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勞務派遣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本文關鍵詞:我國勞務派遣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更多相關文章: 勞務派遣 用工臨時性與勞動關系相對穩(wěn)定性 權益維護
【摘要】:近年來,我國勞務派遣用工制度成為《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備受社會責難的內容之一。要改革我國的勞務派遣制度將會是結構性的調整,涉及我國勞動合同法相關理念的修正。應以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為勞務派遣關系中勞動合同基礎,以派遣期限為其勞動合同期限之例外,建立用工關系臨時性與勞動關系相對穩(wěn)定的勞務派遣機制,通過立法明確勞務派遣期限和勞務派遣中用工關系向勞動關系的轉化條款,貫徹"雇用容易解雇難和派遣容易退回難"勞動法治理念,切實維護和落實同工同酬和社會保險權利,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以共同受益者承擔共同責任,才能促成有序、公平的勞務派遣法律環(huán)境。
【作者單位】: 蘭州理工大學人文學院;
【關鍵詞】: 勞務派遣 用工臨時性與勞動關系相對穩(wěn)定性 權益維護
【分類號】:D922.52
【正文快照】: 勞務派遣,俗稱勞務外包或員工租賃,是指依法設立的勞務派遣單位根據用工單位的需求,與被派遣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后,將其派遣到用工單位工作的一種新型的用工關系,其本質是一種靈活滿足暫時性勞動力需求的特殊用工形式。近年來這種用工形式在我國呈現泛濫之勢,嚴重影響了勞動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吳貴明;;基于不同視角的勞務派遣制度分析——兼論促進勞務派遣業(yè)發(fā)展的建議[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合同法課題小組;湯茂立;楊思斌;;《勞動合同法》實施效果及問題分析——以勞務派遣為例子[J];法制與社會;2011年01期
3 章亮明;楊志芳;陳銘業(yè);;試析勞務派遣適用范圍的“三性”原則[J];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07期
4 常凱;李坤剛;;必須嚴格規(guī)制勞動者派遣[J];中國勞動;2006年03期
5 法制;;退回和解雇被派遣勞動者的條件與限制[J];勞動保障世界;2011年01期
6 張凌竹;;中日韓勞務派遣機構市場準入法律規(guī)制比較——一種本體論的初步考察[J];求索;2010年02期
7 劉曉倩;;日本勞動關系的調整變化與啟示[J];生產力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詢書;;試論政府在勞務派遣中的主導作用[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楊正喜;潘軍;;新時期我國產業(yè)行動及其法律規(guī)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謝增毅;;美國勞務派遣的法律規(guī)制及對我國立法的啟示——兼評我國《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J];比較法研究;2007年06期
4 謝增毅;;勞動關系的內涵及雇員和雇主身份之認定[J];比較法研究;2009年06期
5 蓋威;;完善我國勞動立法的若干對策與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何平;謝天長;王全興;;法定代表人與其公司有無勞動關系:由幾起案例引發(fā)的思考[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年06期
7 問清泓;何飛;;論非全日制用工中的多重勞動關系[J];當代經濟;2011年08期
8 高凌霄;;論集體合同自治[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9 王全興;;勞動派遣是“雞刀”還是“牛刀”——我國勞動派遣的現實本質及其矯正[J];當代法學;2006年06期
10 王顯勇;;未參保單位職工職業(yè)傷害法律問題研究[J];當代法學;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趙萬一;李秀文;;論職工(勞動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何小勇;;勞動權益保護的堅持或妥協(xié)——論對勞動派遣用工的法律規(guī)制[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黃鈺;劉曉明;關保英;戴建平;張憲民;裘國梁;吳祖強;劉偉東;吳薇;朱永康;陸敬波;崔凱;姜國棟;羅欣;金苗林;張福祥;;勞動合同法與勞動行政管理關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4 胡芬;;服務型政府與就業(yè)服務權保護[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國慶;解雇權限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周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勞動契約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胡玉浪;勞動報酬權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4 李凌云;勞動權保障的國際標準及其發(fā)展趨勢[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5 周毅;論勞動權及其法制保障[D];吉林大學;2008年
6 孫冰心;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李雄;論平等就業(yè)權[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8 楊彬;勞動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程武龍;公務員勞動基本權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郝晶;勞動者民主參與權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芳;我國經濟性裁員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張原;解雇事由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高麗華;“三性”原則視角下我國勞務派遣立法發(fā)展方向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于淼;ZZDL公司勞務派遣業(yè)務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張亞琦;論勞務派遣用工中若干實踐問題及制度完善[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6 曲智;完善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的若干思考[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王鵲林;南非集體談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李華武;我國勞動爭議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9 李恒;主要發(fā)達國家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研究及啟示[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沈巍靜;外企代表處勞動派遣的市場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豐景;專用性人力資源與勞務派遣——勞務派遣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J];北京社會科學;2005年01期
2 俞小芳;;論我國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的缺陷和完善[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4期
3 應飛虎;為什么“需要”干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陳恭健;陳敬;;勞務派遣的法治思考——兼論《勞動合同法》(草案)完善建議[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林嘉;;《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價值、制度創(chuàng)新及影響評價[J];法學家;2008年02期
6 鄭尚元;;不當勞務派遣及其管制[J];法學家;2008年02期
7 吳貴明;;基于不同視角的勞務派遣制度分析——兼論促進勞務派遣業(yè)發(fā)展的建議[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勞寶埠;日本勞動法制改革的動向及問題[J];工會博覽;2002年05期
9 陳志標;新世紀初日本工會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對策[J];工會理論與實踐.中國工運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10 高國梁;;論《勞動合同法》中的勞務派遣制度[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褚建明;;勞務派遣用工方式新探[J];中國電力企業(yè)管理;2007年21期
2 鄭尚元;;不當勞務派遣及其管制[J];法學家;2008年02期
3 趙國偉;;勞務派遣之風險防范[J];人力資源管理;2009年04期
4 ;;江山;李坤剛;;勞務派遣協(xié)議的條款內容及其設置[J];中國勞動;2010年01期
5 ;如何避免勞務派遣用工泛濫成災?[J];工友;2011年05期
6 高海榮;;淺析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問題及完善措施[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1年10期
7 何小勇;對勞務派遣的法律思考[J];中國勞動;2004年11期
8 ;當前勞務派遣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勞動合同法》對此有什么對策?[J];司法業(yè)務文選;2007年29期
9 張馳;;用工單位不給錢,派遣公司不發(fā)餉?[J];人力資源;2008年12期
10 方正宇;;半導體行業(yè)的勞務派遣之路[J];半導體行業(yè);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廣英;;勞務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于博;;完善和規(guī)范我市勞務派遣用工的對策建議[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方維忠;;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議[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3輯)[C];2009年
4 何德寶;;勞務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橫井和彥;竇少杰;孟建兵;;七、從“勞務派遣”說開去——中日勞務派遣及其相關制度的比較研究[A];2010中國國有經濟發(fā)展論壇暨“中國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國有經濟戰(zhàn)略調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劉沛佩;;淺析勞務派遣的《勞動合同法》規(guī)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7 郎沖;;企業(yè)用人即時辭退員工的法律風險防范及(勞務)派遣風險防范[A];第九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08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郭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勞動合同立法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A];2006中國管理學家論壇暨第八屆中國管理創(chuàng)新大會論文集[C];2006年
9 袁戈;于爽;劉良東;;上海市老年人法律權益維護狀況調研報告——老年人主要法律問題分析與對策[A];上海市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選集[C];2005年
10 程延園;;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勞動合同法律問題[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海燕;勞務派遣不能成為勞動保護盲區(qū)[N];農民日報;2011年
2 陳琳 李金迪 曉巖;首例涉外勞務派遣者被訴案開審[N];中國企業(yè)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李小彤;勞務派遣遭遇“三重門”[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0年
4 班書尚 王緒波 徐國林;勞務派遣為何同工不同酬?[N];連云港日報;2010年
5 記者 江致禮;勞務派遣組織將有準入標準[N];首都建設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李小彤;勞務派遣[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張路;“700余名職工,550名是勞務工”[N];工人日報;2011年
8 特約撰稿 周斌;百思買遣散“勞務派遣員工” 雅戈爾收回“最牛放假通知”[N];人才市場報;2011年
9 記者 李京華;勞務派遣:同工不同酬,埋下隱患[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10 徐妤 廣東省廣州市人社局;安排勞務派遣工超時加班應該如何處罰[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孫冰心;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沈同仙;勞動力派遣中的政府規(guī)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3 黃昆;勞動法主體體系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4 刁慧娜;高校教師勞動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趙衛(wèi)鋒;《勞動合同法》與和諧勞聘關系的構建[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尹晨臣;現階段我國勞務派遣中的勞資關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2 高麗華;“三性”原則視角下我國勞務派遣立法發(fā)展方向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亞琦;論勞務派遣用工中若干實踐問題及制度完善[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曲智;完善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的若干思考[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5 王碩;勞務派遣中雇主的責任及法律風險防范[D];吉林大學;2011年
6 高tq;國有企業(yè)勞務派遣管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7 康皓;我國勞務派遣用工難點問題研究及其政策建議[D];內蒙古大學;2011年
8 王艷軍;我國勞務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與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9 韓曄;我國勞務派遣規(guī)制的主要理論爭議及路徑選擇[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10 朱楠楠;我國勞務派遣中被派遣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0811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08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