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言論自由與名譽權的平衡保護
本文關鍵詞:論言論自由與名譽權的平衡保護
【摘要】:當前法學研究者們將研究的重心放在"公眾人物"標準的構建以及基本權利沖突解決的幾種理論之上,而極少有人從案例分析的角度入手,提出具體的標準來解決司法實踐中的問題。對最高院12個公報案件的分析結果表明,法院在案件審理中未區(qū)分案件的性質及言論的目的,致使言論自由的價值受忽視。從裁判標準、法律適用以及判決方式三方面進行完善,有利于實現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保護的實質平衡。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
【基金】:2012年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網絡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保護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D926.2
【正文快照】: 我國憲法第35條、41條、47條、51條均可視為言論自由條款。①由于我國憲法不具可訴性,言論自由權作為一種規(guī)范權利并不能有效地對抗名譽權。司法環(huán)境不良以及法官自身較低的憲政素養(yǎng)也加劇了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保護的兩難。在我國現階段沒有違憲審查制度且立法存有缺位的情況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劉治斌;;立法目的、法院職能與法律適用的方法問題[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2 上官丕亮;;什么是合憲解釋[J];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3 郭道暉;;法院獨立審判應只服從法律——對《憲法》第126條規(guī)定的質疑與建議[J];法學;2013年04期
4 張千帆;“公共利益”是什么?——社會功利主義的定義及其憲法上的局限性[J];法學論壇;2005年01期
5 張旭勇;;民事、行政確認判決辨析[J];行政法學研究;2006年02期
6 梁治平;;名譽權與言論自由:宣科案中的是非與輕重[J];中國法學;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兆柱;許占魯;;我國行政補償程序的現狀及其完善[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4期
2 楊海坤;;中國走向憲政之路——兼論“三個代表”理論和我國憲法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3 陳彤;;管制抑或競爭:選擇權應該交給誰?——探析“州政府行為豁免原則”背后的問題意識[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4 顏良偉;陳慰星;;侵權責任成立要件新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5 萬志鵬;;沒收財產刑廢止論——從歷史考察到現實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黃子耘;;從法律視角看農村土地的流轉[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9期
7 林琳;;法律價值的沖突與選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8 吳江生;蘇玉菊;;非政府組織的內涵、功能與合法性[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王中華;;論美國律師政治參與的歷史演進[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劉兵;;房屋拆遷中私權利的保護[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穹;;論司法語境下的新聞媒體監(jiān)督權[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和育東;;專利漁翁現象引發(fā)的思考[A];專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朱春陽;;西方內部新聞自由研究[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下冊)[C];2002年
4 牛靜;;接近使用媒體權與言論自由[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5 于婷婷;;網絡時代背景下表達自由的理性思考——以中國近年來網絡事件為例[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萬立;楊海燕;;城市房屋征收法律程序比較研究——兼論《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征求意見稿)之完善[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劉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產權正義[A];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集萃——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21次會議論文(2007)[C];2007年
8 曾堅;;論信賴保護原則下“公共利益”的界定[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9 楊淑鴻;馬慧;;淺議美國違憲審查制度確立的意義和影響[A];2007經濟發(fā)展與構建和諧陜西論文集[C];2007年
10 王士如;;不動產征收補償比較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子良;經濟法司法實施之應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李國慶;解雇權限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郭延軍;發(fā)展中的美國女性就業(yè)權平等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袁日新;經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5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趙雙閣;政治文明視閾下輿論監(jiān)督法治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王君玲;網絡表達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戴昌橋;中美兩國地方治理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李晨;新聞自由與司法獨立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周國興;尋求現實的確定性[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尉龍;量刑建議權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畢波;論行政調查[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孫拉薩;網絡空間言論自由與隱私權的平衡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俞燁;功能主義視角下行政裁量基準的效力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浩;行政執(zhí)法中的正當程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柯振興;勞動合同法的雙倍工資賠償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姜自安;馬克思主義階級沖突理論與實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李衛(wèi)玲;我國環(huán)境公益訴訟制度構建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李寶東;試論我國憲政文化建設的途徑[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10 趙國良;我國公眾參與環(huán)境影響評價立法現狀及問題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陳端洪;;論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與高級法[J];中外法學;2008年04期
2 曲新久;;刑法目的論要[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3 聶鳳峻;論目的與手段的相互關系[J];文史哲;1998年06期
4 張旭勇,尹偉琴;行政訴訟確認無效判決三題[J];行政法學研究;2004年04期
5 吳學源;“納西古樂”是什么東西?[J];藝術評論;2003年01期
6 韓大元;論憲法解釋程序中的合憲性推定原則[J];政法論壇;2003年02期
7 周光權;;違法性判斷的基準與行為無價值論——兼論當代中國刑法學的立場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檸;;浦志強:為媒體維權而戰(zhàn)的律師[J];南風窗;2005年24期
2 江媛;;淺論言論自由VS人格尊嚴[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30期
3 韋洪鳳;;言論自由的法律界定[J];法制與社會;2009年04期
4 張千帆;;言論自由是控制公權濫用的必備利器[J];南風窗;2010年17期
5 鄭繼湯;;隱私權的保護——隱私權與言論自由沖突的平衡[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寒竹;;劉曉波案的法律透視[J];社會觀察;2010年11期
7 鄧云成;鄧淼;;言論自由的反諷,反諷什么——重讀費斯教授的《言論自由的反諷》[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李昌道;;美國言論自由法律內涵及其尺度[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7年04期
9 陳洪林;言論自由及其必要限度——密爾《論自由》的思想解析及其現實意義[J];零陵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10 鄧輝;言論自由原則在商業(yè)領域的拓展——美國商業(yè)言論原則評述[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牛靜;;接近使用媒體權與言論自由[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2 黃旦;;新聞自由:新聞媒介職業(yè)化的政治基礎——對西方新聞自由思想歷史發(fā)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3 陳于武;;多少,還是有無?——試析《現代評論》對個人自由的訴求[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任延忠;;網上編造、傳播非典有害信息的法律分析[A];第十八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5 陳琦萍;;照妖鏡[A];孔學研究(第十五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五次暨海峽兩岸第八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晉;;面對人肉搜索——倡導合理適度 拒絕暴力侵權[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張軍;;兩種表達自由及其法律保障——《表達自由的法律限度》之解讀與啟示[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8 李旭;;和諧中的自由——從《中庸》和《樂記》引發(fā)的政治哲學思考[A];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陳世華;;搜索引擎偏見:合理性與不合理性——從百度競價排名風波說起[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肖金明;;政府法治立場的基點:權利、程序和司法[A];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守敏;人肉搜索 言論自由還是侵犯隱私[N];人民法院報;2008年
2 張大維;美最高法院介入網絡言論自由案[N];法制日報;2002年
3 楊曉寧;行使言論自由的法律界限[N];陜西日報;2003年
4 高一飛;應當廢除對言論自由具有恫嚇效應的法律[N];南方周末;2007年
5 王玉明;公民與自由[N];人民代表報;2006年
6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丁啟陣;從杜甫詩看唐朝的言論自由度[N];社會科學報;2008年
7 一波;自由的邊界[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8 張光宇邋本報通訊員 陳笑塵;屬實的批評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N];人民法院報;2008年
9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 張千帆;行為有責任 言論有自由[N];中國經營報;2008年
10 維予;別急著給商業(yè)性廣告戴“緊箍咒”[N];法制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加彪;法治與自律:新聞采訪權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吳麟;胡適言論自由思想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鄭仁榮;論誹謗[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陳欣;新聞報道權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路鵬程;晚清言論自由思想的肇始與演變(1833-1911)[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馬一;公司人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7 萬珂;新聞自由的法律保護[D];復旦大學;2006年
8 陳小彪;言論自由的刑法邊界[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9 王剛;試論中國臺灣自由主義譜系中的李敖[D];復旦大學;2006年
10 翁靜晶;論中國死者名譽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宇;公眾人物名譽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2 孫拉薩;網絡空間言論自由與隱私權的平衡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仇海萍;公共信息委員會與言論自由[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曾思薇;媒體侵害名譽權證明責任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5 龔鵬;論平等的言論自由[D];湘潭大學;2007年
6 陳波;“蘇報案”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7 唐菲菲;網絡社會下的自由與責任[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8 李金龍;論言論自由[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9 孫婕;論我國言論自由的憲法保障[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10 歐陽振婷;言論自由視角下誹謗罪的憲法分析[D];湘潭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220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1220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