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簽書面勞動合同,農民工為何不能獲得雙倍工資
本文選題:勞動合同法 + 雙倍工資 ; 參考:《鄉(xiāng)村科技》2014年07期
【摘要】:正雖然《勞動合同法》第82條明確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1個月不滿1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資。"但現實中,許多明明未簽勞動合同的農民工,卻最終被法院駁回了要求獲得雙倍工資的訴訟請求。這是為什么?同意倒簽,等于放棄雙倍工資案例:羅某是2013年2月入職的,雖然與公司就崗位、職責、工資、期限等內容達成了一致意見并已經按部就班地操作,但一直到2013年10月,公司才提出與羅某
[Abstract]:Although Article 82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clearly stipulates that "if an employing unit has not concluded a written labor contract with the laborer for more than one month or less than one month from the date of employment, it shall pay the worker twice the monthly wage." But in reality, many migrant workers who have not signed a labor contract have been rejected by the court for double wages. Why? Agreeing to sign backwards is tantamount to giving up double wages: Luo was hired in February 2013. Although he agreed with the company on positions, duties, wages, deadlines, and so on, he did so until October 2013. The company just put forward and Luo Mou
【作者單位】: 江西省興國縣人民法院;
【分類號】:D922.5;D92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法律援助[J];江門文藝;2010年09期
2 周錦榮;;二倍工資的仲裁時效如何確定[J];中國勞動;2011年04期
3 潘家永;;簽字確認的會議紀要能否代替勞動合同[J];楚天主人;2010年08期
4 ;政策法規(guī)[J];光彩;2007年08期
5 ;問與答[J];農民文摘;2011年08期
6 宮秀美;錢靜;;該聘用合同是勞動合同還是勞務合同[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1年01期
7 ;法律問答[J];社區(qū);2008年01期
8 董文松;;關系未轉移單位是否要承擔賠償責任[J];中國勞動;2010年09期
9 ;法律咨詢[J];江淮法治;2009年20期
10 李丹春;康恒武;;王某關于二倍工資的請求事項是否超過仲裁時效[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周國錫;馮向英;;試論取保侯審與勞動合同的履行——勞動爭議案件引發(fā)的思考[A];處理勞動爭議律師網絡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張永林;陳都冉;;論企業(yè)法律責任建設[A];第九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08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譚小輝;;廣西26名教師違約跳槽案的法律評析[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4 周耕夫;李棟學;;工學結合 期待制度法規(guī)的哺育——來自德國職業(yè)培訓合同的啟示[A];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橫井和彥;竇少杰;孟建兵;;七、從“勞務派遣”說開去——中日勞務派遣及其相關制度的比較研究[A];2010中國國有經濟發(fā)展論壇暨“中國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國有經濟戰(zhàn)略調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斌;諾基亞裁員受調查 英業(yè)達事故顯影響[N];人才市場報;2011年
2 自治區(qū)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有關勞動合同法的案例評析(下)[N];廣西日報;2001年
3 本版編輯邋裴智勇 郭小照 李麗 王比學;2008:聚焦十部民生新法[N];人民日報;2008年
4 自治區(qū)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有關勞動合同法的案例評析(上)[N];廣西日報;2001年
5 李承志;法律的“揚劍之舉”與維權的“亮劍精神”[N];中國審計報;2008年
6 鄧正紅;薩——奧法案帶來的啟示[N];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
7 杜昕東 記者 趙文 陳杰;旺蒼首例不簽勞動合同賠償案解決[N];廣元日報;2008年
8 周瑞平;11年的護工走上維權路[N];人民法院報;2011年
9 時報記者 馬蘭;公司出錢培訓 證書應該歸個人?[N];濱海時報;2011年
10 阮占江;華為“辭職”事件考問立法智慧[N];法制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夏瑜杰;當代中國守法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2 陳和芳;守法行為的經濟學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3 雷云;美國禁止就業(yè)歧視法律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志遠;論壓力型立法[D];山東大學;2011年
2 朱文艷;王某訴金佰利公司裁員案評析[D];湖南大學;2013年
3 戰(zhàn)東升;日本法上的解雇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趙海帆;中英勞動立法中解雇救濟的法律規(guī)制問題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5 亢永超;美國船員法律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6 沈媛;德國對企業(yè)并購中勞動者權益的法律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7 田維娜;美國法上離職后競業(yè)禁止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8 閆國強;現階段中國的法治能力建設[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9 楊傳海;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的法律分析[D];蘭州大學;2011年
10 曾書娥;關于日本外國勞動者政策的考察[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113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91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