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資仲裁中的“法庭之友”參與問題研究
本文選題:國際投資 切入點:國際投資仲裁 出處:《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近年來,國際投資爭議仲裁程序整體上出現(xiàn)透明度加強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第三方要求以法庭之友身份參與國際投資仲裁。國際投資仲裁實踐中已出現(xiàn)了相關(guān)案例認可法庭之友的參與,但是其參與程度仍非常有限,相關(guān)規(guī)則也遠未正規(guī)化。盡管總體上法庭之友對于國際投資仲裁的參與已是大勢所趨,目前對于法庭之友參與的利弊之辯依舊非常激烈。為統(tǒng)一實踐中的不同做法,且在維護仲裁本質(zhì)特點和滿足公眾正當期望之間保持適度平衡,應(yīng)盡快改變目前缺乏正式規(guī)則而僅以仲裁庭自由裁量為主的局面,主要仲裁機構(gòu)應(yīng)率先創(chuàng)設(shè)一套細致的操作指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trend towards greater transparency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dispute arbitration procedures as a whole. More and more third parties request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bitration as amicus curiae. Relevant cases have emerged in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bitration to recognize the participation of amicus curiae, But its participation is still very limited, and the rules are far from being formalized. Although amicus curiae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bitration in general is a general trend, The debate over the pros and cons of amicus curiae participation remains fierce. In order to unify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in practice and to maintain a proper balance between preserving the nature of arbitration and meeting the legitimate expectations of the public,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situation of the lack of formal rules and only the discretion of the arbitral tribunal, and the major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take the lead in creating a set of detailed operational guidelines.
【作者單位】: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法學院;
【分類號】:D996.4;D997.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建祥;略論WTO爭端解決中的“法庭之友”摘要問題[J];求實;2004年05期
2 林愛民;;論國際投資仲裁中的公共利益保護[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3 王彥志,郝秀輝;非政府組織與世界貿(mào)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3年06期
4 趙海峰;高立忠;;論國際司法程序中的法庭之友制度[J];比較法研究;2007年03期
5 宋子霖;;“法庭之友”意見介入DSU機制的實踐與法理評析[J];研究生法學;2007年06期
6 李鳳琴;;國際投資仲裁中的人權(quán)保護[J];政法論叢;2010年01期
7 羅文正;;從多哈回合談判看WTO司法體制中的法庭之友[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年11期
8 謝寶朝;;投資仲裁上訴機制不是正當性危機的唯一解藥[J];世界貿(mào)易組織動態(tài)與研究;2009年04期
9 蘆艷;非政府組織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介入[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周元梅;;WTO專家組工作程序制度的不足與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7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梁丹妮;;國際投資爭端仲裁程序透明度研究——從《ICSID仲裁規(guī)則2006》和《UNCITRAL仲裁規(guī)則(修訂草案)》談起[A];中國仲裁與司法論壇暨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肖軍;;繼續(xù)中止減讓案專家組報告中的WTO爭端解決機制問題[A];WTO法與中國論叢(2009年卷)——《WTO法與中國論壇》暨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WTO法與中國論壇”暨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2010年年會綜述[A];WTO法與中國論叢(2011年卷)[C];2010年
4 龔向前;;WTO食品安全爭端解決的“全球行政法”思路[A];WTO法與中國論叢(2011年卷)[C];2010年
5 周鐳鐳;;淺析多邊環(huán)境協(xié)議的貿(mào)易措施與WTO規(guī)則的協(xié)調(diào)問題[A];WTO法與中國論叢(2011年卷)[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 劉仁文;國際民意與政治有時能改變法院裁定[N];法制日報;2008年
2 韓立余;對爭端解決機制的再認識[N];國際商報;2003年
3 徐崇利 廈門大學;中國與國際法:軟硬實力的作用機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史先振 新華社特稿;米洛舍維奇健康惡化:虐囚新例?[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毛燕瓊;WTO爭端解決機制問題與改革[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2 彭溆;論世界貿(mào)易組織爭端解決中的司法造法[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3 王燕;WTO下非政府組織參與權(quán)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4 孟昊;非政府組織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斌斌;論“法庭之友”制度之引入[D];煙臺大學;2010年
2 李仁杰;國際投資爭端仲裁中的“法庭之友”制度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潘志鵬;投資者與國家爭端仲裁中“法庭之友”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4 譚迎慶;法庭之友在國際投資爭端仲裁機制中的發(fā)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魏紅;WTO爭端解決機制中法庭之友制度探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6 楊文君;WTO爭端解決機制中“法庭之友”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樊飛玲;WTO爭端解決機制中“法庭之友”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8 楊雅虹;DSU中“法庭之友”的運用及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9 顏芳;DSU機制視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D];海南大學;2010年
10 殷勇磊;論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法庭之友制度[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15973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guojifa/1597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