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罪刑事責任問題的晚近發(fā)展評析
本文選題:戰(zhàn)爭罪 + 刑事責任; 參考:《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摘要】:近年來,戰(zhàn)爭罪的刑事責任問題出現(xiàn)了許多新發(fā)展。戰(zhàn)爭罪的概念擴大適用于非國際性武裝沖突,戰(zhàn)爭罪的國家刑事責任觀念逐漸遭到摒棄。國際法庭附加監(jiān)督權的補充性管轄原則得以確立,混合型法庭成為追究戰(zhàn)爭罪刑事責任的新模式。在加強被告人權利保障的同時,戰(zhàn)爭罪被害人的權利保護機制得以建立。認真梳理戰(zhàn)爭罪刑事責任問題的晚近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many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war crimes. The concept of war crimes was extended to non-international armed conflicts and the concept of stat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for war crimes was gradually abandoned. The principle of supplementary jurisdiction with additional supervisory power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hybrid court has become a new mode of investigating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for war crime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war crime victims' rights has been established.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arefully sort ou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war crimes.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重大項目(07JJD820164)
【分類號】:D997.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華榮 ,蘇惠漁;略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gòu)成[J];求是學刊;1980年03期
2 ;認真實施“兩法”,搞好公開審判[J];人民司法;1980年02期
3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民政部、國家勞動總局關于安置平反釋放后無家可歸人員的通知[J];人民司法;1980年06期
4 ;關于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和第一百四十五條的兩個問題[J];人民司法;1980年07期
5 何長云,張績,張健民;周富南構(gòu)成“過失起火罪”嗎?[J];人民司法;1980年11期
6 張新民;談談我的看法[J];人民司法;1980年11期
7 黎培昤,蔣恩慈;無罪推定原則的積極意義[J];社會科學;1980年03期
8 吳杰;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探討[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9 馬克昌;我國刑法的任務[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0年05期
10 陶景侃;論健全法制的必要條件[J];甘肅社會科學;198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英杰;張策;;科索沃戰(zhàn)爭給世人的啟示[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2 楊火星;;老師長教導我怎樣工作[A];紀念李人林文集[C];1999年
3 劉吉祥;;關于“告訴才處理”的邏輯思考[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4 陳照明;;妨礙查處重大醫(yī)療責任事故的若干問題及對策[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5 陳志尚;;世界人權要立足現(xiàn)實,面向21世紀[A];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二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6 吳天威;;紐倫堡審判與東京審判之初步比較[A];第二屆近百年中日關系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1993年
7 李江春;;“青駁16號”船沉沒事故[A];海事預防學術交流暨臺灣海峽航行安全研討會文集[C];1988年
8 吳桂琴;孫曉東;方茵;;椎間盤突出鑒定輕傷的探討[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9 沈路濤;;費孝通認為,“和而不同”將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道路[A];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2000年中期會議論文集[C];2000年
10 董會峰;;費孝通說,人類社會正面臨“社會”、“文明”危機[A];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lián)合會2000年中期會議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朔;感悟“北京加五”特別聯(lián)大[N];中國婦女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朱威;為了和平 收藏戰(zhàn)爭[N];中國文物報;2000年
3 本報駐貝爾格萊德記者 韓顯陽;波黑形勢喜憂參半[N];光明日報;2000年
4 記者 王能標;烏盧同意結(jié)束沖突[N];人民日報;2000年
5 記者 顧震球;安南希望安理會對剛果(金)采取行動[N];人民日報;2000年
6 記者 王尚志、丁其林;烏軍隊撤離基桑加尼[N];人民日報;2000年
7 記者 顧震球;呼吁西方減免窮國債務[N];人民日報;2000年
8 記者 丁寶忠;安理會重申預防武裝沖突[N];人民日報;2000年
9 記者 胡加齊;優(yōu)先解決國內(nèi)武裝沖突[N];人民日報;2000年
10 本報記者 趙章云;齋月;鸩蝗輼酚^[N];人民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艾君;車臣危機:歷史根源與政治現(xiàn)實[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張長紅;刑事責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3 楊如彥;公司犯罪與刑事責任的經(jīng)濟學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張劍秋;刑事被害人權利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崔勝實;過失瀆職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6 馬榮春;罪刑關系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7 李燕兵;上市公司高管職務犯罪問題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8 張平;中止犯論[D];武漢大學;2005年
9 張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董邦俊;刑法時間效力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燕峰;證券法中虛假陳述問題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2 席桂欣;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平民救助史略[D];外交學院;2000年
3 宋應紅;論濫用職權罪[D];鄭州大學;2000年
4 徐衍光;論國際人道主義法在非國際性武裝沖突中的適用[D];外交學院;2001年
5 陳博;刑事責任與刑法價值的實現(xiàn)[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陳炳旺;單位犯罪的罪與罰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7 劉福江;朝鮮半島問題的由來及發(fā)展趨勢[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8 王麗萍;中日兩國“二戰(zhàn)史觀”的分歧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宋夏云;民間審計風險的控制機制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10 黃廣進;單位刑事責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8916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89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