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利益分配功能的形成及改革思路探討
[Abstract]:China's special soci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lead to the alienation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to a social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With the change of social economic policy, the function of interest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fore and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must be guided by the overall adjust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adjustment of social economic policy must consider the interest rigidity of social interest group and benefit game, and take a path of gradual reform.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分類號】:D631.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穆敏;關于我國戶籍制度改革若干問題研究綜述[J];理論學刊;2002年04期
2 趙宇;劉艷;;戶籍歧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6年07期
3 趙昆;;“經濟人”假設與制度認同[J];齊魯學刊;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瑞芹;農民工進城就業(yè)歧視政策的外部性分析[J];現(xiàn)代經濟探討;2002年12期
2 程貫平;勞動力市場分割文獻述評[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唐茂華;工資差異、城市生活能力與勞動力轉移——一個基于中國背景的分析框架[J];財經科學;2005年04期
4 魏立華;閆小培;;1949-1987年(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下的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6年02期
5 黎云;李郇;;我國城市用地規(guī)模的影響因素分析[J];城市規(guī)劃;2006年10期
6 熊盛文;史忠良;;建立我國城鄉(xiāng)協(xié)調的勞動力市場研究[J];當代財經;2006年01期
7 唐茂華;對我國“兩棲”勞動力轉移模式的理論解釋[J];調研世界;2005年10期
8 孟星;分工與城市化:一種新興古典經濟學的解釋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9 姚秀蘭;論中國戶籍制度的演變與改革[J];法學;2004年05期
10 姚秀蘭;論中國戶籍法律制度改革[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郭其友;;居民勞動要素供給行為變遷的制度解釋[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葉建亮;;歧視性公共產品分配政策與城市人口控制——對戶籍制度的一個新政治經濟學分析[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李谷成;馮中朝;范麗霞;;教育、健康與農民收入增長——來自轉型期湖北農村的證據(jù)[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屆湖北科技論壇“三農問題與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分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劉飛勇;;城市化過程中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研究[A];湖南省經濟學學會年會暨科學發(fā)展觀與湖南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周重陽;;勞動力流動與收入差距擴大的悖論——基于兩種勞動生產率差異的分析[A];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曲兆鵬;姜曉華;;二元性勞動力市場政策與經濟增長——來自中國省際面板數(shù)據(jù)的證據(jù)(討論稿)[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趙紅軍;謝識予;;二元結構和經濟轉軌雙重條件下的工業(yè)化與城市化[A];全球化與中國經濟 創(chuàng)新·發(fā)展·安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6年
8 孫昊;;低收入流動人口居住空間結構分布特征——以北京市為例[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永紅;我國城鎮(zhèn)化中的制度變遷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2年
2 劉秀梅;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及其經濟效應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3 徐林清;中國勞動力市場分割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4 李寧;東北地區(qū)城市就業(yè)能力的地域結構與區(qū)域調控措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熊吉峰;轉軌期我國小農經濟改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4年
6 黃映暉;農村勞動力再生產成本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7 黎煦;中國勞動力市場變遷的產權經濟學分析[D];浙江大學;2005年
8 王莉;吉林省農村勞動力流動問題系統(tǒng)分析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侯玲玲;經濟全球化視角下的中國企業(yè)工資形成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10 朱斌;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少;人口流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D];武漢大學;2005年
2 郭慧敏;張家口市農業(yè)勞動力轉移對三農的影響[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3 徐海英;我國城市化與工業(yè)化關系的市場制度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唐東方;城鄉(xiāng)統(tǒng)籌就業(yè)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劉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土地征用問題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2年
6 韓光遠;可持續(xù)發(fā)展視角下的戶籍制度改革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7 李紅霞;1949年后的中國戶籍制度變遷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楊觀來;城市化與第三業(yè)互動發(fā)展關系分析——以珠江三角洲為例[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馬騰;中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建構與實施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安睿;中國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D];河北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姚先國,賴普清;中國勞資關系的城鄉(xiāng)戶籍差異[J];經濟研究;2004年07期
2 馮繼康,趙昆;經濟人與道德人:分裂統(tǒng)一與邏輯啟示[J];齊魯學刊;2002年02期
3 孔德永;;農民政治認同的邏輯——以社會主義為對象分析[J];齊魯學刊;2006年05期
4 張平,林梓;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與我國戶籍制度的改革[J];人口與經濟;2000年06期
5 曹景椿;加強戶籍制度改革,促進人口遷移和城鎮(zhèn)化進程[J];人口研究;2001年05期
6 王德文,吳要武,蔡f ;遷移、失業(yè)與城市勞動力市場分割——為什么農村遷移者的失業(yè)率很低?[J];世界經濟文匯;2004年01期
7 張笑寒,黃賢金;論農地制度創(chuàng)新與農業(yè)勞動力轉移[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03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萬水;肖丹;;地方財政應負擔戶籍改革成本[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1年07期
2 許經勇;;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回顧與前瞻[J];北方經濟;2011年13期
3 馮一凡;;戶籍改革:“公民化”第一站[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1年07期
4 鄭風田;許竹青;;各地戶籍新政的比較與思考[J];領導之友;2011年08期
5 申昱夏;;二元社會下的中國戶籍管理制度改革[J];呂梁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王勇;;戶籍制度改革: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重要突破口[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20期
7 高宇;曾克峰;;北京市戶口逐步開放條件分析[J];特區(qū)經濟;2011年07期
8 李新瑜;;河南省戶籍制度改革的現(xiàn)狀及必要性分析[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12期
9 高愛雄;;芻議城鄉(xiāng)戶籍制度調整與經濟發(fā)展關系[J];商業(yè)時代;2011年23期
10 蓋宏偉;張一哲;;存廢兩難窘境下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吳長林;;戶籍制度改革與合法權益保障[A];民族法學評論(第七卷)[C];2010年
2 呂云濤;;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背景下戶籍制度改革的路徑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年國;譚許偉;王娜;張霄兵;;戶籍制度改革影響下的沈陽人口空間分異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郭英;駱東奇;;典型城市戶籍制度改革述評與思考[A];第二屆中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論壇暨紀念建國六十周年高層經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楊慶媛;藏波;張柏林;張蔚;;重慶市戶籍制度改革中農民工異質性及政策響應分析[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劉麗芳;全面推行戶籍制度改革意義深遠[N];齊齊哈爾日報;2008年
2 胥會云;人才渴求疊加老齡化之憂上海啟動第四次戶籍制度改革[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3 郝洪;戶籍制度改革會走多遠[N];人民日報;2009年
4 周愛國;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加快“強工興城”步伐[N];九江日報;2009年
5 記者 許南欣;戶籍制度改革應從四方面著手[N];人才市場報;2009年
6 ;借戶籍制度改革 提高城鎮(zhèn)化質量[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7 CBN記者 孟斯碩;專家:戶籍制度改革應重視農民生計保障[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8 蔡f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通過戶籍制度改革消除勞動力市場分割[N];中國改革報;2009年
9 王進;青島試點城鄉(xiāng)一體化戶籍制度改革[N];人民公安報;2009年
10 深圳特區(qū)報特派記者 翁惠娟 周元春 秦小艷;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正當其時[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季安照;阻力與對策[D];浙江大學;2010年
2 嚴士清;新中國戶籍制度演變歷程與改革路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接棟正;國外民事登記制度及其對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馬福云;當代中國戶籍制度變遷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冬;吉林省戶籍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李慧;公共財政體系下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3 劉軍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年
4 張冬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視角下的我國戶籍制度改革[D];海南大學;2010年
5 靳文娟;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秦曉健;權利貧困視角下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0年
7 路明;深化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對策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8 范若航;新世紀以來戶籍制度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9 安天;論我國戶籍制度改革[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10 吳明香;我國戶籍制度改革與城市公共資源的均衡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62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36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