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憲法論文 >

中日韓憲法移植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8 12:33

  本文關(guān)鍵詞:中日韓憲法移植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憲法 憲法移植 中國 日本 韓國


【摘要】:本文所具體研究的中日韓三國,是具有相似歷史背景的亞洲后發(fā)國家,傳統(tǒng)亞洲社會沒有完整的法治歷史,這是由東亞社會本身的文化與歷史條件決定的。源于西方的法治理論可以被東亞社會結(jié)構(gòu)所采納或借鑒,憲政在東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也有可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發(fā)展模式。東亞的憲政是在西方及蘇聯(lián)的憲法思想和理論的移植與借鑒中形成的,具體制度也以西方及蘇聯(lián)為模板或參照。客觀評價自身,東亞的傳統(tǒng)文化導致中日韓三國沒有形成憲法、憲政的自然與社會條件。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有一個巨大的差異就是個人權(quán)利與國家權(quán)力的結(jié)構(gòu)和地位完全不同。在傳統(tǒng)的東亞社會結(jié)構(gòu)中,國家高于個人,個人無條件地服從國家。這樣就形成了個人權(quán)利無法得到保障的社會結(jié)構(gòu)。個人權(quán)利的失效導致東亞各國發(fā)展的困境和瓶頸,在面對內(nèi)憂外患時,西方憲法思想所具有的魅力和功能深深影響了東亞各國的知識分子,他們意識到了理想制度的作用,試圖引進先進的制度,以此挽救本國的命運。中日韓這三國有其相似之處,也有其不同之處,而在憲法移植方面,三國的憲法發(fā)展走的都是一條外誘變遷的曲折道路,只是各個國家的發(fā)展情況也存在差異。 本文首先綜述了國內(nèi)外相關(guān)研究動態(tài),并對文章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研究方法做了一個簡單地介紹;接著厘清了與憲法移植有關(guān)的概念,包括法律移植是否可行、憲法移植又有何特性等。憲法移植一詞早已有之,在學術(shù)界也得到了普遍的認可,憲法移植不只是法條的抄襲或制度的復制,而是從表層到實質(zhì)的全面移植,包含憲法文化、憲法精神、憲法法條、憲法制度等一系列的移植與影響。文章第三章切入正題,對中國、日本、韓國這三個同處儒家文化圈的亞洲國家的憲法移植進程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論述。日本是最早移植憲法的國家,從幕府末期開始,日本就已派出使節(jié)團出使西洋,全面了解西方的憲法文化和制度,最終在明治天皇的推進下移植德國憲法,開啟了日本的憲政與發(fā)展之路;而日本的第二次憲法移植則是在二戰(zhàn)戰(zhàn)敗后,在美國的高壓下被動移植了美國的憲法,雖然是被動移植,但和平憲法的誕生使日本戰(zhàn)后重生,促進了日本平穩(wěn)快速的發(fā)展。中國從憲法移植開始到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清末時期,面對內(nèi)憂外患,統(tǒng)治者和仁人志士們選擇遠法德國,近采日本,希冀用立憲來改變現(xiàn)狀、富民強國。在這一階段,中國汲取了西方先進憲法思想,頒布了憲法性文件,設(shè)立了與憲法對應(yīng)的機構(gòu);第二個階段是民國時期,,滿腔熱血的中國人從西方大國的崛起和強盛中看到了希望,這個階段對英國和美國的憲法移植較多,制度也更傾向于移植美國憲法;第三個階段則是新中國成立以后,與中國具有同樣意識形態(tài)的蘇聯(lián)成了中國仿效的對象,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就是在學習移植蘇聯(lián)憲法和立足本國國情的基礎(chǔ)上制定的。韓國憲法的移植起步較晚,十九世紀末期,朝鮮的媒體開始有介紹西方立憲主義的文章,甲午更張的施政綱領(lǐng)《洪范十四條》被認為是韓國憲法史的起源,是在日本的主導下完成的,最終沒能實施,成了一紙空文;直至1948年韓國終于從殖民統(tǒng)治中獲得獨立,渴望有一部自己的憲法,韓國移植美國憲法制定了1948大韓民國憲法,憲法文化和制度層面更多的選擇美國模式。韓國最值得借鑒的是違憲審查制度的成功移植。違憲審查制度是韓國在多次政黨變更和憲法修訂后最終確立的德國模式,即憲法法院審查模式,該制度在韓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在全面解析三國憲法移植進程之后,比較研究了中日韓憲法移植背景、基本制度選擇的不同以及憲法移植方式的異同之處。中日韓走上憲法移植的道路,在背景和方式上有著相同之處,也有相異之點,最重要的是三國都是思變而動,因為想要改變現(xiàn)狀而努力學習和移植先進的文化與制度。文章的最后整理和分析了中日韓憲法移植和憲政道路上的經(jīng)驗和啟示。憲法是能夠?qū)е乱粐菊、法律、?jīng)濟等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基本法,憲法的制定因而顯得尤為重要。憲法在西方萌芽發(fā)展,并給西方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工業(yè)革命后的亞洲國家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tài),而中國、日本和韓國不約而同地走上了學習西方、移植先進憲法的道路,且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促進了國家的發(fā)展。這條道路,坎坷不平,值得深究和挖掘,并從中找出積極的因素以為以后的發(fā)展帶來更好的理論指導和制度鋪墊。
【關(guān)鍵詞】:憲法 憲法移植 中國 日本 韓國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931.3;D931.26;D92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8
  • 1.1 選題的意義10-11
  • 1.1.1 理論與學術(shù)意義10-11
  • 1.1.2 現(xiàn)實意義11
  • 1.2 國內(nèi)外研究動態(tài)述評11-15
  • 1.2.1 中國憲法移植研究述評11-12
  • 1.2.2 日本憲法移植研究述評12-14
  • 1.2.3 韓國憲法移植研究述評14-15
  • 1.3 學術(shù)創(chuàng)新和研究方法15-18
  • 1.3.1 創(chuàng)新之處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8
  • 第2章 憲法移植的有關(guān)理論18-29
  • 2.1 法律移植的方式和后果18-22
  • 2.1.1 法律移植的方式19-21
  • 2.1.2 法律移植的后果21-22
  • 2.2 憲法移植的條件22-24
  • 2.2.1 對憲政的需求是移植的前提22-23
  • 2.2.2 國家權(quán)力的推行是移植的動力23
  • 2.2.3 社會民眾的接受是移植的關(guān)鍵23-24
  • 2.3 憲法移植的特殊性24-25
  • 2.3.1 導致政治制度變化24
  • 2.3.2 形成影響深遠的文化沖突24-25
  • 2.3.3 帶動法律制度整體的改變25
  • 2.4 憲法移植與憲法變遷、憲政改革25-26
  • 2.4.1 憲法移植與憲法變遷25-26
  • 2.4.2 憲法移植與憲政改革26
  • 2.5 后發(fā)國家的憲法移植26-29
  • 第3章 中日韓憲法移植之進程29-59
  • 3.1 中國憲法移植的坎坷歷程29-39
  • 3.1.1 對英美法系憲法的移植29-34
  • 3.1.2 對大陸法系憲法的移植34-35
  • 3.1.3 對蘇聯(lián)憲法的移植35-39
  • 3.2 日本的“明治憲法”與“和平憲法”39-47
  • 3.2.1 “明治憲法”對德國憲法的移植41-45
  • 3.2.2 “和平憲法”對美國憲法的移植45-47
  • 3.3 韓國憲法移植的歷史進程47-58
  • 3.3.1 韓國的歷史發(fā)展與政治局面47-53
  • 3.3.2 西方憲法對韓國的影響53-55
  • 3.3.3 韓國憲政發(fā)展的特點55-58
  • 3.4 小結(jié)58-59
  • 第4章 中日韓憲法移植之比較:背景、基本制度和方式59-72
  • 4.1 憲法移植背景之比較59-64
  • 4.1.1 中國憲法移植的歷史背景59-61
  • 4.1.2 日本憲法移植的歷史背景61-62
  • 4.1.3 韓國憲法移植的歷史背景62-64
  • 4.2 憲法基本制度之比較64-68
  • 4.2.1 違憲審查主體的不同64-65
  • 4.2.2 違憲審查方式的不同65-66
  • 4.2.3 違憲審查權(quán)限制的不同66-68
  • 4.3 憲法移植方式之比較68-71
  • 4.3.1 “五四憲法”及其移植方式68-70
  • 4.3.2 “和平憲法”及其移植方式70
  • 4.3.3 韓國 1948 年憲法及其移植方式70-71
  • 4.4 小結(jié)71-72
  • 第5章 中日韓憲法移植的經(jīng)驗與啟示72-99
  • 5.1 中國憲法移植的經(jīng)驗和走向72-78
  • 5.1.1 中國憲法移植的經(jīng)驗72-74
  • 5.1.2 中國憲法移植的走向74-78
  • 5.2 日本憲法移植的經(jīng)驗和反思78-87
  • 5.2.1 日本憲法移植的經(jīng)驗78-81
  • 5.2.2 日本憲法移植的反思81-87
  • 5.3 韓國憲法移植的經(jīng)驗和啟示87-97
  • 5.3.1 韓國憲法移植的經(jīng)驗87-91
  • 5.3.2 韓國憲法移植的啟示91-97
  • 5.4 小結(jié)97-99
  • 結(jié)語99-101
  • 參考文獻101-106
  • 致謝106-107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論文發(fā)表情況10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中秋;;對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探索[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2 劉志松;于語和;;日本人中國法律觀的歷史考察[J];日本問題研究;2011年01期

3 帕賽爾;石景云;;第二次大戰(zhàn)期間(1939—1945年)的馬來亞華僑[J];南洋資料譯叢;1957年01期

4 吳半農(nóng);;日本人民反對美國軍事基地的斗爭[J];世界知識;1958年19期

5 什之;;“墻外斗爭”[J];世界知識;1960年12期

6 葉維;;日本人民恢復日中邦交運動[J];世界知識;1965年05期

7 倉華;;日本人民今天怎樣看待自己的生活?[J];現(xiàn)代日本經(jīng)濟;1986年01期

8 居悉;;14天的談判游戲[J];南風窗;1987年Z1期

9 若水;;日本人關(guān)心國際問題[J];國際展望;1991年02期

10 尹雪曼;漫憶初識臺灣時[J];w

本文編號:105499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105499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8b4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