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事故責任辨析
發(fā)布時間:2017-04-17 17:19
本文關鍵詞:工傷事故責任辨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雇員遭受職業(yè)性傷害,生存權瀕臨威脅,系工業(yè)革命以來的重要社會問題。為此掀起了制度性變革,涉及諸多問題。本文對以下問題試作評釋。 工傷事故賠償經歷了歸責方式客觀化、損失承擔社會化之歷史流變,由此引發(fā)其責任性質的三種學說。本文在吸收工傷保險關系說的合理內核并借鑒侵權行為說、雙重性質說的基礎上,結論出工傷事故責任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關系,保護的是雇員生存權免受侵害,由于其特殊性的存在,指引的是工傷保險法律法規(guī),即體現在調整方式上的工傷保險關系。 在工傷事故責任的歸責原則上亦存在不同認識,比較而言,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回應了工傷事故責任的特殊侵權行為關系實質,倍受學界和實務界推崇。在分析其立論基礎、歸責根據的基礎上,確立其構成要件僅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 在保險責任與侵權責任關系上,事關當事人利益甚巨。以保險責任取代侵權責任的“取代”模式常被褻瀆;任擇其一的“選擇”模式已遭遺棄:“補充”模式貌視合理,實則對人身價值的貶低,并誘發(fā)實務操作困難等諸多窘境。而主張相加適用的“兼得”模式旨在保障受害雇員生存權并預防和懲戒行為人故意或重大過失所致工業(yè)事故,進一步降低社會運行成本。
【關鍵詞】:生存權保障 特殊侵權行為 無過錯責任原則 “兼得”模式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D922.5
【目錄】:
- 前言6-7
- 第一章 工傷事故責任的性質7-20
- 一、工傷事故責任的發(fā)展及定性爭鳴7-11
- (一) 工傷事故責任的歷史演進7-9
- (二) 關于工傷事故責任性質的爭鳴9-11
- 二、本文見解11-20
- (一) 對上述各觀點的分析檢討11-16
- (二) 本文定性分析16-20
- 第二章 工傷事故責任的歸責原則及其責任構成要件20-35
- 一、相關歸責原則及其檢討20-23
- (一) 過錯責任原則20-21
- (二) 無過錯責任原則21
- (三) 無責任補償原則21-23
- 二、本文見解中之無過錯歸責原則分析23-30
- (一) 無過錯歸責原則之詞義解析23-25
- (二) 無過錯責任之立論基礎25-27
- (三) 無過錯責任之歸責根據27-30
- 三、工傷事故責任的構成要件30-35
- 第三章 工傷事故保險責任與工傷事故賠償責任的關系35-51
- 一、與工傷事故保險責任相競合的一般民事侵權賠償責任的種類35
- 二、工傷事故保險責任補償與一般民事侵權責任賠償之差異35-36
- 三、調整兩者間關系的基本解決類型36-51
- (一) 計世界各國的基本解決類型36-39
- (二) 我國現今在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分歧39-41
- (三) 調整兩者關系類型之我見41-51
- 結語51-52
- 參考文獻52-53
- 后記53-54
- 聲明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楊立新;工傷事故的責任認定和法律適用(上)[J];法律適用;2003年10期
2 呂琳;工傷保險與民事賠償適用關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3 陳巖;無過錯責任理論基礎試探[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4 王建軍;不法傷害在我國工傷認定中的立法完善[J];社會科學研究;2000年06期
5 王家寶;試論工傷社會保險制度中的公平性原則體系[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6 袁滿君,陳林林;超越事實與規(guī)范的學理──雇傭合同工傷賠償的歸責原則與過錯概念評析[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本文關鍵詞:工傷事故責任辨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39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laodongfa/31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