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厭訟”現(xiàn)象及其原因
發(fā)布時間:2017-05-25 17:13
本文關鍵詞:中國古代的“厭訟”現(xiàn)象及其原因,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關于古代社會的“厭訟”與“好訟”之爭由來己久,可謂是見仁見智,筆者認為這應該是研究的視角不同,我們分析古代的各種現(xiàn)象,大體都要通過古代的官方書籍和學者的研究資料,所以一直以來“厭訟”論的觀點是建立在古代官方關于訴訟記載的文獻史料基礎,“好訟”的觀點又多是在某一時期的實證史料上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分析。但是筆者的觀點是認為古代民間存在“厭訟”現(xiàn)象的。古代的“厭訟”是由許多主觀、客觀因素制約而成的。古代社會的“厭訟”現(xiàn)象是古代官方的“賤訟”、“息訟”態(tài)度,古代民間“畏訟”心理和儒家“無訟”思想的綜合結(jié)果。筆者認為“厭訟”不應該解釋為有強烈感情傾向的意思,應該解釋為古代民間的“避訟”的訴訟偏好,即人們在權(quán)衡利弊時只會為了較大的利益而采取訴訟的模式,大部分的普通民眾采取的是“避訟”方式,這不僅跟古代官方對民眾的“息訟”引導,對民間“賤訟”意識的培養(yǎng),民間逐漸形成“畏訟”心理的主觀影響有關,而且也是因為古代司法資源短缺,司法制度不完善,訴訟成本過高,人民生活不夠富裕等諸多客觀原因,和古代特殊的社會氛圍、各種思想體系、政治體制等主觀因素共同造成的,“厭訟”現(xiàn)象有著積極和消極的影響。時至今日,研究中國古代的“厭訟”現(xiàn)象仍對現(xiàn)代司法有一定的幫助。我們可以盡量消減“厭訟”現(xiàn)象帶來的消極影響,增強“厭訟”現(xiàn)象帶來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厭訟 好訟 積極影響 消極影響 司法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929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中國古代的“厭訟”、“好訟”之爭12-15
- 1.1 關于中國古代的“好訟”現(xiàn)象12
- 1.2 關于古代民間存在的“厭訟”現(xiàn)象12-14
- 1.3 一種訴訟偏好14-15
- 二、“厭訟”現(xiàn)象的原因分析15-29
- 2.1 中國古代的經(jīng)濟原因15-16
- 2.2 中國古代的政治原因16-17
- 2.2.1 中國古代官方的“息訟”、“賤訟”態(tài)度16-17
- 2.2.2 中國古代行政考核體制17
- 2.3 中國古代的社會原因17-19
- 2.3.1 中國古代的熟人社會17-18
- 2.3.2 中國古代的家庭倫理模式18-19
- 2.4 中國古代思想原因19-23
- 2.4.1 中國古代儒家思想19-21
- 2.4.2 中國古代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對“厭訟”意識的形成的影響21-22
- 2.4.3 中國古代獨有的“罪惡糾紛觀”22-23
- 2.5 中國古代訴訟成本23-26
- 2.5.1 金錢成本23-25
- 2.5.2 時間成本25
- 2.5.3 聲譽成本25-26
- 2.5.4 親情成本26
- 2.6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方面原因26-29
- 2.6.1 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26-27
- 2.6.2 律法的殘酷懲罰性27
- 2.6.3 “不當?shù)脼椤弊?/span>27-29
- 2.6.4 對民眾訴權(quán)的限制29
- 三、古代“厭訟”現(xiàn)象的正負面影響29-33
- 3.1 “厭訟”現(xiàn)象帶來的負面影響29-31
- 3.1.1 不利于法律制度的進步29-30
- 3.1.2 導致官僚司法制度腐敗30-31
- 3.1.3 造成古代民間權(quán)利意識淡薄31
- 3.2 “厭訟”現(xiàn)象帶來的正面影響31-33
- 3.2.1 有利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形成31-32
- 3.2.2 有利于古代社會和諧穩(wěn)定32-33
- 結(jié)語33-36
- 參考文獻36-39
- 致謝3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武樹臣;;尋找最初的禮——對禮字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2 武樹臣;;尋找最初的“律”——對古“律”字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J];法學雜志;2010年03期
3 賀衛(wèi)方;;司法:走向清廉之路[J];法學家;1998年01期
4 李漢林;;變遷中的中國單位制度 回顧中的思考[J];社會;2008年03期
5 徐忠明;明清訴訟:官方的態(tài)度與民間的策略[J];社會科學論壇;2004年10期
6 尤陳俊;“不變”的中國基層司法風格及其社會經(jīng)濟背景[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本文關鍵詞:中國古代的“厭訟”現(xiàn)象及其原因,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44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39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