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研究
本文關鍵詞: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商標獲得顯著性的認定在商標法律制度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順應社會的發(fā)展,新商標法修正案出臺。但是對于缺乏顯著性的商標經(jīng)過長期使用具備了顯著性的認定仍過于籠統(tǒng)、比較原則,在司法實踐中可操作性較為困難。包括我國在內(nèi)的各國和一些國際組織對此都開展了研究和立法完善,但研究成果卻不是很多,相關的立法規(guī)定也難以解決日益增多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基礎理論問題并探究其在商標法律制度中的地位及意義的基礎上,一方面厘清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的理論問題,另一方面使得其更符合社會發(fā)展、與時俱進,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本文主要采用法解釋學方法、比較研究的方法以及案例分析方法,對獲得顯著性商標的含義、認定時間點、認定標準、適用范圍和非傳統(tǒng)商標認定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分析我國與美國、歐盟國家法院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法院對獲得顯著性商標的立法和司法實踐狀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jīng)驗,提出改善意見。在通過大量的司法案例、學者的理論,提出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的定義的界定、適用范圍、時間點和具體標準等方面的建議。全文共分四個部分并一一展開論述:第一部分——商標獲得顯著性概述。本章主要采用法解釋學和文獻分析的方法概述了商標顯著性、獲得顯著性的學理定義和立法規(guī)定及其認知心理學分析,總結得出自己的結論。本章重點在于獲得顯著性概念分析和對“第二含義”與獲得顯著性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的闡釋以及對商標獲得顯著性在商標法律中的立法地位和意義的總結。第二部分——國外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的立法和司法實踐。本章主要從商標立法層面和司法實踐層面兩個角度分析美國、歐盟國家、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的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制度并借鑒其認定制度經(jīng)驗,希望對完善我國商標獲得顯著性制度有所助益。第三部分——我國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存在的問題。本章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國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存在的問題,揭示我國獲得顯著性商標認定法律保護司法實踐中面臨的一些具體困難。第四部分——完善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的建議。本章在借鑒國外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先進立法與司法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獲得顯著性商標審查、注冊等司法實踐的實際情況與可行性,提出五點完善建議。
【關鍵詞】:獲得顯著性 第二含義 標準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13;D923.43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商標獲得顯著性的基礎理論11-17
- (一) 商標顯著性的含義11-12
- (二) 商標獲得顯著性的界定12-14
- (三) 商標獲得顯著性與“第二含義”的關系14-16
- (四) 獲得顯著性在商標法中的地位及意義16-17
- 二、國外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的立法和司法實踐17-22
- (一) 美國對商標獲得顯著性的立法和司法實踐17-18
- (二) 歐洲國家及歐共體對商標獲得顯著性的立法和司法實踐18-20
- (三) 日本和臺灣對商標獲得顯著性的立法和司法實踐20-22
- 三、我國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存在的問題22-29
- (一) 商標獲得顯著性的定義不清晰22
- (二) 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缺乏具體的標準22-23
- (三) 商標獲得顯著性的認定時間點不明確23-24
- (四) 商標獲得顯著性的適用范圍不清晰24-26
- (五) 缺少非傳統(tǒng)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制度的規(guī)定26-29
- 四、完善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的建議29-36
- (一) 明確商標獲得顯著性的概念29
- (二) 確立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的具體要件29-33
- (三) 統(tǒng)一商標獲得顯著性的認定時間點33
- (四) 對獲得顯著性的適用范圍加以限制33-34
- (五) 增加非傳統(tǒng)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制度的規(guī)定34-36
- 結論36-37
- 參考文獻37-40
- 致謝4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棟奎;;淺論“第二含義”商標法律保護[J];現(xiàn)代營銷(學苑版);2014年03期
2 翁雯;吳敏;;論商標的“第二含義”[J];文史博覽(理論);2014年05期
3 羅曉霞;;商標法制度變遷與競爭政策的適應性考察[J];知識產(chǎn)權;2013年03期
4 管育鷹;;日本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研究[J];知識產(chǎn)權;2011年06期
5 馬曉燕;史燦方;;論商標“第二含義”及判定原則[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6 董炳和;;我國商標法上地名商標的其他含義——以“紅河”商標爭議案為切入點[J];知識產(chǎn)權;2009年02期
7 趙林青;;地名商標注冊的合理性法律分析[J];河北法學;2007年07期
8 呂紹忠;關于商標“第二含義”有關問題的研究[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黃暉;傳統(tǒng)商標及其顯著性的認定[J];工商行政管理;2001年20期
10 張耕;試論“第二含義”商標[J];現(xiàn)代法學;1997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湛茜;非傳統(tǒng)商標國際注冊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晨憬;“第二含義”商標立法規(guī)制問題探究[D];甘肅政法學院;2014年
2 李惠嫻;論我國商標顯著性的判定[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3 王文慶;論獲得顯著性商標的法律保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年
4 朱原心;“第二含義”商標法律保護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5 池振華;氣味商標法律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6 吳耀黨;“第二含義”商標法律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商標獲得顯著性認定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3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46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