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憲法制訂過程中關于軍事問題的辯論
本文關鍵詞:美國憲法制訂過程中關于軍事問題的辯論
更多相關文章: 制憲會議 權利法案 軍事條款 三權分立 制衡
【摘要】:憲法的崇高性與軍事在國家發(fā)展中的重要性決定了從憲法的視角研究軍事法學的必要性。本文在分析美國憲法軍事條款產生的背景的基礎上,分析了制憲者關于戰(zhàn)爭和安全的認識、關于保障安全和自由的制度設立的辯論、制衡軍事權力保障國家的安全和公民的自由制度設計,并研究了反聯(lián)邦黨人關于憲法軍事規(guī)定的責難及《權利法案》的產生過程,在此基礎上剖析了美國憲法制訂過程中關于軍事問題的辯論對美國社會生活的影響,以期探討支撐美國軍事強勢地位的法律制度根源并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尋求國家長遠性發(fā)展的一種理論性支撐。
【作者單位】: 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
【基金】:西北政法大學校級青年項目“美國憲法軍事條款的源流與變遷”(09XJC00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71.2;DD911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在國家的法律體系中,憲法是國家政治關系的總安排和設計,它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懊绹藢ζ鋺椃ǖ淖鸪缃洺5搅伺枷癯绨莸牡夭健,①而“美國憲法的任何部分的規(guī)定所體現(xiàn)的智慧都無法與將戰(zhàn)爭和和平事宜授權立法機關——而不是行政部門——的條款相媲美。”②178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述紅,黃仕紅;應對WTO挑戰(zhàn)的司法審查制度改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2 陳海平;;困境與進路:司法改革語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3 趙宗亮;;權利政治初論——方法、觀念與實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4 閆海;;基于司法獨立的我國司法預算制度重構[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5 田飛龍;;中國村民自治的研究現(xiàn)狀與理論新思路[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6 鐘娟;姜起民;;行政相對人監(jiān)督行政的理論基礎[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7 儲新宇;美國總統(tǒng)與國會爭奪外交主導權的根源及實質[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8 高新華;論以人為本司法觀的理論基礎——從新憲法修正案談起[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9 周軍華;楊紅偉;;論美國國會預算權的運作過程及功能[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10 于江;雅典民主制評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光駿;;論當前憲政制度下的獨立行使檢察權[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梁曉淮;張洪得;;獨立化 公開化 法制化——檢察機關偵查權內部制約機制的檢討與重構[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王祺國;;論和諧司法[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王學成;;我國檢察權制約行政權的制度構建[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朱全景;;論檢察機關貫徹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黃韜;;考察我國法院處理不良金融債權爭議案件的政治維度[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周光輝;彭斌;;認真對待共和國——關于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的思考[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8 燕繼榮;;政府創(chuàng)新與政府改革——“中國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主題發(fā)言[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9 孔志國;;制度規(guī)避[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郝建臻;;中國高校反腐機制建設芻議[A];北京教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鄔先江;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5 張雪樵;經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李秀紅;喬治·華盛頓與美國總統(tǒng)制的初步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8 秦偉江;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郭薇;政府監(jiān)管與行業(yè)自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葉凡美;“內部改進”與美國早期國家構建(1801-1833)[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興;環(huán)境權入憲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2 孫會麗;論稅務行政復議制度[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陳帥;從門羅主義到門戶開放[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則下的基本權利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吳旭東;《勞動合同法》立法過程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胡駿軍;法治背景下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郭春陽;司法能動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納案”之辯[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賀磊;自由心證的法理與制度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劉基華;論罪刑法定原則在當代中國的實現(xiàn)[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章烽;論司法能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詠琴,宋美玉;按“三權分立制衡原則”構建現(xiàn)代公司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2 潘志瀛;分權與制衡——美國的方式[J];河北法學;2003年02期
3 王建忠;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黨內監(jiān)督——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一個重要課題[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4期
4 楊翔;論權的分配與制衡——現(xiàn)代法治軸心的理論分析[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2期
5 呂柳玲;;論美國制衡民主的憲政制度[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年09期
6 王燕華;;淺析“聯(lián)邦黨人”的分權與制衡理論[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8年01期
7 蔡曉萍;論西方權力分立理論的社會歷史淵源[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陳剛;對美國總統(tǒng)否決權的幾點思考[J];學術論壇;2003年04期
9 張琨;;淺析分權與制衡的理論發(fā)展與憲政實踐[J];法制與社會;2007年09期
10 王瑞燕;;美國權力分立制度述評[J];法制與社會;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新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三權分立”的根本區(qū)別[A];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 劃清“四個重大界限”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兢;;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新聞出版條款的源起[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嚴泉;;從政治行動者角度看民國初年制憲失敗原因[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4 賈兆帥;;權力制衡視野下的公共權力膨脹初探[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卜越;;律師:司法公權力的制衡者[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6 李劍鳴;;“人民”的定義與美國早期的國家構建[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7 江星;;論科技期刊專家審稿體系的制衡與優(yōu)化[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二集)[C];2004年
8 李稱陽;;探索建立有效的權力約束機制 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A];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2006-2007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9 劉曉英;;上訴權對審判權的制衡——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在我國民事上訴制度中的導入[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李稱陽;;探索建立有效的權力約束機制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A];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2007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濱;在辯論中選擇憲法規(guī)則[N];南方周末;2006年
2 本報記者 齊頌;三權分立 共撐項目之鼎[N];中華建筑報;2002年
3 黃啟元;為什么說西方三權分立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N];解放軍報;2006年
4 張敏;三權分立不同于標準化[N];網絡世界;2006年
5 陳喬炎;尼泊爾執(zhí)政黨聯(lián)盟就制憲會議選舉達成一致[N];人民日報;2007年
6 郝志強;中小企業(yè)管理者的“三權分立”[N];中國經營報;2005年
7 文偉;治理惡意軟件應“三權分立”[N];市場報;2007年
8 鄭潔;尼泊爾4月舉行制憲會議選舉[N];東方早報;2008年
9 胡曉玲;三權分立 顧了此卻失了彼[N];中國經營報;2008年
10 韋沙爾·阿羅拉 印度南亞地區(qū)關系研究專家 本報編譯 王寒;民眾意志扭轉尼泊爾政局[N];世界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永康;美國憲法軍事條款的源流與變遷[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連峻峰;我國檢察權的法理學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3 吳華;課程權力:從沖突走向制衡[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羅建兵;合謀的生成與制衡:理論分析與來自東亞的證據(jù)[D];復旦大學;2006年
5 張亞娟;關于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6 李明海;利益制衡論[D];復旦大學;2007年
7 夏澤祥;美國憲法第九修正案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李秀原;民國憲政體制的選擇與變遷[D];吉林大學;2011年
9 李秀紅;喬治·華盛頓與美國總統(tǒng)制的初步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辛國仁;納稅人權利及其保護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振龍;論“三權分立”思想[D];重慶大學;2010年
2 史晴雯;孟德斯鳩三權分立思想及其現(xiàn)實啟示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杜亞玲;對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的審視[D];中南大學;2011年
4 湯靜;《旅游權利法案》與我國旅游基本法的理論構建[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奉民;論我國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屬性[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6 高迎明;論杰斐遜的政治哲學[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焦玉琴;比較中的審視[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8 丁天進;憲法之爭——美國憲政道路的抉擇[D];安徽大學;2010年
9 史彬;關于知識產權濫用的制衡策略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6年
10 王瑩;美國獨立檢察官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2966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129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