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勞務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正當性及可實施性
本文關鍵詞:論勞務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正當性及可實施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我國現(xiàn)行勞動合同法視野下的勞務派遣同工同酬制度是一項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具有明確性和可操作性。勞務派遣制度的首要意義是實現(xiàn)靈活就業(yè),派遣工同工同酬權利的實現(xiàn)并不妨礙用工單位節(jié)約人力資源管理成本,且重在強調處于相同或相近崗位的派遣工與正式工應當適用同一套勞動報酬計算標準和體系,排除因身份差異而導致的勞動歧視,是一種相對且動態(tài)的平等,同時,派遣工同工同酬權利的實現(xiàn)還有賴于剔除勞動力市場中非市場因素對勞動報酬的影響。
【作者單位】: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關鍵詞】: 勞務派遣 同工同酬 正當性 可實施性
【基金】: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勞務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意義、特征及其實現(xiàn)機理”(項目編號:CXjj-2013-306)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D922.51
【正文快照】: 勞務派遣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勞務派遣規(guī)模的主流化和擴大化以及派遣工同工同酬權利得不到保護。勞務派遣問題的本質是派遣工未能充分實現(xiàn)同工同酬的權利,實現(xiàn)派遣工同工同酬的權利是解決勞務派遣問題的關鍵所在。在勞務派遣中實現(xiàn)同工同酬具有正當性是目前的主流觀點,然而在學術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葉菁;;我國勞務派遣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人民論壇;2011年11期
2 劉帥;;淺談勞務派遣用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1年24期
3 尹亞姝;朱四明;;勞務派遣制員工“同工同酬”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4 張玲;;我國勞務派遣中的同工同酬[J];南都學壇;2010年05期
5 褚建明;;勞務派遣用工方式新探[J];中國電力企業(yè)管理;2007年21期
6 張歐;;《勞動合同法》頒布背景下對勞務派遣工待遇問題的研究與思考[J];職業(yè)技術;2009年06期
7 ;廣泛宣傳 普及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宣傳提綱(六)[J];中國勞動保障;2008年01期
8 張馳;;跨地區(qū)派遣,最低工資以何地為準?[J];人力資源;2008年12期
9 司乃捷;;勞務派遣的法律與實踐思考[J];中外企業(yè)文化;2008年07期
10 曹曉星;;《勞動合同法》關于勞務派遣專節(jié)規(guī)定的思辨[J];人才資源開發(fā);2008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趙廣英;;勞務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于博;;完善和規(guī)范我市勞務派遣用工的對策建議[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橫井和彥;竇少杰;孟建兵;;七、從“勞務派遣”說開去——中日勞務派遣及其相關制度的比較研究[A];2010中國國有經濟發(fā)展論壇暨“中國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國有經濟戰(zhàn)略調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方維忠;;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議[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3輯)[C];2009年
5 何德寶;;勞務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劉沛佩;;淺析勞務派遣的《勞動合同法》規(guī)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7 吳勇;;關于我國環(huán)境糾紛行政仲裁的反思與重構[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環(huán)經濟立法研究——2005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C];2005年
8 尚賢;;論同工不同酬的司法救濟[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許明;;交警電子取證的法律思考[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10 褚宸舸;;“吸毒犯罪化”論的困境[A];第十屆全國藥物依賴性學術會議暨首屆中美藥物濫用和HIV/HCV共病專題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俊紅;勞務派遣工也同工同酬了[N];工人日報;2011年
2 陳英鳳;開門立法才能讓《工資條例》“順產”[N];經濟參考報;2011年
3 記者 姜明;天津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工同工同酬[N];工人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李小彤;勞務派遣[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李小彤;勞務派遣遭遇“三重門”[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0年
6 班書尚 王緒波 徐國林;勞務派遣為何同工不同酬?[N];連云港日報;2010年
7 紀榮凱;勞務派遣同工不同酬的法律破解路徑[N];工人日報;2010年
8 紀榮凱;論勞務派遣工同工不同酬的法律破解路徑[N];工人日報;2011年
9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 胡高崇;勞務派遣被濫用 職工權益難保障[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10 記者 李京華;勞務派遣:同工不同酬,埋下隱患[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孫冰心;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胡靜;環(huán)境法的正當性與制度選擇[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歐陽志剛;行政執(zhí)法正當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黃昆;勞動法主體體系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5 曹玲玲;論器官權利[D];吉林大學;2009年
6 沈同仙;勞動力派遣中的政府規(guī)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7 刁慧娜;高校教師勞動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賀玲;論解雇保護中的法益平衡[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9 趙衛(wèi)鋒;《勞動合同法》與和諧勞聘關系的構建[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魏斌;我國勞務派遣人員同工同酬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2 尹晨臣;現(xiàn)階段我國勞務派遣中的勞資關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3 高tq;國有企業(yè)勞務派遣管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4 王艷軍;我國勞務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與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5 韓曄;我國勞務派遣規(guī)制的主要理論爭議及路徑選擇[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6 程偉;勞務派遣中勞動者權益保護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7 郭喜平;完善我國勞務派遣中的同工同酬法律規(guī)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8 劉志華;A公司勞務派遣同工不同酬問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9 陳懷新;勞務派遣法律問題的理論與實務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李亞男;論勞務派遣下的同工同酬[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論勞務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正當性及可實施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37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47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