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憲法的知識社會學解讀
本文選題:憲法 切入點:知識社會學 出處:《江漢論壇》2012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后發(fā)展國家的憲政建設之所以步履艱難,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這些國家的學者缺乏對自身認識結構中的西方文化中心立場的自覺反思。傳統(tǒng)研究者往往在主客體對立的認識結構中,強調對客體對象規(guī)律的把握,而知識社會學檢討了這種立場,主張必須結合認識主體及認識過程,方能全面認知事物。以此立場重新解讀憲法,則憲法是一整套具有邏輯自在性的知識體系,這套知識體系由西方傳入到我國,并與我國固有的文化進行整合。運用知識社會學這一有效的理論與研究方法,可以更為深刻地理解和研究當代中國的憲政實踐。
[Abstract]:The reason for the co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post-developing countries i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move forward. One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scholars in these countries lack the conscious reflection on the western cultural center position in their own cognitive structure. Traditional researchers often emphasize the grasp of the law of object in the opposit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has reviewed this position, arguing that only by combining the subject and the process of cognition, can we fully recognize things. From this standpoint, we can reinterpret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n the Constitution is a set of knowledge systems with logic and freedom. This knowledge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the West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inherent culture of our country. Using the effective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sociology of knowledge, we can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constitutional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China more deeply.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疆多民族法律文化心理的融合與和諧研究”(07BFX01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徐祥民,劉惠榮;關于憲法的歷史考查[J];法學論壇;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全田;禪思與詩思的比較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周志高,劉縣軍;《德伯家的苔絲》悲劇成因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3 張東焱;論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反諷[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1期
4 劉艷茹;語言的結構之思——索緒爾哲學語言觀述評[J];北方論叢;2005年02期
5 仝冠軍;論編輯與出版結構的優(yōu)化[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1年03期
6 鐘業(yè)勛,胡毓鉅;地圖概念及其基本特性的邏輯思考[J];測繪工程;1997年04期
7 俞連笙;地圖符號的哲學層面及其信息功能的開發(fā)[J];測繪學報;1995年04期
8 焦亞東;李春華;;互文性:語言與歷史維度中的文學批評[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9 莫守忠,劉夢蘭;儒家民本傳統(tǒng)與西方法律文化在近代中國的融合[J];船山學刊;2004年01期
10 湯惠生;藏族天葬和斷身儀軌源流考[J];中國藏學;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高堅;高紅艷;;新聞理論研究中的方法論試探[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2 江耘;;香港電視新聞之特點分析[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奎軍;歷史、文學文本、文學價值——以賽金花題材文學作品為個案[D];暨南大學;2001年
2 彭文釗;俄語語言世界圖景的文化釋義性研究:理論與方法[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周穎;閱讀之旅:從主體性到修辭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劉守剛;西方立憲主義傳統(tǒng)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5 李峰;中華人民共和國四部憲法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6 陳吉猛;文學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7 解海江;漢語編碼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8 周海波;現(xiàn)代傳媒視野中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彤昊;建造研究批判[D];清華大學;2004年
10 艾國;黨員權利的實現(xiàn)與黨內民主建設[D];清華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春林;藝術語言運思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楊育彬;普通語言與藝術語言的功能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于霞;戰(zhàn)國名實之辯的文化解釋[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徐仕敏;社會信息能力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徐煜;論經典名著的舞臺解構演繹[D];上海戲劇學院;2002年
6 胡學雷;溫特的建構主義思想評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3年
7 張畫景;高層建筑造型及立面細部設計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3年
8 曾中秋;經濟人假設述評及其超越[D];西北大學;2003年
9 尤磊;平等與自由[D];西北大學;2003年
10 陽海燕;論散文語言的優(yōu)美性[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燕燕;;憲法是利益妥協(xié)后達成的共識——從憲法發(fā)展史來看[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2 汪祥勝;;政治憲法學的中國式表達[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徐國棟;;憲法一詞的西文起源及其演進考[J];法學家;2011年04期
4 姚小林;;論憲法的實踐性與教學理念轉換[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5 馬洪倫;;我國憲法解釋研究的現(xiàn)狀及其評析[J];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朱孔武;;民營經濟發(fā)展與憲法改革模式的選擇[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武漢大學 武建華;行政緊急權的憲法思考[N];檢察日報;2008年
2 許安標;憲法在反腐敗中的作用[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潘園園 通訊員 曹文琦 實習生 林熙;憲法:在普及中遭遇缺失[N];福建日報;2004年
4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 童之偉;刑訴法修改:搞準公安的憲法定位[N];南方周末;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青林;憲法概念演進的憲政史分析[D];武漢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排發(fā);憲法本質新探[D];重慶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136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161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