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理論文 >

論中國近代法學教育之興起

發(fā)布時間:2022-02-18 12:03
  1840年以前,中國不存在西方意義上的法學教育;1840—1919年在西學東漸過程中,法學教育興起并呈現(xiàn)出極為興盛的局面。本文闡述了中國近代法學教育興起的時代背景、教育理念以及管理體制。在清末社會轉(zhuǎn)型期,法學教育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有力地推動了法律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和清末的法制現(xiàn)代化進程。同時也指出,就中國社會新陳代謝的過程來看,近代法學教育的興起,對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所產(chǎn)生的巨大推力。 

【文章來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1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問題的緣起
    二、文獻綜述
    三、本文需界定的詞語
    四、本文的理論框架
第一章“亙古未有之變局”提供了近代法學教育萌芽之土壤
    第一節(jié) 社會轉(zhuǎn)型:危機中尋找出路,法學重要性凸顯
        一、傳統(tǒng)中央集權(quán)重心下移
        二、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的出現(xiàn)
        三、變法修律成為突破口
    第二節(jié) 教育轉(zhuǎn)型:科舉制度廢除,新式教育應(yīng)運而生
        一、舊有體系瓦解,教育多元化發(fā)展
        二、法政學堂眾多,法學教育優(yōu)勢呈現(xiàn)
    第三節(jié) 文化轉(zhuǎn)型:西學東漸,法學理念轉(zhuǎn)變
        一、封建舊有文化觀受到?jīng)_擊
        二、維新派對西方文化的認知
        三、“德主刑輔”政治文化的捉襟見肘
        四、“倫理”向“契約”的過渡
    本章小結(jié)
第二章 近代法學教育理念之確立
    第一節(jié) “國勢之強弱,視乎人才之盛衰”-洋務(wù)派對舊教育的改革
        一、教育為國家富強之本
        二、新式學堂的創(chuàng)辦
        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宗旨
    第二節(jié) “明乎事理之當然,究其精義之所在”——法學巨擎沈家本的奠基
        一、“會通中西”的法律觀
        二、創(chuàng)建法律學堂,培養(yǎng)專門人才
        三、翻譯、整理中外法學著作
    第三節(jié) “廢科舉、育新民”——維新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的推動
        一、教育是“救亡圖存”的重要手段
        二、“廢八股、變科舉、興學!
        三、康、梁對近代法學教育理念確立的貢獻
    第四節(jié) “和平地征服”——傳教士對西方法學的傳播
        一、擔任講習、著書立說等活動
        二、喚醒了近代知識分子的法律意識
        三、以強勢文化改造傳統(tǒng)文化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近代法學教育制度之確立
    第一節(jié) 新式的法政管理體制
        一、學部的成立:中國近代教育管理體制正規(guī)化的標志
        二、裁撤各省學政,改設(shè)提學使司
        三、法政學堂內(nèi)部管理機構(gòu)與職責
    第二節(jié) 寬泛的法科教育結(jié)構(gòu)
        一、辦學主體多元
        二、教育層次延伸
        三、專業(yè)分科中西兼顧
    第三節(jié) 留學大潮漸生漸長
        一、留學歐美的法政精英
        二、甲午戰(zhàn)敗與留日熱潮
        三、法科留學生成為法學近代化的中堅力量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近代法學教育興起的價值認知
    第一節(jié) 特殊時代的鮮明特點
        一、清末政府鼓勵合理利用外國法學教育資源
        二、法學教育的發(fā)展與法律制度的創(chuàng)建相輔相成
        三、選擇多種辦學模式,培養(yǎng)不同風格法律人才
        四、辦學基礎(chǔ)薄弱,處于政治附庸地位
        五、日化色彩濃厚
        六、模仿有余,活化不足
        七、“學而優(yōu)則仕”功利色彩明顯
    第二節(jié) 對民國時期法學教育的影響
        一、1912—1927 年法學教育的迅猛發(fā)展
        二、1927—1949 年法學教育的日漸衰落
        三、興衰原因考察
    第三節(jié) 近代法學教育興起構(gòu)筑了法制現(xiàn)代化的基礎(chǔ)
        一、法學教育普及,加快了近代爭取司法獨立的步伐
        二、近代法觀念深入人心,奠定了法制現(xiàn)代化的思想基礎(chǔ)
        三、職業(yè)法律家群體形成,提供了法制現(xiàn)代化的人才保障
    第四節(jié) 百年風雨對當代的啟示
        一、中國當代法學教育的基本框架
        二、現(xiàn)實的困境
        三、完善當代法學教育的設(shè)想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代中國法律院校流變探析[J]. 王石磊.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4)
[2]清末民初法政學堂之研究:教育史的視角[J]. 陳建華.  華東政法學院學報. 2006(03)
[3]清末中國對日本法學的引進[J]. 史寶龍.  歷史教學. 2006(03)
[4]當代中國法學教育的挑戰(zhàn)與機遇[J]. 蘇力.  法學. 2006(02)
[5]淺論中國近代法律教育[J]. 王石磊.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05(02)
[6]論清末新式法學教育對中國近代法學的影響[J]. 徐彪.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05(03)
[7]兩位美國人與清末民初的中國法律教育[J]. 朱志輝.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05(03)
[8]社會變遷與民初民事法律觀念的轉(zhuǎn)變[J]. 陳晉萍,李衛(wèi)東.  法學評論. 2005(02)
[9]中國近代法學教育的先導——天津北洋法政學堂[J]. 蘭紹江.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5(01)
[10]法科留學生與中國近代法學[J]. 何勤華.  法學論壇. 2004(06)

碩士論文
[1]沈家本與近代法學教育[D]. 陳銳劍.山東大學 2006
[2]中國法學教育的歷史與現(xiàn)實[D]. 鄧建新.中國政法大學 2006
[3]1949年至1957年中國高等法學教育初探[D]. 劉海濤.浙江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3080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363080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57c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