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碎片化和國際法體系的效力
本文選題:國際法 + 碎片化; 參考:《法制與社會》2017年30期
【摘要】:在全球化逐步發(fā)展過程中,擴大化國際法早就存在的特點即為碎片化。誠然,碎片化使國際法體制內(nèi)的資源分配一定程度上消耗,并使國際法體系的綜合效力受到影響,但此種影響的程度并不高,不會給國際法體系綜合效力和各分支效力產(chǎn)生危害。現(xiàn)有國際法體系內(nèi),國家條約義務(wù)等各種規(guī)則均可將碎片化造成的困難從不同角度減輕或化解。只有碎片化對國家利益產(chǎn)生實質(zhì)性的危害時,國家應(yīng)對的博弈選擇才會合理開展,促進碎片化問題的解決。對此,學術(shù)界研究國際法碎片化過程中,主要的使命為對其相關(guān)問題做出前瞻性的研究,同時將應(yīng)對問題的策略提出;诖,本文分析了國際法碎片化及其給國際法體系效力帶來的影響。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fragmenta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law. It is true that fragmentation consumes to some extent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affects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law, but to a lesser extent, It will not endanger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each branch. In the existing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law, various rules, such as state treaty obligations, can alleviate or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fragmenta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Only when fragmentation causes substantial harm to national interests, can the game selection be carried out reasonably and promote the resolution of fragmentation problem.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frag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main mission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is to make a forward-looking study on the relevant issue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rag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its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作者單位】: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m蘭,彭奕;國際法弱法觀念必須更新[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2 倪學偉;;論國際法與國內(nèi)法的辨證關(guān)系[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0年05期
3 劉芳雄;;論國際法發(fā)展的表現(xiàn)與前景[J];求索;2005年11期
4 付文明;;《國際法教程》學習輔導[J];領(lǐng)導之友;2006年03期
5 梁濤;;論國際法的晚近發(fā)展趨勢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J];云南財貿(mào)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6 易顯河;;向共進國際法邁步[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溫樹斌;;國際法基本屬性之思辨[J];河北法學;2007年08期
8 胡育云;;對國際法法律效力的反思[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10期
9 古祖雪;;國際法體系的結(jié)構(gòu)分析[J];政法論壇;2007年06期
10 張衛(wèi)明;;近二十年晚清國際法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法律文獻信息與研究;200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寧;;國際法與構(gòu)建和諧世界[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2 黃偉;;也論國際法的等級[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3 謝小慶;;論國際法的歷史類型[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4 李杰豪;;國際和諧與國際法的“系統(tǒng)平衡論”——權(quán)力、利益與道德的范疇[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5 白中紅;;論海上能源通道安全的國際法基礎(chǔ)[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6 劉繼勇;;國際法與國際關(guān)系論[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7 溫樹斌;;關(guān)于國際法“法律性”的辯證思考——理論和實踐的視角[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8 楊松;;國際法與國際貨幣新秩序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3—2004年度)[C];2003年
9 何志鵬;;國際法治的中國立場[A];“2020年的國際法”暨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論壇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黃志雄;;國際法視角下的企業(yè)社會責任運動與中國和平發(fā)展[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公法卷)[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張謙;建設(shè)和諧世界理念與國際法價值[N];光明日報;2007年
2 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曾令良;和諧世界呼喚新的國際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3 謝小慶;如何認識當代國際法的作用[N];人民法院報;2005年
4 劉敬東;國際公法不容挑戰(zhàn)[N];法制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郭恒忠 中國人民大學講師陰劍峰;美英對伊動武缺乏國際法律依據(jù)[N];法制日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國強;論新世紀國際法之本體[D];復旦大學;2006年
2 秦倩;國際法與宗教非政府組織[D];復旦大學;2007年
3 藺運珍;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法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賈少學;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法與國內(nèi)法關(guān)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吳錦標;國際法與國際秩序[D];山東大學;2006年
6 李春林;國際法上的貿(mào)易與人權(quán)關(guān)系論[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7 王忠寶;論國際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則[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劉衡;國際法之治:從國際法治到全球治理[D];武漢大學;2011年
9 陳穎健;公共衛(wèi)生全球合作的國際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10 那力;國際環(huán)境法的新理念與國際法的新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畢中周;論國際法對化學武器的規(guī)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
2 呂s,
本文編號:18798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87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