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憲法”的“社會主義”規(guī)范入憲——依憲執(zhí)政的探索與實踐
本文關鍵詞:“五四憲法”的“社會主義”規(guī)范入憲——依憲執(zhí)政的探索與實踐
更多相關文章: “五四憲法” “社會主義”規(guī)范 共產黨 依憲執(zhí)政
【摘要】:隨著我國"五四憲法"的制定與頒行,"社會主義"規(guī)范得以在我國入憲。一方面,這是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新民主主義理論指引下,在現實國情與蘇聯(lián)等外部因素影響下,將過渡時期總路線憲法化的結果,使黨的意志、人民意志與國家意志相協(xié)調的結果;另一方面,從"五四憲法"中的"社會主義"規(guī)范文本及其入憲過程所體現的制憲者欲將其實施、發(fā)揮其憲法效力的初衷來看,這更是中國共產黨在建國初期依憲執(zhí)政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法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1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早在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的討論中,各方就已經對在其中寫明“社會主義”的問題產生過爭議。比如在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期間,有不少人認為社會主義是全國人民的奮斗方向,“社會主義”的前途一定要寫進去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程中原;;胡喬木參與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J];百年潮;2011年09期
2 吳家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戰(zhàn)斗旗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a卜ǖ牡鶾J];教學與研究;1954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勁松;;憲法與預算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2期
2 劉家欽;蘇聯(lián)因素對毛澤東發(fā)動“大躍進”的影響[J];安徽史學;2005年05期
3 姚植傳;抗日戰(zhàn)爭對中國政黨政治發(fā)展的影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趙向軍;;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的主要內涵及其內在邏輯[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彭冰;;中國50年代的國家與契約[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1期
6 邵維正;;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新中國60年[J];北京黨史;2009年05期
7 謝立斌;;自由權的保護義務[J];比較法研究;2011年01期
8 楊世文;反對官僚主義斗爭必須貫徹“三個代表”思想[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9 杜玉珍;;建國后毛澤東的農村發(fā)展道路[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10 韓廣富;論毛澤東現代化思想的特點[J];長白學刊;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志華;;蘇共二十大、斯大林問題與中蘇關系——根據俄國最近披露的檔案文獻[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文化共存下的記憶與遺忘”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劉維芳;;毛澤東對新中國法制建設的歷史貢獻[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葉明勇;;對毛澤東肯定1951年山西試辦合作社的再認識[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程珂;;再論建國前夕毛澤東對美國的和解努力[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張勉勵;;毛澤東與新中國對外談判建交工作的開創(chuàng)[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張穎;;毛澤東與建國之初的中英建交談判[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李格;;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孫丹;;建國初期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魏繼昆;談家水;;反右派斗爭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沈志華;;歷史研究與檔案的開放和利用——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中的案例種種[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董傳嶺;建國60年華北農村社會生活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秀閣;援越抗美與中越關系的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5 畢彩云;毛澤東新民主主義國家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李春閣;政府信息公開的動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劉崢;新中國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演變(1949-2008)[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8 崔海智;共產黨情報局:冷戰(zhàn)與蘇聯(lián)對外政策的轉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潤;毛澤東聯(lián)美抗蘇戰(zhàn)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龔少情;獨一執(zhí)政黨發(fā)展的動力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畢圣潔;中國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合法性構成與獲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巧善;中共三代領導集體發(fā)展思想探微[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黃耿陽;統(tǒng)購統(tǒng)銷與農村社會重構:1953-1958年[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石明忱;馬克思社會發(fā)展觀本質要求與黨執(zhí)政績效探析[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5 檀朝亮;建國初期(1949-1956年)農民國家觀念建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偉;1950-1978年中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的歷史考察與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雁虹;“和諧世界”理念下的中國睦鄰外交[D];東華大學;2010年
8 陳小嬌;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民族團結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弘;“文革”時期英模文化的歷史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孟麗媛;新中國初期北京女工研究(1949-1966)[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張小虎;;劉少奇與“五四憲法”的起草[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4年01期
2 戴輝禮;論毛澤東對制定“五四憲法”的主要貢獻[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12期
3 鄒奕;;毛澤東對“五四憲法”文本與實施的影響[J];南昌高專學報;2009年03期
4 許麗麗;;近年來國內關于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研究述評[J];寧夏黨校學報;2012年05期
,本文編號:12022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120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