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合同解釋
[Abstract]:The contract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sistent expression of the will of the parties. For various reasons, the expression of the will of the parties is often ambiguous or incomplete, resulting in disputes over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The emergence of contract interpretation system is out of the need of resolving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parties. Starting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contract interpre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ipulations of contract interpretation in Chinese contract law.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23.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明儒;解讀自然法意義上的刑法哲學——兼評陳興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礎》[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胡健;試論模糊語義的特征[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3 汪傳才,凌艷傳;論締約過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4 李萍,鄭樹棠;中英模糊限制語語用功能探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張穎杰;論國企改制的產權構建[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周開寧;;契約精神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歐元雕,孫蕾;發(fā)生論和價值論視角下的道德與法律——兼論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現(xiàn)實意義[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8 王永忠,潘安;漢語成語中數(shù)字模糊性的理解及其行文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張蓉;試析民事法律行為制度與意思自治的關系[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陳剛;及物性對等與漢詩英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朱國廷;;試論模糊學在高考作文判卷中的價值與應用[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2 胡敏;;詞義模糊與教學(英文)[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黃菊;;法語廣告語言中的模糊現(xiàn)象及其語用功能探析[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陳彬;;論一般國際法之上的自給自足體系的建立——基于第一性規(guī)則與第二性規(guī)則的研究[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5 張穎;葉金花;;論要式欠缺對合同效力的影響[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振;實踐理由、權威與來源命題[D];吉林大學;2007年
2 王淑榮;論法官職業(yè)倫理[D];吉林大學;2007年
3 邱雪梅;民事責任體系重構之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4 羅國良;論證據(jù)與定罪[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馬呈元;國際犯罪及其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權力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許蘭亭;刑事一審程序實務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李光林;企業(yè)產權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孫笑俠;程序的法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余涌;道德權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啟榮;集體土地上商品住宅買賣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陳盎然;論股東知情權的司法救濟[D];湖南大學;2007年
3 付陽;司法公正與輿論監(jiān)督[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張傳新;論法律推理[D];河南大學;2001年
5 王蕾;模糊語言及其翻譯[D];廣西大學;2001年
6 畢雁英;行政程序法的價值取向及其關聯(lián)因素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1年
7 劉珍;英語科技文章中模糊限制語的中介語視角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8 尹平;廣告英語的模糊性[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1年
9 楊毓雋;模糊限制語的語用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楊鵬慧;論合同法的形式理性[D];廈門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黃松有;檢察監(jiān)督與審判獨立[J];法學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承璧;對外貿易買賣合同中的法律問題[J];財經(jīng)問題研究;1980年04期
2 賀健;經(jīng)濟合同必須依法簽訂[J];政法論壇;1981年04期
3 劉忠亞 ,趙儒基;處理經(jīng)濟合同糾紛的幾個問題[J];政法論壇;1981年04期
4 徐杰;第七講 關于經(jīng)濟合同的法律規(guī)定[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5 梁慧星;;論合同管理[J];現(xiàn)代法學;1981年04期
6 黃欣;試論經(jīng)濟合同的概念[J];政法論壇;1982年01期
7 黃勤南;淺談實施經(jīng)濟合同法的意義[J];政法論壇;1982年03期
8 顧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經(jīng)濟合同法(草案)》的說明[J];人民司法;1982年02期
9 余能斌;談談頒布、實施經(jīng)濟合同法與司法工作者的任務[J];人民司法;1982年02期
10 ;審理違法經(jīng)濟合同案件的情況和問題[J];人民司法;1982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安平;;論著作權許可使用合同的主要條款[A];高校編輯出版文集[C];1995年
2 張慶華;;試論建設工程中“陰陽合同”的弊端及防治[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3 周富森;張?zhí)炝?;試論房地產“參、聯(lián)、合建”及/或房屋聯(lián)建的法律性質及/或糾紛代理[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4 黃喬辛;;試述無單放貨的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及解決[A];中國律師2001海商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周堅;;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仲裁的法律適用[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國際專業(yè)委員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毛凌霄;;電子商務的法律應用和律師業(yè)務[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國際專業(yè)委員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7 楊恒敏;;論集體合同爭議的處理[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薛濟民;;合同法與勞動法關于合同效力規(guī)定的比較[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wǎng)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江絢;;建設工程優(yōu)先權的法律思考[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10 陳昱;;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岳峰;第三人造成違約責任誰負?[N];中國工商報;2000年
2 江蘇省工商局副局長 楊衛(wèi)東;不負法律重托規(guī)范經(jīng)濟秩序[N];中國工商報;2000年
3 沈四寶;涉外經(jīng)濟合同如何適用新合同法[N];國際商報;2000年
4 上海市中和律師事務所徐威律師;如何解決“試用買賣”糾紛[N];解放日報;2000年
5 于安(清華大學法學系教授);喪失理性就是喪失公正性[N];江蘇法制報;2000年
6 紅復 張明(作者單位:江寧縣法院);析合同解釋規(guī)則的正確適用[N];江蘇法制報;2000年
7 王麗萍 李燕;論格式條款的解釋[N];人民法院報;2000年
8 孫保軒 賀艷;獨家經(jīng)銷權與不正當競爭[N];人民法院報;2000年
9 ;驗資證明弄虛作假 發(fā)生糾紛應負責任[N];人民法院報;2000年
10 郝曉玲;合同詐騙罪的成因、特點及預防措施[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楠;法律的確定性問題[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2 周艷;合同解釋論[D];吉林大學;2006年
3 賈敬華;不完備合同的經(jīng)濟分析[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廖曉虹;論保險合同解釋的法理[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2 李東;海商合同解釋規(guī)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3 楊溢;論英美法上口頭證據(jù)規(guī)則的例外[D];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1年
4 孫樹國;論無效保證合同[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趙輝;《合同法》對光船租賃合同的適用之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1年
6 王素芬;論格式合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黃燁霞;預期毀約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8 徐志強;論合同的解釋[D];鄭州大學;2002年
9 胡博文;論合同解釋[D];鄭州大學;2002年
10 謝文怡;論買賣合同的風險負擔[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1757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217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