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中的預期違約制度探究
本文選題:預期根本違約 + 預期非根本違約; 參考:《商業(yè)研究》2005年12期
【摘要】:預期違約制度是英美法系傳統(tǒng)的制度之一!堵(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也對預期違約制度做了規(guī)定。在大陸法系框架內,一般是通過不安抗辯權制度來實現(xiàn)預期違約制度的功能。在對《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和《公約》做比較分析,并就英美法系預期違約制度和大陸法系不安抗辯權進行比較的基礎之上,對我國合同法中的預期違約制度做評述,并對如何完善提出建議。
[Abstract]:The system of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systems in common law system,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also provides for the system of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In the framework of civil law system, the system of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is generally realized through the system of uneasiness defense.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mmercial Code and the Convention,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system between the common law system and the civil law system, this paper makes a comment on the system of 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 in China's contract law.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erfect.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
【分類號】:F7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凌;簡析《合同法》預期違約的缺陷[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0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廣東;情事變更原則國際法淵源辨析——兼論《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79條的性質[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2 趙伯祥;試論逾期承諾的效力與要約人的選擇權[J];企業(yè)經(jīng)濟;2004年09期
3 張萬春;;審視“國際商法”的“國際性”[J];人民論壇;2010年11期
4 李剛;;論國際統(tǒng)一私法公約中的挑選法院問題——以《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為視角[J];人文雜志;2009年04期
5 劉萬嘯;;《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適用探析[J];山東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0期
6 洪璞鈺;;從根本違約比較《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與《國際商事合同通則》[J];商品與質量;2012年S3期
7 解瑞;;CISG的根本違約與我國合同法的完善[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1年04期
8 盧川;;CISG中的異議期限制度與我國相關立法的比較分析[J];大眾商務;2010年10期
9 郭鵬;;計算機軟件作為出租主要標的的判定——以信息混合產品交易的法律性質確定為視角[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劉瑛;;論國際貨物買賣中的法律費用賠償[J];天府新論;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峰;;CISG中賣方的“貨物與合同相符”義務[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丹;進口船舶設備合同風險規(guī)避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范永;出口貿易法律風險控制的實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3 劉榴芳;論《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根本違約的構成要件問題[D];南昌大學;2010年
4 徐銳;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的口頭證據(jù)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馬曉東;論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國際法律淵源的體系化[D];吉林大學;2011年
6 胡麗麗;瑕疵履行補正措施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張淑萍;論房屋買賣合同的風險負擔[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李威;論不安抗辯權[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吳瓊;論海上貨物運輸中的貨物控制權[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白鴻圖;《國際商事合同通則》中國際買賣合同的貨物交付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勇;論預期違約制度[J];廣西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1期
2 張薇;國際貿易中的預期違約制度探究[J];商業(yè)研究;2005年12期
3 李彥博;;預期違約與不安抗辯權之比較[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4 柳慧軍;;論預期違約規(guī)則與不安抗辯權[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年20期
5 王丹;;淺談我國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辯與預期違約制度[J];當代經(jīng)理人(下旬刊);2006年01期
6 沈春女;崔艷峰;;論《合同法》預期違約制度的缺陷[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7年06期
7 王蘭萍;期房停建與事先救濟[J];中國房地產金融;2000年04期
8 廖林玲;;關于我國不安抗辯制度一些問題的思考[J];現(xiàn)代商業(yè);2007年23期
9 張靜坤;不安抗辯權和預期違約制度芻議[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4期
10 陳明星;;議國際貨物貿易中的預期違約制度[J];商場現(xiàn)代化;2006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程祺;;小議不安抗辯權[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2 李曉蕾;;論不安抗辯權[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3 榮成;;論不安抗辯權在供用電合同履行中之運用[A];第三屆安徽自然科學學術年會安徽省電機工程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趙云華;;如何有效防范電力企業(yè)經(jīng)營風險[A];2009年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5 劉彤海;;關于合同解釋的理論與實踐——以案例為視角[A];全國律協(xié)經(jīng)濟專業(yè)委員會2010論壇(成都)論文集[C];2010年
6 蘇文蔚;王建平;;關于建立勞動合同中止制度的幾點認識[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宗華;淺談合同法上的預期違約制度[N];江蘇經(jīng)濟報;2009年
2 高欣;預期違約制度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N];寧波日報;2009年
3 馬 騫;講究效益是預期違約制度之精髓[N];人民法院報;2004年
4 劉彤燕;淺談我國合同法中預期違約制度的若干問題[N];金融時報;2005年
5 蔣 瓊 高蘭英;完善我國預期違約制度之探討[N];人民法院報;2002年
6 單良;從一起租賃合同糾紛案看預期違約制度的適用[N];廣西政法報;2002年
7 曾玲;關于對合同法中不安抗辯權的認識及意見[N];廊坊日報;2005年
8 付悅余;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之比較[N];人民法院報;2001年
9 孫建平 作者單位 山東省墾利縣人民法院;對違約的判定應慎重[N];中國改革報;2005年
10 智廣 青稞;銀行要用好不安抗辯權[N];金融時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汪華志;公司欺詐性財產轉讓行為及其法律控制[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2 李雪田;我國反破產欺詐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楠;我國預期違約制度之重構[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楊少波;預期違約制度淺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3 鞠艷鳳;論預期違約制度[D];山西大學;2003年
4 樸青龍;完善我國預期違約制度的思考[D];延邊大學;2011年
5 董亮;不安抗辯權和預期違約制度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趙長云;英美法相關規(guī)定對我國預期違約制度完善的借鑒作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7 魏紹杰;預期違約制度的中美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陳麗君;論我國稅收之債的預期違約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12年
9 魏丹丹;《合同法》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制度之辨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10 朱軍;論不安抗辯權[D];湘潭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118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91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