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否對非主觀故意違法使用童工的單位進行行政處罰
本文關鍵詞:應否對非主觀故意違法使用童工的單位進行行政處罰
更多相關文章: 童工 主觀故意 用人單位 行政處罰 勞動監(jiān)察 身份證 公司 勞動糾紛 禁止使用 違法使用
【摘要】:正某公司員工文某,介紹向某到該公司工作(向某與文某是親戚關系),向某隱匿其未滿16周歲的真實年齡,持黃某的身份證到公司報名,被公司錄用。后文某因與公司產(chǎn)生勞動糾紛,到勞動監(jiān)察大隊舉報公司招用童工,經(jīng)勞動監(jiān)察大隊查實,向某為童工已被公司錄用,公司知道向某為童工后當天就辭退了向某,向某在公司工作了17天。監(jiān)察大隊對公司使用童工向某該不該處罰產(chǎn)生了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虎丘區(qū)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關鍵詞】: 童工 主觀故意 用人單位 行政處罰 勞動監(jiān)察 身份證 公司 勞動糾紛 禁止使用 違法使用
【分類號】:D920.5;D922.5
【正文快照】: 一起來探討這一問題。首先,處罰要看用人單位是否有違法的主觀故意。違法行為一般可以分為三種情形:一是主觀上的故意違法,明知法律不可為而為之者;二是無意違法而被違法者,如上述案例中向某隱匿自己的真實身份,使用他人的身份證,公司被欺騙而被使用童工的;三是過失違法,由于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童工病死 雇主賠償[J];農(nóng)業(yè)知識;2003年13期
2 馮朝陽 ,楊大翔;兩個斷臂童工的不同遭遇[J];法律與生活;2001年12期
3 ;工友信箱[J];工友;2005年05期
4 鄭一;;童工病死 雇主應擔賠償責任[J];農(nóng)業(yè)知識;2004年04期
5 潘家永;;未成年的子女能做幫工嗎[J];科學24小時;2006年02期
6 ;律師說法[J];婦女生活(現(xiàn)代家長);2011年08期
7 任琨;;印度的童工[J];職業(yè)與健康;1988年04期
8 楊大翔;因工致殘的童工為何打不贏官司[J];警察天地;2001年12期
9 ;以案釋法[J];中國保安;2006年20期
10 熊增良;童工甘海林致殘案的思考[J];人權;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茂貴;;水土保持違法案件行政處罰的理論探討與實踐[A];水土保持監(jiān)督管理論文選編[C];2003年
2 周國錫;馮向英;;試論取保侯審與勞動合同的履行——勞動爭議案件引發(fā)的思考[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譚小輝;;廣西26名教師違約跳槽案的法律評析[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4 薛亞平;;民事委托行為違法是否應當受到行政處罰[A];工商行政管理論文選[C];2004年
5 周耕夫;李棟學;;工學結合 期待制度法規(guī)的哺育——來自德國職業(yè)培訓合同的啟示[A];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項冶萍;費文婷;羅長青;;政府規(guī)章立法技術規(guī)范研究[A];2006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6年
7 谷春德;;依法治國方略與中國人權保障[A];中國監(jiān)獄人權保障——全國監(jiān)獄人權保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橫井和彥;竇少杰;孟建兵;;七、從“勞務派遣”說開去——中日勞務派遣及其相關制度的比較研究[A];2010中國國有經(jīng)濟發(fā)展論壇暨“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國有經(jīng)濟戰(zhàn)略調(diào)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胡盛儀;;董必武的法治思想與我國的依法治政[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10 黃清華;;深圳市首例不服食品衛(wèi)生行政處罰訴訟案的抗辯和思考[A];首屆全國衛(wèi)生法規(guī)、標準效益評價技術研討會暨講習班論文匯編[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維松 徐明;形象設計公司不重“形象” 雇用童工受重罰[N];檢察日報;2004年
2 彭桂英;非法使用童工被罰3萬[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3年
3 牛新生 孫麗娜;非法使用童工付出慘重代價的背后是什么[N];江陰日報;2006年
4 魯志峰;使用童工誰之過[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4年
5 王赤忠 李思;29.8萬元來得好艱難[N];中國安全生產(chǎn)報;2005年
6 王海斌;非法雇用童工 致殘責任難逃[N];檢察日報;2002年
7 記者 劉飛 通訊員 高文靜 鄒和;非法招用童工發(fā)生工傷 用人單位承擔法律責任[N];中國安全生產(chǎn)報;2006年
8 曉 東;童工患病誰應負責[N];人民法院報;2002年
9 記者 李京華;北京:法院判雇主賠償工傷童工86萬元[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10 王先富 謝加利;非法使用、關押童工的業(yè)主被判刑[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雷云;美國禁止就業(yè)歧視法律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2 雷麗清;中美內(nèi)幕交易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建章;中美藥品監(jiān)管中的行政處罰比較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曾書娥;關于日本外國勞動者政策的考察[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戰(zhàn)東升;日本法上的解雇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亢永超;美國船員法律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5 沈媛;德國對企業(yè)并購中勞動者權益的法律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6 盧珊珊;返聘員工因交通事故賠償案件評析[D];湖南大學;2011年
7 孫東波;19世紀英國工廠立法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裴勇真;韓國船員法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9 王文濤;北宋中央司法官員的選任管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10 王彥;法律碩士教育改革的對策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19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81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