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法律條文中“對”字結構的英譯
本文關鍵詞:漢語法律條文中“對”字結構的英譯
【摘要】:"對"字作為我國現(xiàn)代漢語中的高頻介詞,在法律條文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然其英譯卻并非當然地為介詞。我國刑法和合同法條文的英譯本顯示,除了譯成各種介詞外,"對"字結構在僅指表述對象具有特殊性時,英譯文中也會省譯。其次,和"的"字結構套用時,"對"字幾乎處于隱形狀態(tài),基本上按"的"字結構的翻譯規(guī)律進行處理,可譯成條件從句、句子的主語、不定式、分詞結構等。可見,在英漢雙語相互轉換的過程中,尤其是法律語言的轉換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雙語的句法差異,也要兼顧法律的內(nèi)在邏輯特性。
【作者單位】: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南國商學院;
【關鍵詞】: 法律條文 “對”字結構 譯文
【基金】: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南國商學院院級科研項目“英漢句法對比與法律翻譯”(南國院[2013]27號)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H315.9
【正文快照】: 一、“對”字結構的特點《現(xiàn)代漢語頻率詞典》統(tǒng)計表明:在頻率最高的前8000個詞中,介詞“對”排在第63位,其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作用可見一斑。“對”字結構指的是以介詞“對”、“對于”引導賓語構成的結構,如:對我而言;對于歷史,我們既往不咎。能夠充當介詞“對”、“對于”賓語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石定栩;;“的”和“的”字結構[J];當代語言學;2008年04期
2 盛銀花;《刑法》中的“對”字結構考析[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牛芳芳;;現(xiàn)代漢語中“對”字句和相應的一般主謂句使用情況考察[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4 謝英;談“對”字短語在法律文本中的運用[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張黎;;淺析介詞“對”在2011年甘肅省新頒布法律條文中的使用規(guī)范[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2年03期
6 曲朝霞;施春芳;;《人民日報》“對”字句研究[J];語文學刊;2006年14期
7 孟曉琦;賈秀英;;漢法“對字結構”對比[J];語文研究;2009年03期
8 劉會春;;試論法律邏輯對漢語法律條文英譯的影響[J];中國翻譯;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雪蓮;;詞典中名詞釋義模式的選擇[J];辭書研究;2011年03期
2 賀川生;蔣嚴;;“XP+的”結構的名詞性及“的”的語義功能[J];當代語言學;2011年01期
3 黃瓚輝;石定栩;;“都”字關系結構中中心語的寬域解讀及相關問題[J];當代語言學;2011年04期
4 鄒玉華;;法律語言規(guī)范化思考[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劉守軍;;試論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立法語言的模糊性[J];國際漢語學報;2011年02期
6 黃震云;張燕;;立法語言研究概述(上)囿[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7 陳炯;;人性化立法與立法語言的優(yōu)化[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劉會春;;試論法律語言對漢語法律條文英譯的影響[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9 牛芳芳;;現(xiàn)代漢語中“對”字句和相應的一般主謂句使用情況考察[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10 陳維維;;法律文本的語言特征及功能對等翻譯原則[J];海外英語;2012年2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潘雪蓮;;詞典中名詞釋義模式的選擇[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穎玉;基于語料庫的歐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馮文賀;漢語連詞及其相關結構的依存分析[D];武漢大學;2011年
3 劉迎春;古法英譯話互文[D];蘇州大學;2008年
4 田荔枝;我國判詞語體流變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姚小烈;生成語法視角下的現(xiàn)代漢語“的”字結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敏;“的字結構”與“の字結構”的異同考察[D];南昌大學;2010年
2 徐慶勇;中國法律中的“禁止性規(guī)范詞”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王媛媛;合成詞“真是”的共時歷時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4 韓海燕;漢韓法律術語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5 戴玉珊;英漢名詞性領屬結構對比的認知研究[D];寧波大學;2010年
6 劉娜;漢語中“的”的語義與形容詞修飾關系[D];湖南大學;2011年
7 楊川;英語合同法中詞匯銜接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8 周俊博;從功能翻譯理論評漢語立法文本中“的”字短語的英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孫舒穎;“對”字句在現(xiàn)代漢語篇章中的使用情況考察[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10 肖俊;邏輯思維在法律英語漢譯過程中的運用[D];中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德熙;現(xiàn)代書面漢語里的虛化動詞和名動詞 為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而作[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5期
2 周國光;對“中心語理論和漢語的DeP”一文的質疑[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3 熊仲儒;以“的”為核心的DP結構[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4 朱德熙;;自指和轉指——漢語名詞化標記“的、者、所、之”的語法功能和語義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5 陳章;“對”和“對于”的音節(jié)語值比較[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6 徐樞;“對”字句的幾種主要格式[J];漢語學習;1984年03期
7 劉順;“對”字短語作定語的歧義問題[J];漢語學習;1998年06期
8 范曉;;關于漢語詞類的研究——紀念漢語詞類問題大討論50周年[J];漢語學習;2005年06期
9 劉順;“對”和“對于”互換條件初探[J];濟寧師專學報;1998年02期
10 曹文抗;;1314介詞“對”和“對于”辨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年09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蕾;關于“對”字句幾個句法和語義問題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潔;2003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解析——詞匯與結構部分[J];英語知識;2004年05期
2 鄢祖潔;在英譯漢中怎樣發(fā)揮漢語的優(yōu)勢——談談介詞和連詞的譯法[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3 陳潔 ,陳倩;俄漢句群翻譯初探[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4 蔣一平;“介詞+關系代詞”構成的限制性定語從句的譯法[J];上?萍挤g;1987年06期
5 張玲娣;運用直觀法開展英語介詞教學[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3期
6 王玉泉,李健吾;法語介詞的動詞性語義及翻譯[J];法語學習;1996年01期
7 關哲;科技英語介詞的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1998年03期
8 鄢祖潔;從一個句子談起——淺談譯文如何保留原文的特色和文采[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9 裘國偉;介詞在英語和法語中的意義與用法之異同[J];龍巖師專學報;1994年Z1期
10 江丹;概括性的法律語言及其翻譯方法[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小慰;;論外宣譯文用詞的與時俱進[A];福建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9屆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2 張殷龍;;譯文的語言形式和內(nèi)容的矛盾[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3 肖唐金;;英語條件式及其在法律條文中的應用[A];貴州省外語學會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孫美娟;;限定性情態(tài)動詞在法律條文中的人際功能[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5 謝榮貴;;從讀者的接受能力看漢語成語的英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耿桂珍;;邏輯在英漢口譯聽辨、筆記與譯文中的應用[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張愛真;;英語專業(yè)學生漢英翻譯失誤及其對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8 管春林;;中美憲法中不同法律規(guī)范表述方式對比與英漢法律條文互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夏遠利;;法律語言中詞語的模糊語義現(xiàn)象及其翻譯原則[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10 熊松;;談英文摘要翻譯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1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曦;《聯(lián)邦論》譯文中的信、達、雅[N];中華讀書報;2010年
2 許淵沖;無友不如己者[N];中華讀書報;2009年
3 小莊;上海譯文社打原創(chuàng)牌[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4 余一中;“姑娘”是怎樣變成“老馬”的?[N];中華讀書報;2009年
5 張德祿;探訪街頭談英語[N];青島日報;2005年
6 本報書評人 徐友漁;應對劣質譯著亮紅燈[N];中華讀書報;2008年
7 董雅君 梁濤 宏亮;開放的新太原英文使用不樂觀[N];太原日報;2006年
8 許淵沖;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N];中華讀書報;2009年
9 陳聰;構筑社科文獻翻譯信息化工程[N];社會科學報;2003年
10 祝漢群 城區(qū)新城中學;分析高考題,,探討語法填空的解題策略[N];汕尾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寧;中醫(yī)藏象學說基本術語英譯標準的對比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2 張慧琴;高健翻譯協(xié)調(diào)理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熊德米;基于語言對比的英漢現(xiàn)行法律語言互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錢紀芳;和合翻譯觀照下的服裝文字語言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張健;傳媒新詞英譯:問題與對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馬書紅;中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空間介詞語義的習得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7 肖唐金;英語情態(tài)衛(wèi)星副詞與語篇中的情態(tài)補充[D];廈門大學;2007年
8 李恩華;“V到+NP、V在+NP”的句法語義漢韓對比研究及其理論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9 肖家燕;《紅樓夢》概念隱喻的英譯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10 賈卉;符號意義再現(xiàn):杜甫詩英譯比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云漢;介詞在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隱喻視角下的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2 陳德峰;基于《紅樓夢》及其翻譯對介詞“在”和“in”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丹;英漢基本空間介詞的空間及隱喻認知[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魏曉敏;六個英語介詞習得研究:中國英語學習者介詞意義發(fā)展橫斷研究[D];湖南大學;2004年
5 閔菊輝;介詞“of”的哲學觀[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6 吳今博;從空間隱喻角度對介詞的認知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王穎;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學習者英文寫作中的介詞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7年
8 王矗;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中介詞錯誤的認知分析[D];西華大學;2010年
9 丁慧;空間介詞above和over的認知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10 梅秋懷;漢越語相似介詞對比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856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78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