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治安法論文 >

犯罪人標記行為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0-16 11:55
【摘要】:標記行為是犯罪人為了滿足某種心理上的需要或表達某種情感而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分析標記行為有助于確定案件性質(zhì)、串并案件、提高犯罪心理畫像的信度。在偵查實踐中,應(yīng)注意區(qū)分標記行為與犯罪手段、偽裝行為和多余動作。
[Abstract]:Marking is a kind of special behavior that the criminal carries out in order to satisfy some psychological need or express certain emotion. The analysis of marking behavior can help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case, string cases,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sychological portrait of crime. In investigation practic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distinguishing marking behavior from criminal means, camouflage behavior and redundant action.
【作者單位】: 廣東警官學院;
【分類號】:D91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大中;;論偵查學的邏輯起點——兼論學科邏輯起點及其價值[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2 蔣俊梅;;挫折攻擊理論及其對青少年犯罪預(yù)防的啟示[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貴翔;獄內(nèi)行刑社會化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J];復(fù)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劉芹;優(yōu)化家庭功能:預(yù)防青少年犯罪的關(guān)鍵[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3年05期

3 呂云平;拓展系列殺人案件串并途徑 努力實現(xiàn)“兩降一升”目標[J];公安研究;2005年07期

4 張洪波;犯罪的情境預(yù)防[J];江蘇公安?茖W校學報;2001年04期

5 劉杰;國外犯罪心理畫像簡述及其本土化研究[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6 楊正鳴,倪鐵;知識產(chǎn)權(quán)犯罪特征分析[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傅濤;;校園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預(yù)防策略探究[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劉杰;論犯罪心理畫像技術(shù)在偵查中的應(yīng)用[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9 于成江;;論偵查階段的案件事實及其查明方法[J];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10 鄧蕓菁,朱海燕,張鋒,楊宏;女性毒品犯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相關(guān)因素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1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閻鴻泰;社區(qū)矯正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2 曹國輝;大學生犯罪的成因與防治:以犯罪心理為視角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曾偉楠;抑郁障礙患者自我圖式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guān)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4 于曉東;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犯罪學特征和精神病理學因素與刑事責任能力的關(guān)系[D];四川大學;2006年

5 胡駕云;服刑人員心理衛(wèi)生現(xiàn)狀及其相關(guān)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邢雷雷;犯罪心理畫像及其本土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馮琦媛;變態(tài)人格控制下的殺人行為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8 王秀華;男性服刑人員的自尊、社會支持和應(yīng)對方式的關(guān)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9 補昕;女性吸毒行為的心理機制及影響因素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彬;成年男性累犯重新犯罪行為相關(guān)心理因素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大中;構(gòu)筑刑事偵查學的基本思路[J];公安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2 張日f,陳香;青少年的發(fā)展課題與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劉鐵榜,楊德森;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與攻擊行為的發(fā)生機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9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文翰;罪與非罪、反革命罪與其它犯罪的界限[J];蘭州學刊;1980年01期

2 岳茂華 ,魏平雄;刑事偵察中的假定[J];政法論壇;1980年01期

3 ;信箱[J];人民司法;1980年01期

4 巍明;我的一點看法[J];人民司法;1980年02期

5 向韓斌;也談殺人與傷害的區(qū)別[J];人民司法;1980年04期

6 梁書文;是傷害不是殺人[J];人民司法;1980年04期

7 劉祖康,榮錫洪,侯鏡宙;刑法保證了民事判決和裁定的執(zhí)行[J];人民司法;1980年05期

8 王解;謝大全犯了故意殺人罪[J];人民司法;1980年06期

9 宋曉新;對《試談殺人與傷害的區(qū)別》一文的意見[J];人民司法;1980年06期

10 鐘家光;從犯罪行為來認定殺人罪與傷害罪[J];人民司法;198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文燕;;不良需要與犯罪動機[A];行為法學在中國的崛起[C];1993年

2 周惠博;何家弘;;挫折效應(yīng)與犯罪行為[A];行為法學在中國的崛起[C];1993年

3 張寶昌;錢波;;犯罪行為生物學淺析[A];行為法學在中國的崛起[C];1993年

4 趙建學;;暴力犯罪行為的特點、控制和矯治[A];行為法學在中國的崛起[C];1993年

5 羅大華;趙桂芬;;當前我國刑事犯罪嚴重化的社會—心理成因[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6 王源生;;劃分規(guī)則新說[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7 張金興;;法律概念的邏輯審思[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8 米克麗班;米娜娃;;1000例強奸案的法醫(yī)學調(diào)查報告[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9 王季中;;八起殺人案定性錯誤的分析[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10 張宏星;閻春霞;;13例毒品依賴者在監(jiān)禁狀態(tài)死亡的法醫(yī)學分析[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軍華;屬民事糾紛還是犯罪行為?[N];中國工商報;2000年

2 許立穎;刑事案件受害人能提起精神損害賠償嗎?[N];福建日報;2000年

3 品;計算機犯罪有哪些[N];國際商報;2000年

4 吳宏耀;刑事精神損害的賠償問題[N];檢察日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馬遠瓊 通訊員 葉恕堯;如何提高舉報質(zhì)量[N];檢察日報;2000年

6 單逸;賣子女是犯罪行為[N];江蘇科技報;2000年

7 邵愛紅 陳維忠;從謝某強奸、搶劫案看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界定[N];民主與法制;2000年

8 姜福廷 吳池亮;將賠償損失作為法定量刑情節(jié)的立法思考[N];人民法院報;2000年

9 記者 顧震球;安理會決定設(shè)立特別法庭[N];人民日報;2000年

10 記者 李佳路;嚴厲查處一次性醫(yī)療器械重復(fù)使用制假售假的犯罪行為[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呈元;國際犯罪及其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楊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應(yīng)付方式、情境因素與犯罪行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楊如彥;公司犯罪與刑事責任的經(jīng)濟學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譚志君;證據(jù)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5 田鵬輝;片面共犯論[D];吉林大學;2004年

6 梅傳強;犯罪心理生成機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7 金星;論誘惑偵查[D];吉林大學;2004年

8 韓金柱;貨幣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唐永軍;中國白領(lǐng)犯罪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10 陳磊;商業(yè)瞞騙走私犯罪刑法規(guī)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潤蕾;刑罰模式與犯罪控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白珍瓊;瀆職罪若干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3 劉軍;我國單位犯罪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1年

4 張兄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01年

5 張萍;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若干問題思考[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陳炳旺;單位犯罪的罪與罰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7 張延丹;論環(huán)境犯罪[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崔磊;法人犯罪構(gòu)成論[D];河南大學;2002年

9 任成璽;犯罪對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10 黃廣進;單位刑事責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2742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nzuizhian/22742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7c9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