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可得利益賠償證據(jù)研究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光遠;;海豚官司[J];世界知識;1980年16期
2 江淳;;索馬里部族初探[J];世界知識;1981年15期
3 黃天公;這起貨損糾紛應如何裁定?[J];法學;1982年04期
4 ;華僑、外籍華人和港澳同胞等申請辦理公證須知[J];今日中國(中文版);1982年03期
5 田虹;;澳大利亞土著為土地所有權而進行斗爭[J];世界民族;1982年01期
6 程萬鑄;;評美國政府拒賠核潛艇撞沉我國貨物損失[J];中國金融;1982年22期
7 鄭成思;;國際貿(mào)易中的合同法[J];國際貿(mào)易;1982年10期
8 邢揚;;被害人的家屬故意毀壞被告人家里的財物應當如何處理?[J];法學雜志;1982年04期
9 陸長春;杭州市試行勞動合同制[J];中國勞動;1983年15期
10 賈明;;中日建交談判的前前后后(下)[J];國際展望;198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高振會;楊建強;張繼民;;溢油對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損害評估程序、內(nèi)容及技術研究[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集(2005)(下冊)[C];2005年
2 李丹;;“誰漏油,誰賠償”原則合理性分析[A];中國律師2005年海商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文鋒;;關于創(chuàng)建我國刑事被害人財產(chǎn)權益保護制度的構想[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4 莊志遠;;從“明輝8”溢油事故談應急清污的索賠[A];船舶碰撞與應急處置[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東芝事件”引發(fā)的思考[N];安徽經(jīng)濟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李學梅;醫(yī)患糾紛難解的結[N];北京日報;2000年
3 伊岸;行車壓石子傷人能否得到保險賠付[N];中國保險報;2000年
4 ;中韓保險人共研汽車保險[N];中國保險報;2000年
5 王珊 劉鵬;代理人詐騙 保險人也要負責[N];中國保險報;2000年
6 劉紅 沈波;外力引發(fā)停電 供電企業(yè)獲賠[N];中國電力報;2000年
7 岳峰;第三人造成違約責任誰負?[N];中國工商報;2000年
8 馬君;最高法院為“精神”定價[N];中國工商報;2000年
9 本報記者 柯文仲;重油污染珠江口[N];中國環(huán)境報;2000年
10 何兵;長途車行李架上墜落重物砸傷乘客該怎么賠償?[N];中國交通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茂勝;基于市場的網(wǎng)格資源管理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娜;不動產(chǎn)登記的國家賠償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2 林葦;人身損害賠償若干法律問題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呂巧玲;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4 沈延軍;海上人身傷亡損害賠償范圍及責任限制[D];大連海事大學;2003年
5 竇武;性騷擾問題之民法控制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曾兵;論精神損害賠償制度[D];鄭州大學;2005年
7 馬奎國;我國精神損害賠償范圍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于靜;論行政不作為的救濟[D];延邊大學;2005年
9 黃平;雇用人責任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10 李丹;船舶油污損害責任制度的經(jīng)濟分析[D];上海海事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541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255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