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yè)實行勞務派遣用工模式的效果
本文關鍵詞:淺談企業(yè)實行勞務派遣用工模式的效果
【摘要】: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勞務派遣"這種用工方式受到企業(yè)的關注,尤其是象從事旅客運輸這樣的企業(yè)。這些企業(yè)人員流動性大,素質參次不齊,日常管理難度大;而且,容易出現(xiàn)同工不同酬的現(xiàn)象。本文通過探討運輸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對勞務派遣用工模式進行簡單分析。
【作者單位】: 廣州二運集團有限公司;
【關鍵詞】: 勞務派遣 用工模式 權利
【分類號】:F272.92
【正文快照】: 一、企業(yè)用工模式的轉變是適應市場發(fā)展的結果本單位從80年代經營道路旅客運輸?shù)浆F(xiàn)在已經有20多年。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本單位的經營模式經歷了自營、掛靠經營到承包經營,發(fā)展到現(xiàn)在自營與承包經營結合的階段。與此同時,企業(yè)的用工模式也隨著變化相應調整,從私人雇傭、合同制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敬儔;;廣東核電集團使用勞務派遣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06年12期
2 王瓊芳;;勞務派遣用工模式的利與弊淺析[J];江蘇水利;2008年12期
3 邵愛國;朱永新;;求職者認知中的勞務派遣:現(xiàn)狀與啟示[J];中國就業(yè);2006年02期
4 吳敏;;歐美勞務派遣立法的借鑒[J];上海經濟;2010年09期
5 ;勞務派遣之優(yōu)勢所在[J];人力資源管理;2009年04期
6 劉進;淺談勞務派遣中勞務人員的權益保護[J];山東勞動保障;2004年10期
7 林永光;;全省勞務派遣工作研討會在福州召開[J];福建勞動和社會保障;2003年12期
8 林華音;;與勞務派遣齊驅并進[J];就業(yè)與保障;2006年04期
9 本刊編輯部;萬江心;馬健;溫越嶺;;勞務派遣疑云[J];現(xiàn)代企業(yè)文化(上旬);2011年04期
10 ;首屆全國勞務派遣高峰論壇即將召開[J];人力資源管理;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維忠;;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議[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3輯)[C];2009年
2 何德寶;;勞務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趙廣英;;勞務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于博;;完善和規(guī)范我市勞務派遣用工的對策建議[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橫井和彥;竇少杰;孟建兵;;七、從“勞務派遣”說開去——中日勞務派遣及其相關制度的比較研究[A];2010中國國有經濟發(fā)展論壇暨“中國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國有經濟戰(zhàn)略調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彭濤;;對勞務派遣隊伍穩(wěn)定工作的思考[A];湖北省煙草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劉沛佩;;淺析勞務派遣的《勞動合同法》規(guī)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8 郭綱;;勞務派遣:一種尚待完善的青年人力資源配置方式[A];青年就業(yè)問題與對策研究報告——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4)[C];2004年
9 官長春;;規(guī)范國有道路運輸企業(yè)勞務工管理的思考[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10 徐衛(wèi)紅;;從義務到權利——義務教育之于個人的變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藍云;勞務派遣,帶活就業(yè)一盤棋[N];福建日報;2003年
2 孫瑞灼;警惕勞務派遣侵害職工權益[N];人民法院報;2008年
3 寧海記者站 周武軍 陳勇;寧海一青年“包”下150家甬企用工[N];寧波日報;2010年
4 蔡小偉 趙鵬;福建:勞務派遣促就業(yè)[N];人民日報;2003年
5 陳李翔 劉征爭 馮政;前景看好需完善[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孫蕾 通訊員 施海寧 仲偉強;三方要共贏 服務需升級[N];寧波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武唯;勞務派遣亟待完善[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武唯;勞務派遣沖擊勞動用工制度[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5年
9 記者 呂晟君;今年力爭勞務派遣5萬人[N];蘭州日報;2005年
10 高羅勝 繆友清;“勞務派遣”化解頑癥[N];農民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冰心;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強昌文;契約倫理與權利[D];吉林大學;2005年
3 廖敏文;《聯(lián)合國土著民族權利宣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4 周德生;我國央企的用工模式選擇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
5 劉娜;全球化進程中的意識形態(tài)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淑華;權利與權力雙重視角下的網絡民意與公共決策[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英配昌;中小學學生政治生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靳繼東;在權利與功利之間[D];吉林大學;2005年
9 孫萬懷;刑事法治的人道主義路徑[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10 張清;正義與功利[D];武漢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波;北京市企業(yè)勞務派遣用工模式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劉星;基層供電公司勞務派遣工作的研究與思考[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3 尹晨臣;現(xiàn)階段我國勞務派遣中的勞資關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4 高麗華;“三性”原則視角下我國勞務派遣立法發(fā)展方向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亞琦;論勞務派遣用工中若干實踐問題及制度完善[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6 曲智;完善勞務派遣法律規(guī)制的若干思考[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王碩;勞務派遣中雇主的責任及法律風險防范[D];吉林大學;2011年
8 高tq;國有企業(yè)勞務派遣管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9 康皓;我國勞務派遣用工難點問題研究及其政策建議[D];內蒙古大學;2011年
10 王艷軍;我國勞務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與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754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hetongqiyue/107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