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車”合法性探究——以不法原因理論為視角
本文選題:不法原因 切入點:公序良俗 出處:《前沿》2010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不法原因給付制度的國外立法例不一。我國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或公序良俗的行為,主要依據(jù)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不法原因給付制度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涵蓋。不法原因給付的構(gòu)成要件包括現(xiàn)實給付和不法原因。"順風車"行為體現(xiàn)了當事人之間互助的友愛精神,利于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不違背公序良俗。全國人大及其常委通過的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中也沒有明文禁止性規(guī)定。"順風車"有償性不等于營利性,有償性也不等于不法性。
[Abstract]:There are different cases of foreign legislation on illegal cause pay system.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behavior of violating 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 law or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and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contract law,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it plays the role of illegal reason payment system. But it can not be completely covered.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illegal cause payment include realistic payment and illegal reason. The "windmill" behavior embodies the spirit of friend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passed b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its standing Committee also do not contain any explicit prohibition provisions.
【作者單位】: 天津商業(yè)大學法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度專項任務項目:“‘順風車’現(xiàn)象的理論與實務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05JD820062)
【分類號】:D9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譚啟平;不法原因給付及其制度構(gòu)建[J];現(xiàn)代法學;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傳才,凌艷傳;論締約過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張穎杰;論國企改制的產(chǎn)權構(gòu)建[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張蓉;試析民事法律行為制度與意思自治的關系[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葉文;;優(yōu)先權歷史淵源及現(xiàn)實意義[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楊劍;聽證的法理基礎及演變[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6 陳宏偉;民法中意思表示錯誤類型及其救濟方式[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齊欣;試論我國埋藏物發(fā)現(xiàn)制度的完善[J];安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8 白彥;獨立擔保制度探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9 李清池;;作為財團的信托——比較法上的考察與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王利明;;物權法定原則[J];北方法學;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曹淑江;;公立高校銀行貸款中的法律問題探討[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李志文;;論建造中船舶及所有權歸屬[A];現(xiàn)代船舶機電維修技術(2005)[C];2005年
3 郭小東;許先叢;;論合同法上的代位權制度[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4 張穎;葉金花;;論要式欠缺對合同效力的影響[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趙強;;我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程序制度若干問題研究[A];2007年海商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申建中;民事再審程序改造及再審之訴建構(gòu)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黃暉;商標權利范圍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張嚴方;消費者保護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謝鴻飛;法律行為的民法構(gòu)造:民法科學和立法技術的闡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李曉龍;大型機電工程項目索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6 徐念沙;國有獨資公司治理結(jié)構(gòu)的法律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7 鄧輝;論公司法中的國家強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8 趙廉慧;財產(chǎn)權的概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劉丹;利益相關者與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王軍;國家所有權的法律神話[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運;英國法浮動財產(chǎn)負擔制度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2 馮旭峰;物權行為理論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聶毅;內(nèi)幕交易民事責任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魏森;獨立擔保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薄燕娜;論空間權[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傅立英;論票據(jù)無因性[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黃臺英;關于中國合同法的違約體系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李迎賓;我國村民自治組織行政主體地位之探討[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9 梁毅翔;“約因”理論在全球電子商務中價值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10 婁正濤;債權人代位權制度之檢討[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沈幼倫,孫霞;論遺囑自由與尊重社會公德——兼談某“第三者”遺贈糾紛案[J];法學論壇;2002年03期
2 孫憲忠;再談物權行為理論[J];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覃遠春;;論“賭債”分離可能性及其司法處理——自然債之于傳統(tǒng)問題民法新視角的貢獻[J];河北法學;2011年09期
2 張云;;代孕合同適法性與適用性之重述[J];三明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張小敏;高凜;;夫妻“忠誠協(xié)議”問題[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魯雅清;;夫妻忠誠協(xié)議效力探索[J];法制與社會;2011年20期
5 寧清同;;民法教學與民法精神的培養(yǎng)[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金儉;;自由與和諧:不動產(chǎn)財產(chǎn)權的私法限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陳味象;;略談關于民法基本原則的幾個問題——從民法基本原則之立法表達的角度[J];法制與社會;2011年23期
8 金凌;;論代孕的合理限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9 徐向業(yè);;淺議名人姓名被搶注及保護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1年20期
10 申小成;;具體案例中法律原則與法律規(guī)則之適用——以瀘州“二奶”遺贈案為例[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苗紅環(huán);趙秀梅;;教育培訓合同法律問題研究[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劉飛;王國平;;論醫(yī)療侵權責任違法性阻卻事由及醫(yī)療特殊干預權[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醫(yī)學倫理學與衛(wèi)生法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洪學軍;借鑒、反思與重構(gòu)[N];人民法院報;2006年
2 堂吉偉德;不顧公序良俗,“治病救人”是奢談[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3 戴孟勇;判斷公序良俗的形式標準[N];人民法院報;2006年
4 郭叢生;法律為“公序良俗”開綠燈[N];西部法制報;2007年
5 江西省廣昌縣人民法院 周興中;不法給付不得返還[N];人民法院報;2006年
6 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 周平;法律怎樣看待戀愛“分手費”[N];檢察日報;2009年
7 陳太富 本報記者 鄧曉洪;這房是“兇宅” 我不買了[N];成都日報;2007年
8 徐曼妮;遺贈第三者房產(chǎn)行為是否有效?[N];江蘇法制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梁忻;誠信漸成我國民法立法準則[N];中國企業(yè)報;2006年
10 郭文婧;立法就能“;丶铱纯础?[N];大眾科技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黃忠;無效法律行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2 覃遠春;民法自然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3 張慧子;新媒體時代公民隱私的侵害與保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李祖坤;合同無效的司法處理[D];吉林大學;2011年
5 朱體正;冠名權:界說與運作[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6 楊婧;侵權責任構(gòu)成之違法性要件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會剛;論不法原因給付制度[D];鄭州大學;2009年
2 潘靜;論不法原因給付[D];南京大學;2011年
3 管雯婷;不法原因給付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4 扈玉龍;不法原因給付的法理基礎與規(guī)則設定[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董慧娟;論不法原因給付[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6 卓潔輝;論不法原因給付[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7 李志忠;不法原因給付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8 劉志崇;柯靈骨灰歸屬案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9 趙芙琳;論公序良俗原則在我國民法中的確立[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4年
10 郭海峰;財產(chǎn)繼承視角下的民間法[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022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60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