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協(xié)議條款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8 09:45
用戶生成內容作為web2.0時代的靈魂,是大眾開啟用網新模式的方式,用戶成為制造信息的主導力量。用戶通過創(chuàng)作內容交流、分享奇聞趣事、收獲關注甚至是經濟上的利益,而平臺則利用聚集在此的各種各樣的內容以吸引更多的用戶,同時利用這些聚合在一起的內容獲得收益。在網絡新環(huán)境下,用戶集內容生成者與內容享有者為一身,平臺成了這些內容的“搬運工”。因此,用戶生成內容也是平臺進行經營、運作的商業(yè)模式。為了管控用戶生成內容這一重要的信息資源,平臺往往在其用戶注冊協(xié)議中通過條款的方式對用戶生成內容的著作權相關問題進行約定,主要包括著作權歸屬與著作權侵權責任的承擔兩個方面。平臺通過約定的方式取得用戶生成內容的著作權,同時又讓用戶獨自承擔可能發(fā)生的侵權責任,從而形成一種不公平的狀態(tài)。近幾年來,隨著公眾版權意識的增強,人們逐漸開始關注自己生成內容的版權問題,加之在新數字時代,各種網絡侵權也是頻頻發(fā)生,對于用戶注冊協(xié)議中的約定也是質疑聲不斷。用戶與平臺的合法權益如何平衡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深入分析用戶注冊協(xié)議中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相關問題的約定,并分類總結,在現有的法律制度下,以提出合理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案。本文主...
【文章來源】: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用戶注冊協(xié)議研究
1.2.2 用戶生成內容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主要內容
1.5 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
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問題檢視
2.1 用戶生成內容界定
2.1.1 用戶生成內容興起的背景
2.1.2 用戶生成內容的概念
2.2 網絡平臺用戶注冊協(xié)議法律性質探析
2.2.1 用戶注冊協(xié)議的含義
2.2.2 用戶注冊協(xié)議的特征
2.2.3 用戶注冊協(xié)議是一種電子格式合同
2.3 網絡平臺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約定效力
2.3.1 著作權授權方面
2.3.2 侵權責任承擔方面
3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授權條款研究
3.1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歸屬類型
3.1.1 用戶生成內容構成作品
3.1.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的原始歸屬
3.1.3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授權條款類型化分析
3.1.4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授權多樣化原因分析
3.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約定的效力爭議
3.2.1 簽訂合同形式是否影響授權條款的效力
3.2.2 平臺以無償受讓或獨占許可方式獲得著作權之爭議
3.2.3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重復授權”之效力爭議
4 用戶生成內容侵權條款問題研究
4.1 我國現有網絡著作權侵權責任的法律梳理
4.1.1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
4.1.2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4.1.3 《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
4.2 用戶生成內容侵權責任承擔約定情形
4.2.1 用戶生成內容侵權責任承擔約定內容典型案例
4.2.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侵權責任主體及責任承擔
4.2.3 約定責任與法定責任之沖突分析
5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相關問題解決對策
5.1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合理配置與合同約定效力控制
5.1.1 著作權法語境下用戶生成內容的著作權歸屬
5.1.2 合同法語境下用戶生成內容的著作權歸屬
5.1.3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歸屬的合理解決方案與合同約定效力控制
5.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侵權風險控制的具體對策
5.2.1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侵權風險發(fā)生的原因
5.2.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侵權風險控制的具體對策
6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用戶創(chuàng)造內容的著作權困境及完善路徑[J]. 鄭宏飛. 山東行政學院學報. 2019(01)
[2]Web2.0時代下基于行為視角的用戶貢獻內容[J]. 潘瓊. 新媒體研究. 2018(11)
[3]網絡用戶生成內容版權侵權自治模式的法治化探索[J]. 劉珊,黃琴. 中國出版. 2018(12)
[4]論對我國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法律界定[J]. 翁潔. 新疆教育學院學報. 2017(03)
[5]“互聯網+”背景下著作權許可模式研究[J]. 李宏陽. 法制博覽. 2017(25)
[6]微博著作權侵權的認定及責任承擔——由浙江首例微博著作權侵權案引發(fā)的思考[J]. 王璐瑤. 法制博覽. 2017(09)
[7]網絡服務協(xié)議的類型探索[J]. 孫琰,林春山. 綏化學院學報. 2017(02)
[8]避風港原則中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認定[J]. 徐暢. 長春市委黨校學報. 2016(05)
[9]Web2.0時代集體創(chuàng)作作品的保護困境與立法應對[J]. 盧純昕. 政法學刊. 2016(01)
[10]關于搜索平臺專利侵權若干問題的研究[J]. 周奇,段志鯤,魏垚. 電子知識產權. 2015(08)
碩士論文
[1]從免費共享到付費傳播[D]. 張艷彬.蘭州大學 2018
[2]社交媒體中UGC版權保護策略的傳播學分析[D]. 李義菲.北京郵電大學 2017
[3]用戶生成商業(yè)型內容的激勵因素研究[D]. 王楚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2016
[4]用戶創(chuàng)造內容(UGC)的受眾角色研究[D]. 嚴瑤.華中師范大學 2014
[5]用戶生成內容的版權侵權問題研究[D]. 李妙玲.遼寧師范大學 2014
[6]我國著作權轉讓與專有許可中著作權變動模式之探析[D]. 法幗蓉.華東政法大學 2013
[7]網絡分享平臺的著作權侵權責任研究[D]. 郜爾非.華中科技大學 2013
[8]論網絡服務者對著作權保護責任制度的完善[D]. 唐文東.湖南師范大學 2012
[9]用戶生成內容(UGC)網站著作權問題探討及應對策略[D]. 盧璐.復旦大學 2012
[10]著作權法視域中的“維基百科”[D]. 肖新林.華中科技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02674
【文章來源】: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用戶注冊協(xié)議研究
1.2.2 用戶生成內容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主要內容
1.5 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
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問題檢視
2.1 用戶生成內容界定
2.1.1 用戶生成內容興起的背景
2.1.2 用戶生成內容的概念
2.2 網絡平臺用戶注冊協(xié)議法律性質探析
2.2.1 用戶注冊協(xié)議的含義
2.2.2 用戶注冊協(xié)議的特征
2.2.3 用戶注冊協(xié)議是一種電子格式合同
2.3 網絡平臺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約定效力
2.3.1 著作權授權方面
2.3.2 侵權責任承擔方面
3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授權條款研究
3.1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歸屬類型
3.1.1 用戶生成內容構成作品
3.1.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的原始歸屬
3.1.3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授權條款類型化分析
3.1.4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授權多樣化原因分析
3.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約定的效力爭議
3.2.1 簽訂合同形式是否影響授權條款的效力
3.2.2 平臺以無償受讓或獨占許可方式獲得著作權之爭議
3.2.3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重復授權”之效力爭議
4 用戶生成內容侵權條款問題研究
4.1 我國現有網絡著作權侵權責任的法律梳理
4.1.1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
4.1.2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4.1.3 《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
4.2 用戶生成內容侵權責任承擔約定情形
4.2.1 用戶生成內容侵權責任承擔約定內容典型案例
4.2.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侵權責任主體及責任承擔
4.2.3 約定責任與法定責任之沖突分析
5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相關問題解決對策
5.1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合理配置與合同約定效力控制
5.1.1 著作權法語境下用戶生成內容的著作權歸屬
5.1.2 合同法語境下用戶生成內容的著作權歸屬
5.1.3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歸屬的合理解決方案與合同約定效力控制
5.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侵權風險控制的具體對策
5.2.1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侵權風險發(fā)生的原因
5.2.2 用戶生成內容著作權侵權風險控制的具體對策
6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用戶創(chuàng)造內容的著作權困境及完善路徑[J]. 鄭宏飛. 山東行政學院學報. 2019(01)
[2]Web2.0時代下基于行為視角的用戶貢獻內容[J]. 潘瓊. 新媒體研究. 2018(11)
[3]網絡用戶生成內容版權侵權自治模式的法治化探索[J]. 劉珊,黃琴. 中國出版. 2018(12)
[4]論對我國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法律界定[J]. 翁潔. 新疆教育學院學報. 2017(03)
[5]“互聯網+”背景下著作權許可模式研究[J]. 李宏陽. 法制博覽. 2017(25)
[6]微博著作權侵權的認定及責任承擔——由浙江首例微博著作權侵權案引發(fā)的思考[J]. 王璐瑤. 法制博覽. 2017(09)
[7]網絡服務協(xié)議的類型探索[J]. 孫琰,林春山. 綏化學院學報. 2017(02)
[8]避風港原則中網絡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認定[J]. 徐暢. 長春市委黨校學報. 2016(05)
[9]Web2.0時代集體創(chuàng)作作品的保護困境與立法應對[J]. 盧純昕. 政法學刊. 2016(01)
[10]關于搜索平臺專利侵權若干問題的研究[J]. 周奇,段志鯤,魏垚. 電子知識產權. 2015(08)
碩士論文
[1]從免費共享到付費傳播[D]. 張艷彬.蘭州大學 2018
[2]社交媒體中UGC版權保護策略的傳播學分析[D]. 李義菲.北京郵電大學 2017
[3]用戶生成商業(yè)型內容的激勵因素研究[D]. 王楚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2016
[4]用戶創(chuàng)造內容(UGC)的受眾角色研究[D]. 嚴瑤.華中師范大學 2014
[5]用戶生成內容的版權侵權問題研究[D]. 李妙玲.遼寧師范大學 2014
[6]我國著作權轉讓與專有許可中著作權變動模式之探析[D]. 法幗蓉.華東政法大學 2013
[7]網絡分享平臺的著作權侵權責任研究[D]. 郜爾非.華中科技大學 2013
[8]論網絡服務者對著作權保護責任制度的完善[D]. 唐文東.湖南師范大學 2012
[9]用戶生成內容(UGC)網站著作權問題探討及應對策略[D]. 盧璐.復旦大學 2012
[10]著作權法視域中的“維基百科”[D]. 肖新林.華中科技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026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minfalunwen/350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