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法行為責任上的主觀因素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subjective factors in the responsibility for wrongful acts,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accurately and appropriately whether a specific act of a State constitutes an internationally wrongful act,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types, extent and magnitude of the secondary liability arising therefrom. Thus, the damaged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related interests can be effectively restored, and the potential international illegal acts can be prevented and restrained, so as to realize the good governance order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作者單位】: 巢湖學院經濟與法律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我國政府參與全球性治理若干法律問題研究》(10BFX098)
【分類號】:D9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古祖雪;;現代國際法的多樣化、碎片化與有序化[J];法學研究;2007年01期
2 曾令良,尹生;論國際恐怖主義的全球化趨勢與國際法律控制[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古祖雪;;國際法體系的結構分析[J];政法論壇;2007年06期
2 施偉濱;從國際法看“臺獨公投”的荒謬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廖建凱;高虹;陳彬;;試論國際環(huán)境民間組織在國際法中的法律地位[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6年01期
4 李濤,張瑩;從伊拉克戰(zhàn)爭看國際法上的預防性自衛(wèi)[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李濱;趙海峰;;論外層空間活動爭端的解決機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張愛寧;;國際人權公約特點評述[J];比較法研究;2006年06期
7 劉健;經濟全球化與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發(fā)展[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熊進光;產品安全注意義務研究[J];長白學刊;2005年03期
9 宋智萃;試論區(qū)域一體化法律制度對國家主權的影響[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10 袁磊,顏延,蔣群英;論反傾銷法的歷史局限性[J];財經研究;200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冰;《SPS協定》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2 趙建文;國際法上的國家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3 李春林;國際法上的貿易與人權關系論[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4 蘇曉宏;變動世界中的國際司法[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玉奪;新干涉主義研究——以美國為中心[D];吉林大學;2004年
6 何志鵬;人權國際化基本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7 尹立杰;GATS框架下的跨國銀行監(jiān)管[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朱建庚;海洋環(huán)境保護中的風險預防原則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黃建中;國際法庭管轄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管麗萍;新軍事變革對當代國際政治的影響[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龐玉良;從科索沃戰(zhàn)爭看國際法上的人道主義干涉問題[D];外交學院;2001年
2 張愛球;訴訟功能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謹;從歐盟、美國的實踐談WTO協議在中國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4 禹湘;試析島嶼在海洋劃界中的效力[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5 姜俊安;論我國海外投資法制的完善[D];湖南大學;2003年
6 易志斌;國際域名爭議專家裁決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7 王云飛;國家主權理論及面臨的現實挑戰(zhàn)[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陳立軍;WTO/GATT專家組程序之評價及發(fā)展[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林德核;論國際刑法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馬福威;論“反恐”中的國際合作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徐國棟;“人身關系”流變考(上)[J];法學;2002年06期
2 張麗娟;打擊恐怖主義對當代國際法律框架的影響[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車丕照;身份與契約——全球化背景下對國家主權的觀察[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2年05期
4 徐崇利;國際經濟法律沖突與政府間組織的網絡化——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例的研究[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天姿;;姚梅鎮(zhèn)及其國際法思想評述[J];武大國際法評論;2011年01期
2 賈海龍;;WTO爭端解決中援引的非WTO規(guī)范[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潘冰;;淺談國際海事條約在我國的適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1年07期
4 姜世波;;習慣法形成中的法律確信要素——以習慣國際法為例[J];民間法;2009年00期
5 朱小皙;;國際環(huán)境侵權中的法律責任[J];中國法律;2010年03期
6 黃楊婷;高惟娜;;“區(qū)域”制度下擔保國的義務與責任研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7 陳海明;;權利視野中的對一切義務法律關系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鄭澤會;;關于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法規(guī)范與機制的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1年15期
9 蘇卡妮;;國際責任法的實施難點與有效構建[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1年02期
10 王曉莉;;國家承擔刑事責任的形式[J];商品與質量;2011年S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簫;;拒絕司法與一國的國家責任[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2 陳純一;;WTO法在國際法上之地位[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六)[C];2007年
3 張乃根;;試析《國家責任條款》的“國際不法行為”[A];和諧社會 價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6年
4 關世杰;;數字化時代的表達自由和民主——試論完善“表達自由”國際法的必要性(英文)[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傳播、媒介與創(chuàng)意產業(yè)-對后工業(yè)文明的思考”新聞傳播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房廣順;高寧;;國際關系民主化與國際法[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6 錢曉萍;;論“政府犯罪”——國家不法行為體系中一個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7 楊松;;國際法與國際貨幣新秩序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3—2004年度)[C];2003年
8 溫樹斌;;關于國際法“法律性”的辯證思考——理論和實踐的視角[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9 張曉東;;論歐盟法及對現代國際法的影響[A];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梁洪杰;;略論WTO規(guī)則在我國的司法適用[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四)[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 柏雪 《中國審判》雜志社 宣海林;以色列襲船與國際法規(guī)范[N];法制日報;2010年
2 趙雯;美軍關押巴外交官屬國際不法行為[N];檢察日報;2004年
3 張謙;建設和諧世界理念與國際法價值[N];光明日報;2007年
4 楊宇冠 張衛(wèi)華;違反國際法者應當承擔責任[N];法制日報;2006年
5 孫萌;美在虐囚事件中違反了國際人道主義法的責任[N];法制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山風;國際法學研究三十年回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7 朱文奇;開創(chuàng)國際法上追究個人刑事責任的先例[N];人民法院報;2005年
8 李道剛;歐洲共同體與一般法律原則[N];人民法院報;2005年
9 劉敬東;國際公法不容挑戰(zhàn)[N];法制日報;2003年
10 盧建平;國際刑法公約對我國刑事立法、司法完善的影響[N];法制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建文;國際法上的國家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2 萬霞;外交保護制度研究[D];外交學院;2012年
3 李海瀅;國際犯罪的基設性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李紅;國際組織的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王秀梅;國家對國際社會整體的義務[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馬呈元;國際犯罪及其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馬靜;論國際義務的性質[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牟文富;論核不擴散條約下的國家責任[D];復旦大學;2009年
9 吳錦標;國際法與國際秩序[D];山東大學;2006年
10 黎海波;國際法的人本化與中國的領事保護[D];暨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曦;國際法在當代國際關系中的作用[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銘;民用核能安全利用的國際法規(guī)制[D];山東大學;2012年
3 楊u!u!;論國際人權保障視角下的社區(qū)矯正[D];大連海事大學;2007年
4 胡佳彥;論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責任問題[D];復旦大學;2008年
5 黃世華;論國際法上的國際環(huán)境合作[D];福州大學;2006年
6 陳新建;論國家責任法上的反措施[D];鄭州大學;2011年
7 張龍盛男;論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法律責任[D];外交學院;2009年
8 梁奕杰;國際災難救援中受災國主權的國際法維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孫安洛;論國家的國際環(huán)境法律責任[D];鄭州大學;2011年
10 嚴力;現代海盜問題的國際法視角審視[D];復旦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2859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2285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