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詐”的要件重構與立法課題——以民法典的編纂為背景
發(fā)布時間:2017-08-14 15:27
本文關鍵詞:“欺詐”的要件重構與立法課題——以民法典的編纂為背景
【摘要】:關于欺詐的要件構成,在肯定"違法性"的要件意義的同時,應肯定"過失的欺詐"的可能;這樣的觀點能夠得到我國裁判實務與比較法的支持?紤]到"錯誤一元論",欺詐應被視為處于錯誤制度的延長線上,從而改變"意思的欠缺"與"意思表示不自由"的傳統(tǒng)區(qū)分。新興的信息提供義務可以作為判斷欺罔行為以及該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的要素,未必作為平行于欺詐或錯誤的另一種意思表示瑕疵制度進行規(guī)定。欺詐的"雙效果"立法模式也不應延續(xù),應僅規(guī)定欺詐導致"行為效力消滅",損害賠償由侵權責任加以解決;此時可以將欺詐制度看作侵權責任法的"特別法"。無論是當下的民法總則還是未來的民法典編纂,都應充分意識到有關欺詐的理論及實務動向在立法論層面的意味。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欺詐 民法典 錯誤 侵權責任
【分類號】:D923
【正文快照】: 民法典的制定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民法學界的“頭等大事”,相關的議論如火如荼。作為民法典“拼圖”中的重要部分,“民法總則”的立法也已箭在弦上。但是,正如學者所指出的,在民法典制定的必要性以外,對于我國民法典的“整體圖景”,并不存在清晰的共識[1]。以當下民法總則的編纂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彭虹;彭琪芳;;比較廣告的法律問題[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年08期
2 王美程;霍杰;;在我國侵權法中確立注意義務的原因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1年34期
3 邢要樂;;論我國夫妻侵權及其責任制度的構建[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7期
4 文嵐;;食品侵權責任問題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1年S3期
5 彭芙蓉;;論新聞的侵權責任[J];東南傳播;2006年07期
6 吳紀樹;;風險社會背景下侵權法的哲學使命[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7 李軼;;試論公眾人物代言虛假廣告的侵權責任[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于林洋;;名人虛假廣告民事責任研究[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10期
9 唐克;;論產品代言人的侵權責任[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年11期
10 李曉秋;;論自由裁量權在停止專利侵權責任適用中的法度邊界[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王俊娥;中美校園事故侵權責任比較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年
2 劉琳;微博運營中的侵權糾紛解決機制[D];湘潭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733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67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