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勞動法論文 >

中美工會運行機制比較研究—工會在集體協(xié)商談判機制中的角色和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7-08-30 06:12

  本文關鍵詞:中美工會運行機制比較研究—工會在集體協(xié)商談判機制中的角色和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勞動關系 集體談判 勞資糾紛 工會


【摘要】:勞動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勞資關系在中國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不論是從勞動力的配置、產業(yè)結構,還是勞動力的年齡結構,中國的勞動力市場都處于轉型階段。近20年來,中國的勞動關系日趨緊張,勞動爭議案件不斷上升,群體性事件呈集中爆發(fā)態(tài)勢,且解決難度較大。由勞動爭議引發(fā)的群體性事件會嚴重影響企業(yè)的正常生產活動,也會擾亂正常社會秩序。 中國的勞動力是出于供大于求的狀態(tài),勞動者們在能代表自身權益的工會組織下維護自身利益,這對于解決勞資糾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企業(yè)家們通過成立各種協(xié)會或組織與政府接觸,在提高解決勞資糾紛的效率的同時也能減少政府的權利尋租。建立和完善勞資雙方的平衡協(xié)調機制,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非常重要。如果把解決勞資糾紛的希望全部放在政府方面,將會產生諸多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解決勞動關系問題應充分重視集體協(xié)商機制的作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改善勞動條件、調整勞資關系、保護勞動者權益方面制定了相對完善的法律制度,,積累了大量經驗。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不能重蹈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劇烈勞資沖突的覆轍。因此,研究和借鑒這些寶貴經驗對完善我國集體談判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勞動關系 集體談判 勞資糾紛 工會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71.2;D922.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4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義10
  •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10-13
  • 1.3.1 國外研究綜述10-12
  • 1.3.2 國內研究綜述12-13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4
  • 第二章 美國工會運動的發(fā)展概況14-25
  • 2.1 二戰(zhàn)前美國工會運動發(fā)展情況簡述14-17
  • 2.1.1 美國工人階級及其組織的形成14-15
  • 2.1.2 美國工會運動中的兩種傾向15-16
  • 2.1.3 產業(yè)工人聯(lián)合的產生16-17
  • 2.2 二戰(zhàn)后的美國工會運動17-22
  • 2.2.1 工會運動的高漲17-19
  • 2.2.2 工會運動的持續(xù)衰落19-20
  • 2.2.3 工會運動的復蘇20-22
  • 2.3 美國工會運動的特點22-25
  • 2.3.1 工會的兩面性22-23
  • 2.3.2 工會的政治依賴性23
  • 2.3.3 工會對福利的影響23-25
  • 第三章 中美工會在集體談判中的角色對比研究25-39
  • 3.1 中美集體談判的環(huán)境對比25-29
  • 3.1.1 經濟環(huán)境25-26
  • 3.1.2 法律和公共政策26-27
  • 3.1.3 人口結構27-29
  • 3.2 中美工會職能與運行機制對比29-34
  • 3.2.1 角色地位對比29-30
  • 3.2.2 權力職能對比30-31
  • 3.2.3 組織結構對比31-32
  • 3.2.4 財務來源對比32-33
  • 3.2.5 維權機制對比33-34
  • 3.3 中美工會的組織活動與集體談判結構對比34-39
  • 3.3.1 集體談判概述34-35
  • 3.3.2 談判內容35-36
  • 3.3.3 談判過程以及爭議的解決36-37
  • 3.3.4 罷工及其處理37-39
  • 第四章 中國工會在集體談判制度中的問題39-47
  • 4.1 中國工人階級的產生和發(fā)展39-40
  • 4.2 工會的獨立性問題40-42
  • 4.2.1 工會角色轉變不徹底41
  • 4.2.2 制度性因素妨礙工會獨立41-42
  • 4.2.3 工會行政化色彩濃厚42
  • 4.3 工會組建困難42-44
  • 4.3.1 雇員加入工會意愿不強42-43
  • 4.3.2 企業(yè)主動性缺失43-44
  • 4.4 工會談判對象不明44-47
  • 4.4.1 談判組織不健全44
  • 4.4.2 雇主組織代表性缺失44-45
  • 4.4.3 雇主組織行政化色彩濃厚45
  • 4.4.4 談判環(huán)節(jié)缺位45-46
  • 4.4.5 集體合同流于形式46-47
  • 第五章 增強中國工會集體談判能力的對策研究47-53
  • 5.1 加強工會談判能力建設47-49
  • 5.1.1 明確工會的獨立地位47
  • 5.1.2 提高工會組建率和會員數(shù)量47-48
  • 5.1.3 提升工會干部素質48
  • 5.1.4 明確工會責任48-49
  • 5.2 充分發(fā)揮政府的推動作用49-53
  • 5.2.1 借鑒美國的經驗49-50
  • 5.2.2 工會的去行政化50
  • 5.2.3 進行罷工立法50-51
  • 5.2.4 提高集體談判的級別51-52
  • 5.2.5 加強對勞動者權益的重視52-53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53-54
  • 致謝54-55
  • 參考文獻55-57
  • 附錄 1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新建企業(yè)組建工會知識問答[J];北京工人;2000年05期

2 陳立增;組建民營企業(yè)工會的幾點思考[J];工會理論與實踐.中國工運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3 陳志標;新世紀初日本工會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對策[J];工會理論與實踐.中國工運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4 姜列青;俄羅斯工會人士談當今世界上的幾類社會模式及其工會[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1年03期

5 張丁華;私營企業(yè)工會組建和工作機制的探索與實踐——關于上海普陀區(qū)私營企業(yè)組建工會情況的調查報告[J];中國工運;2001年03期

6 ;在西部大開發(fā)中工會應有所作為[J];中國工運;2001年08期

7 夏曉梅;國外工會應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做法(下)[J];工會博覽;2001年20期

8 孫秀民;;知識經濟對德國工會的影響[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9 黃金泉;;新建企業(yè)工會的組建與運行機制[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10 ;日本福島縣工會聯(lián)合會代表團訪鄂[J];工友;200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關于建立民辦教育基層工會聯(lián)合會的探討[A];海南省社科類社會組織工作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詩達;;工會協(xié)調勞動關系的創(chuàng)新舉措[A];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勞動關系問題研討會暨2006浙江就業(yè)報告[C];2006年

3 劉建錄;;論工會職責與創(chuàng)建和諧勞動關系[A];京津冀和諧勞動關系論壇暨河北省法學會勞動法學研究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嬌萍;為夯實工會基石提供制度保障[N];工人日報;2006年

2 陳宗文;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 增強企業(yè)工會活力[N];工人日報;2006年

3 鄭工;鄭州市總為社區(qū)工會“定規(guī)”[N];工人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鄭莉 于宛尼 王嬌萍 丁軍杰;建設好工會才是價值所在[N];工人日報;2006年

5 特約記者 張路;上海商業(yè)行業(yè)和賓館業(yè)工會聯(lián)合會分別成立[N];工人日報;2007年

6 本報通訊員 杜紅梅 本報記者 關明;在規(guī)范化建設中激發(fā)工會活力[N];工人日報;2007年

7 記者 吳鐸思;浦城工會推出維權上級“代行”機制[N];工人日報;2007年

8 通訊員 程立達 黃穎;富士康科技集團工會聯(lián)合會正式成立[N];工人日報;2007年

9 關明 通訊員 李忠貴;陽泉城區(qū)工會聯(lián)絡員活躍在維權第一線[N];工人日報;2007年

10 關明;“工會摩托”扮亮城鄉(xiāng)街頭[N];工人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小波;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中國勞動關系與工會改革[D];復旦大學;2007年

2 高云飛;改制企業(yè)職工權益變動及相應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瑩;工會在社會轉型期中維權困境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2 劉妙;工會與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丹;戰(zhàn)后日本工會[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李更光;工會參與社會管理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邵仕彬;中西方民營企業(yè)工會體制建設對比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玲;轉型期工會社會治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7 宗楊;二戰(zhàn)后英國工黨執(zhí)政時期的工會政策研究(艾德禮—布萊爾時期)[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8 邵駿鵬;國有企業(yè)工會“制度性弱勢”研究[D];寧夏大學;2014年

9 李昱廷;我國私營企業(yè)工會在勞資博弈中的角色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張曉龍;新時期我國金融工會發(fā)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5767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75767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7cc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