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可抗力致合同解除相關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因不可抗力致合同解除相關問題研究
【摘要】:正一、不可抗力的認定問題我國在合同法中規(guī)定了享有法定解除權的幾種情形,不可抗力是其中的情形之一?梢姴豢煽沽Φ陌l(fā)生是法定解除權產生的基礎。不可抗力的認定標準是應以當事人的認知能力和預防能力判定還是應以
【作者單位】: 天津市銳尚律師事務所;
【關鍵詞】: 不可抗力 合同解除
【分類號】:D923.6
【正文快照】: 一、不可抗力的認定問題我國在合同法中規(guī)定了享有法定解除權的幾種情形,不可抗力是其中的情形之一。可見不可抗力的發(fā)生是法定解除權產生的基礎。不可抗力的認定標準是應以當事人的認知能力和預防能力判定還是應以一般人的認知和預防能力判定呢?下文對不可抗力認定的理論依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婷婷;;略論代位權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2 胡艷萍;;在法制的框架下構建企業(yè)和諧勞動關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李明發(fā);;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機制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4 蔡欣欣;;法律進化與利他合同中第三人之權利淺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5 潘善斌;醫(yī)療事故訴訟若干問題探討[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徐自力,錢進;殊途同歸——析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原則之爭[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孔東菊;論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孔東菊;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比較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黃茜,徐偉學;論讓與擔保的設定[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李青,翁焱;第三人侵害債權的國際比較及具體形態(tài)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焦曉菲;;論經營服務者的安全保障義務[A];第一屆全國安全科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楊延昭;邵興全;;從“入庫規(guī)則”到優(yōu)先權規(guī)則的轉化:一個公共選擇的視角[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馮克乃;;利益均衡理論及其在民事審判中的運用[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5 林國榮;;侵犯著作權的構成要件——侵犯著作權的法律問題研究之一[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6 劉長興;;環(huán)境損害的概念[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劉振江;;論林紙一體化進程中的生態(tài)風險及對策[A];生態(tài)文明與林業(yè)法治--2010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8 蔣浩;;情勢變更原則及其法律適用——以國際金融危機為背景[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9 閆成棟;;我國體育仲裁性質有關問題探討[A];2006年體育仲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有志;石少俠;;民商法關系論[A];中國商法年刊創(chuàng)刊號(2001)[C];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強;TRIPS協(xié)議與商業(yè)秘密民事救濟制度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崔聰聰;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3 陳東;論跨國公司治理中的責任承擔機制[D];廈門大學;2001年
4 龔賽紅;醫(yī)療損害賠償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胡平;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張嚴方;消費者保護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謝鴻飛;法律行為的民法構造:民法科學和立法技術的闡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胡文濤;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轉讓的法律障礙——以交易成本為視角[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9 謝永江;資產證券化特定目的機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10 苗鳴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臻;物之瑕疵擔保責任獨立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慶;預約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現有理論之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源;專利間接侵權理論在我國適用空間的探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丁濤;航空器跨國擔保交易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韓鑫;稅收民事責任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王智敏;論我國現行立法下動產附合制度的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蔣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問題探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婁永;論違約金的調整[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王瑜;買賣合同風險移轉規(guī)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張曉圓;合同解除若干法律問題探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鐵軍;論建立我國的合同解除制度[J];法學研究;1994年04期
2 鄒發(fā)云;關于合同解除的幾個問題[J];學術界;1998年04期
3 張用江,汪少鵬;關于合同解除的幾個問題[J];中國法學;1998年03期
4 黃朗喜;淺議合同解除的效力及其法律后果[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5 董延林;合同解除與合同撤銷的法律適用[J];法律適用;1998年01期
6 王艷玲;;合同解除探析[J];經濟論壇;2006年12期
7 楊秋林;論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J];江西省團校學報;2000年04期
8 白慧林;論合同解除的條件[J];中國律師;2001年06期
9 黃海英;合同解除與保證人責任[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10 王剛;;如何認定導致合同解除的政府拆遷行為的性質?[J];中國審判;200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少華;吳宏忠;;不可抗力制度的法經濟學分析[A];2005年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賈盛榮;;論合同解除的溯及力[A];第二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3 金山;;試論合同解除中的若干問題[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王海銀;;情勢變更與不可抗力在合同法領域之比較[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5 劉彤海;;關于合同解釋的理論與實踐——以案例為視角[A];全國律協(xié)經濟專業(yè)委員會2010論壇(成都)論文集[C];2010年
6 張慶華;;按揭期間解除購房合同的法律后果[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7 潘公明;李宗勝;張育紅;;解除權在建筑工程承包案件中應用之我見[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8 周慶;;特許經營合同的特點[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9 孫淦明;;“請求解除”“通知解除”并不一樣 淺析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方式[A];切實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詹禮愿;蕭洪;;略論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解除權——兼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相關條款[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鄭夢超;遇不可抗力事件游客欲取消行程是否屬違約[N];中國消費者報;2010年
2 江中帆;誤讀“不可抗力”的代價[N];工人日報;2011年
3 李瑞興;鋪面轉讓難履約 不可抗力能免責[N];法治快報;2010年
4 孟亞生;購房新政:可預控風險還是“不可抗力”?[N];工人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劉曉燕 張慧鵬 本報通訊員 林勁標 周桂顏;不可抗力傷游客 公平原則還公平[N];人民法院報;2009年
6 劉勁柳;旅游者能否以不可抗力為由免責[N];中國旅游報;2009年
7 浙江省旅游質量監(jiān)督管理所 黃恢月;不可抗力對旅游合同履行的影響及其應對(上)[N];中國旅游報;2008年
8 鄭金雄 尤冰寧 竹雨 (本報記者 鄭金雄 本報通訊員 尤冰寧);“不可抗力”考驗游客應對能力[N];人民法院報;2009年
9 本報法律組;預訂轎車不能如約交貨能否請求雙倍返還定金[N];檢察日報;2009年
10 新起點律師事務所 王震;如何理解購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N];北京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紅;繼續(xù)性合同終止制度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2 郝磊;合同解除權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3 杜晨妍;合同解除權行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衛(wèi)東;合同解除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王子厚;合同解除基本理論探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劉艷馳;合同解除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劉方胤;合同解除與風險負擔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賴凌云;合同法上不可抗力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6 范立磊;不可抗力規(guī)則適用分析[D];蘭州大學;2012年
7 劉慶偉;我國合同解除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8 蔣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問題探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孫兵;中英合同解除法律制度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單婧婧;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634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76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