè)倫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陳海光;中國法官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9 林廣華;違憲審查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劉陸天;中國現(xiàn)代化中的政府與政治發(fā)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冰;人大代表專職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李敏娥;國家財政運行法治化的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茹洋;論法律違憲審查與中國實踐[D];蘇州大學;2001年

4 張冬梅;中國司法獨立的制度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姚國建;憲政背景下中國檢察權的屬性定位[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殷志文;行政行為可訴性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王國棟;公共政策中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9 劉好為;美國公決、創(chuàng)制和罷免機制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萍;試論美國早期政治報道[D];四川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家坤;;和諧社會與民主法治建設[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S1期

2 劉雪梅;;重疊共識對政治秩序的公共證成[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9年03期

3 金欣;;論晚清立憲中的內在矛盾[J];人大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4 童之偉;論適應市場經濟社會的憲政秩序調整[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5 秋風;美國憲政秩序的奧秘[J];新聞周刊;2004年07期

6 司春燕;;民主與法治關系論[J];理論視野;2006年02期

7 程潔;;美國言論自由的限度[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8 梁聰;;中西方傳統(tǒng)法文化中的“法治”及其逆向[J];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9 強世功;;和平革命中的司法管轄權之爭 從馬維琨案和吳嘉玲案看香港憲政秩序的轉型[J];中外法學;2007年06期

10 周祖成;民主社會對法律的需求及其對法律功能的規(guī)制[J];行政與法;2003年1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鎮(zhèn)強;權利與權力混淆運用之害[N];中國改革報;2007年

2 馬滔;割發(fā)代首的法律解讀[N];法制日報;2007年

3 高一飛;應當廢除對言論自由具有恫嚇效應的法律[N];南方周末;2007年

4 柳建龍;美最高法院:權利與權力的兩難[N];法制日報;2006年

5 徐愛國;法律是美酒政體是夜光杯[N];法制日報;2008年

6 喬鐘;CNN和卡弗蒂麻煩大了[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7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 馮軍;克服錯誤傾向 建設法治政府[N];人民日報;2008年

8 許身健;不要無視“沉默的大多數(shù)”[N];檢察日報;2007年

9 許身健;如果怕熱就別進廚房[N];檢察日報;2008年

10 郭建華;推進民主法治促進社會和諧[N];青島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智學;五四憲法構建的憲政秩序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劉曉宏;羅爾斯的兩個正義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陳暢顏;大陸法系傳統(tǒng)對德國憲政的影響[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9年

4 孫瑩;論“明顯而即刻的危險”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5 陳麗梅;網絡民主問題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8年

6 王希;立法不作為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7 劉長瑞;美國憲政危機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8 林默;中國人大及常委會立法不作為四重解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18407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18407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eeb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