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法主體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法主體問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非政府組織 國際法主體 國際事務 國際關系 實踐活動
【摘要】:上世紀80年代,非政府組織產(chǎn)生并開始在世界范圍內(nèi)發(fā)展壯大,對整個國際社會帶來了深遠影響。如今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其實踐涉獵諸多領域,比如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安全、生態(tài)等,都能看到非政府組織的身影。他們廣泛的參與國際事務,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反映公眾意愿,提出符合國際社會需求的主張和建議,為人類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盡管如此,非政府組織并沒有得到國際法的認可,其至今還不是國際法主體,而對于其能否取得這一資格,還是存在諸多爭議的。從歷史上看,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法主體地位在國際上一直未得到確立。主流觀點認為國家是國際法的主體。但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關系也在不斷的進化著,各主權國家在這樣的形勢下廣泛參與國際活動。這就要求除了主權國家,還需要其他的社會力量的參與和協(xié)助。因此,非政府組織應運而生,并體現(xiàn)出其重要價值,且受到了來自國際社會的多方面關注。同時,非政府組織因其自身的優(yōu)勢,在全球事務上能起到其他行為體無法實現(xiàn)的效用。那么國際社會就需要吸納這樣的角色來協(xié)助開展活動和解決問題,因此,也在考慮其是否應該獲得國際法主體資格。當下,承認非政府組織的地位的國家和組織日益增多,這表明,非政府組織在某種程度上正在逐步獲得更多的認可。本文將對非政府組織的歷史發(fā)展歷程進行闡述,剖析其是否應成為國際法主體,對當前諸多困擾提出解決建議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關鍵詞】:非政府組織 國際法主體 國際事務 國際關系 實踐活動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9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非政府組織概述12-17
- (一) 非政府組織的概念和特征12-14
- 1. 非政府組織的概念12-13
- 2、非政府組織的特征13-14
- (二) 非政府組織的興起和發(fā)展14-15
- 1、非政府組織的興起14-15
- 2、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15
- (三) 非政府組織的實踐形式15-17
- 1、研究、教育和知識傳播15-16
- 2、倡議和游說16
- 3、提供公共產(chǎn)品和服務16-17
- 二、關于非政府組織法律主體資格的爭論及解讀17-21
- (一) 國際法主體的概念和范圍17-19
- 1、國際法主體的概念17
- 2、國際法主體的范圍17-19
- (二) 關于非政府組織國際法主體資格的紛爭19-21
- 1、有關非政府組織國際法主體資格的不同學說19
- 2、非政府組織國際法主體資格的現(xiàn)狀19-20
- 3、國際法主體資格的限制性解讀20-21
- 三、非政府組織國際法主體資格的發(fā)展變化21-25
- (一) 非政府組織國際法主體資格的立法嘗試21-22
- 1、制定國際公約21
- 2、同聯(lián)合國建立制度化聯(lián)系21-22
- (二) 一些非政府組織具備了國際法主體資格22-23
- 1、隨著國際社會的需要逐步獲得認可22
- 2、在一定限度內(nèi)可以成為國際法主體22-23
- (三) 非政府組織國際法主體的發(fā)展趨勢23-25
- 1、由區(qū)域性承認到普遍性承認23
- 2、國際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23-25
- 四、確立非政府組織國際法主體資格的解決對策25-30
- (一) 通過法律活動確立國際法主體資格25-26
- 1、通過法律的制定實現(xiàn)主體資格的確立25
- 2、非政府組織制度性參與國際法律體系25-26
- (二) 通過參與活動提升國際地位26-27
- 1、廣泛開展國際活動,提高國際影響力26-27
- 2、參與全球治理活動27
- (三) 加強自身建設獨立發(fā)展27-30
- 1、提高自身能力和建設28
- 2、非政府組織之間聯(lián)合28-30
- 結語30-31
- 參考文獻31-33
- 致謝3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曉紅;國際法和國內(nèi)法的關系探討[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李曉玲;;個人國際法主體資格之探討[J];研究生法學;2003年01期
3 李伯軍;對個人作為國際法主體問題的重新認識[J];河北法學;2004年05期
4 王曉真;對個人國際法主體地位的一點思考[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5年S1期
5 新薇;;打破傳統(tǒng),建立個人國際法主體地位[J];當代經(jīng)理人;2006年05期
6 王鵬;宋陽;;“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國際法主體地位探析[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辛崇陽;;對國際法主體的界定標準及其內(nèi)容的再思考[J];比較法研究;2006年04期
8 黃鎮(zhèn);;論人類的國際法主體地位[J];嘉興學院學報;2006年S1期
9 黃海;;個人的國際法主體地位問題[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年08期
10 張超;阿里木·熱合甫;;視角的轉換:“中亞”概念的國際法性質[J];法制與社會;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衡;;中國和平發(fā)展中的不和諧音符——有關“拉薩事件”的若干國際法思考[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2 王定賢;;個人國際法主體地位之再思考[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3 劉杰;;普遍管轄權:理論與實踐[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4 張乃根;;簡論國際法在規(guī)范國際秩序中的作用[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5 Erik Franckx;Marco Benatar;Nkeiru Joe;Koen Van den Bossche;;從國際法的角度看海洋地物的命名[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10年卷第1期[C];2010年
6 蔡先鳳;;核損害民事責任的國際法基礎[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7 侯中軍;;不平等條約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之一——條約概念與近代中國的實踐[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8 鄧寧;;統(tǒng)一與干涉:對南奧塞梯事件的國際法思考[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霞娥;談國際法概念的教學誤區(qū)[N];連云港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張慎思;中國人對國際法的貢獻應該堅持[N];法制日報;2008年
3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 黃惠康;“一國兩制”對國際法發(fā)展的貢獻(上)[N];光明日報;2012年
4 李毅 朱峰;從國際法角度論統(tǒng)一的中國[N];法制日報;2000年
5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楊海坤;“軟法”何不譯為“柔法”[N];北京日報;2013年
6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法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文奇;釣魚島爭端出路何在[N];法制日報;2012年
7 柳華文;《反分裂國家法》的國際法基礎[N];檢察日報;2005年
8 蔣學躍;國際公法之復習方法[N];人民法院報;2003年
9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 司平平;巴勒斯坦入聯(lián)具備國際法依據(jù)[N];法制日報;2011年
10 杜文娟 毛磊;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二十四次專題講座[N];人民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冀明;全球電子商務安全法制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靈芝;論跨國公司的國際法主體資格[D];南昌大學;2015年
2 盧雅瀾;氣候難民的國際法保護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3 汪孝繼;晚清早期駐外公使的條約觀[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包晰轍;個人國際法主體地位的相關思考[D];內(nèi)蒙古大學;2016年
5 楊歡;非政府組織的國際法主體問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6年
6 劉雪艷;論《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適用[D];暨南大學;2016年
7 李子健;論個人的國際法主體地位[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8 趙葳娜;濕地的國際法保護機制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9 韓耀斌;試述跨界河流的國際法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王鵬程;世界遺產(chǎn)的國際法保護[D];蘭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9172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91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