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約可得利益賠償之辯
本文選題:違約責任 切入點:合同解除 出處:《政治與法律》2006年05期
【摘要】:合同一方違約,另一方依約或依法行使合同解除權的,仍可以請求賠償損失,賠償?shù)姆秶ǹ傻美娴膿p失。合同解除并不消滅業(yè)已形成的損害賠償關系,非違約方有權要求賠償履行利益的損失,即便認為解約后之索賠對象為信賴利益,則信賴利益的損失也應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我國《合同法》第97條之規(guī)定雖未明確賠償?shù)姆秶欠裱蛹翱傻美?但也未對解約后之索賠作出限制,依據(jù)整體解釋、目的解釋的原則,賠償范圍應當包括可得利益。只有這樣,才能維護雙方利益平衡。
[Abstract]:If one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has breached the contract or the other party has exercised the right to terminate the con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he may still claim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 the scope of which includes the loss of the benefits available. The dissolution of the contract does not eliminate the damage compensation relationship that has been formed, The non-defaulting party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claim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 of interest in performance, even if the person claiming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contract is deemed to be a trusted interest, The loss of reliance interest should also include the loss of available interest. Althoug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97 of the contract Law of China do not clearly define whether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extends to the interests to be obtained, it also does not limit the claim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contract,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should include the available interests.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學院
【分類號】:D9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馳,韓強;民法同質(zhì)補償原則新思考[J];法學;2000年03期
2 徐擁軍,徐溯;試論預期違約合同解除后的賠償責任[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本宏;論懲罰性賠償在合同領域的適用[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2 張宏峰;淺析合同履行中的效率違約現(xiàn)象——兼論《合同法》之強制實際履行的責任[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王崇敏,陳敖翔;我國民法中懲罰性賠償制度新探[J];河北法學;2004年02期
4 翁文旋;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法律思考[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張廣興;民法學研究述評[J];法學研究;2001年01期
6 程建;醫(yī)療損害賠償分析[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7 黃連升;關于拖欠農(nóng)民工工資問題的法律思考[J];廈門特區(qū)黨校學報;2005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亞平;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2 辜彬;產(chǎn)品責任法中的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3 呂巧珍;論懲罰性損害賠償[D];清華大學;2003年
4 盛洪;違約與侵權請求權競合[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5 劉瑩;論違約的精神損害賠償[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6 陳建波;醫(yī)療事故損害賠償應適用限制賠償原則之探討[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7 任雪;論著作權的損害賠償[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陳凌;環(huán)境侵權之替代性損害賠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周斌;違約精神損害賠償?shù)恼斝约捌渲贫仍O計[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史黎;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騏;產(chǎn)品責任中的損害與損害賠償──一個比較研究[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199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易京京;;關于違約責任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的分析[J];商品與質(zhì)量;2011年S7期
2 王濤;;試論我國對解除合同異議期間的司法解釋[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年07期
3 徐楚;;房產(chǎn)新政引起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年22期
4 胡琴;;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年07期
5 陶俊峰;王政;;論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6 馮鐘鳴;;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旅游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一條的思考[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6期
7 劉冬蘊;李建華;秦玉芳;;建設工程合同的違約責任及承擔方式[J];河南水利;2002年03期
8 李曉曦;;論附保護第三人作用的契約[J];學理論;2011年17期
9 李汶奚;;國際貿(mào)易中合同風險及違約責任的承擔[J];中國商貿(mào);2011年24期
10 李猛;;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J];法制與社會;2011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暉;;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探析[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2 沈暉;;從一起交通事故賠償案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競合[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廖秀麗;;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4 楊勝玲;陶于權;;合同履行過程中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陳靖;;履行合同中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郝秀輝;;損害賠償中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與選擇[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7 周海智;;合同履行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周海智律師講座摘要(三)[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8 康盛明;;論合同法規(guī)定的違約及侵權的異同[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韓鷹;王小濤;;試論電子合同的成立、效力及其違約責任[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10 劉新\,
本文編號:1676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67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