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國”析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goal of building a "China ruled by law", it includes the goal of "trinity" of a country ruled by law, a government ruled by law and a society ruled by law. It needs to clearly inclu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 a country ruled by law"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 country ruled by law, a government ruled by law, and a society ruled by law, as well as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ruling by law,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a country ruled by law, and a government ruled by la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eties ruled by law. In fact, the connotation of "China ruled by law" is the same as that of "country ruled by law", and the goal is the same. "country ruled by law" is the goal of national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enshrined in the Constitution, which has the effect of fundamental law, while "China ruled by law" is only the political opinion of the ruling party and belongs to the concept of theory. Therefo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uling party, we should always build around a core national value goal, which should be synonymous with the goal of "a country ruled by law". At this level, people should understand the basic meaning of "China ruled by law" as "a country ruled by law" rather than the concept with a broader meaning outside the "country ruled by law", so as to be more in line with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decision on deepening Reform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分類號】:D920.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本刊4篇作品在“法治中國·難忘一案”征文活動中獲獎[J];中國審判;2009年12期
2 王麗紅;;“法治中國·30年難忘一案”有獎征文活動啟動[J];法人雜志;2008年07期
3 ;邁向法治中國任重道遠[J];法治與社會;2011年02期
4 劉武俊;;解讀WTO時代的“法治中國”[J];改革與開放;2002年04期
5 ;為民主法治鼓與呼[J];法治與社會;2008年04期
6 仁民;;法治中國:從2007到2008[J];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08年02期
7 裘斌;黑格爾的法哲學思想與法治中國的構建——兼論建設政治文明和構建法治社會的一體性[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06期
8 熊芳;法治中國的法治軟件探析[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4年07期
9 王勇;;轉(zhuǎn)型社會和關于法治中國想象的重組[J];現(xiàn)代法學;2006年06期
10 ;邁向法治中國的嶄新起點[J];法治與社會;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姜裕富;;村規(guī)民約的效力:道德壓制,抑或法律威懾[A];“秩序與進步:浙江社會發(fā)展60年研究”理論研討會暨2009浙江省社會學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蔣立山;;簡論“未來十年”(2010-2020)推進依法治國的策略問題[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上)[C];2011年
3 管鐵流;;正本清源,導疏化育——律師化解社會矛盾新思維初探[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憲法與人權委員會、行政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律師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全國律協(xié)憲法與人權委員會、行政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律師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議程[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憲法與人權委員會、行政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律師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陳小菁;開啟法治中國嶄新篇章[N];解放軍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廖文根;奠基法治中國[N];人民日報;2011年
3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童國梁;能動司法 彰顯法治中國特色[N];人民法院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袁祥 王逸吟;成長中的法治中國[N];光明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馬興宇 袁祥 王逸吟;成長中的法治中國[N];光明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秦佩華 冀業(yè) 侯琳良;法律體系形成 法治中國提速[N];人民日報;2011年
7 本報駐基輔記者 朱冬傳;法治中國:開放+13億人的首創(chuàng)精神[N];法制日報;2008年
8 鄭克文;依法治國結(jié)出的碩果[N];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9 記者 張宿堂 鄒聲文 張宗堂 賈楠;為法治中國的宏偉大廈奠基[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10 楊濤;“影響性訴訟”推進法治中國[N];經(jīng)濟參考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巖;轉(zhuǎn)型時期中國法治特點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志潔;社會轉(zhuǎn)型期農(nóng)村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2 劉方博;法治社會下的契約精神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3 秦莎;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及其現(xiàn)代轉(zhuǎn)換[D];西南大學;2013年
4 王曉瑞;網(wǎng)絡表達自由及其限制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5 何山;商鞅法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3年
6 賀九玲;論我國法官的職業(yè)倫理缺失及其完善[D];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2014年
7 吳威;論公安執(zhí)法理念的更新[D];吉林大學;2010年
8 劉芳瑜;增強基層行政領導干部法律文化素質(zhì)的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9 曾慶妮;中國媒體對國內(nèi)外犯罪事件報道的比較分析[D];廣西大學;2013年
10 桑源;論公民知情權的法律保障[D];河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149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51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