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理論文 >

漢晉民事司法變遷管測:基于甘肅臨澤《田產(chǎn)爭訟爰書》的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9-04-10 19:25
【摘要】:2010年,甘肅張掖臨澤縣出土了一份珍貴的訴訟文書,時間為西晉建興元年(313年),內(nèi)容涉及堂兄弟間的田產(chǎn)繼承糾紛。從法律史的視角看,這份文書的珍貴價值在于:它展現(xiàn)了漢晉之間的民事司法變遷,使人們看到,原本較純粹的早期民法,如何被逐漸地導向了刑事化的軌道上。一方面,漢代的先令券書、分家析產(chǎn)、縣廷裁斷等民法制度繼續(xù)存在;但另一方面,很多新變化產(chǎn)生了:代表宗族力量的"宗長"取代了原本負責"聽訟"的鄉(xiāng)嗇夫,攫取了初審的權(quán)威;對于兄弟爭田,已不再根據(jù)券書等證據(jù)判定曲直,而是以宗法倫理輔以懲罰手段打壓訴訟雙方,迫使雙方息訟了事;原本不適用刑罰的民事訴訟,開始有了刑事化處理的傾向。推動這些變化的力量是當時在基層興起的宗族組織。
[Abstract]:In 2010, Zhangye Linze County, Gansu Province, unearthed a valuable litigation document, the first year of Xijin Jianxing (313), involving the disputes between cousins in the inheritance of farm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history, the valuable value of this document lies in: it shows the changes of civil justice between Han and Jin dynasties, and makes people see how the original pure early civil law was gradually directed to the path of criminaliz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system of civil law, such as the shilling voucher of the Han Dynasty, the separation of families, the adjudication of the county court and so on, continues to exist; But on the other hand, many new changes have emerged: the "patriarch", who represents the clan forces, replaced the township Sik Fu, who was in charge of "hearing the lawsuit", and seized the authority of the first trial; For brotherly dispute, it is no longer judged straight according to evidence such as voucher, but punishes both parties with patriarchal ethics and punishments, forcing both parties to settle the lawsuit. Civil litigation, which originally did not apply the penalty, began to have the tendency of criminal treatment. The forces driving these changes were clan organizations that ros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2012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中國傳統(tǒng)民法之基石”(項目號12PJC04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92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張朝陽;;漢代民事訴訟新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2 楊國譽;;“田產(chǎn)爭訟爰書”所展示的漢晉經(jīng)濟研究新視角——甘肅臨澤縣新出西晉簡冊釋讀與初探[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12年01期

3 朱大渭;梁滿倉;;魏晉南北朝宗族組織試探[J];中國史研究;2009年04期

4 尹在碩;睡虎地秦簡和張家山漢簡反映的秦漢時期后子制和家系繼承[J];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01期

5 邢鐵;我國古代的諸子平均析產(chǎn)問題[J];中國史研究;1995年04期

6 李憑;;論北魏宗主督護制[J];晉陽學刊;198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朝陽;;漢晉民事司法變遷管測:基于甘肅臨澤《田產(chǎn)爭訟爰書》的探討[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7年01期

2 賈小軍;;河西出土魏晉十六國文獻紀年信息申論[J];敦煌研究;2016年05期

3 陶傳祥;郭小楠;;論分戶析產(chǎn)對漢代少年的影響[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05期

4 薛玉;王蕾;;從分家書看徽州地區(qū)分家習慣[J];圖書館論壇;2016年09期

5 師彬彬;;兩漢二十等爵制問題研究綜述[J];史志學刊;2016年03期

6 羅將;;臨澤出土“田產(chǎn)爭訟爰書”所見傳統(tǒng)中國的法律盟誓及其現(xiàn)代價值[J];社科縱橫;2015年12期

7 李全生;;劉關(guān)張三結(jié)義辯考[J];衡水學院學報;2015年05期

8 陶自祥;;社區(qū)性家庭:農(nóng)村社會結(jié)構(gòu)研究的一個新視角——基于華北農(nóng)村“立門戶”現(xiàn)象的考察[J];長白學刊;2015年05期

9 王偉;;里耶秦簡“付計”文書義解[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10 賈小軍;;魏晉十六國敦煌“薄命早終”鎮(zhèn)墓文研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5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魯西奇;;甘肅靈臺、陜西長武所出北魏地券考釋[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10年04期

2 葉玉英;;東漢簡牘《和從書》所見東漢若干制度探索[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張朝陽;;張家山《二年律令》與《風俗通義》中兩則案例的對讀[J];史林;2009年04期

4 王素;;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選釋[J];文物;2005年12期

5 徐世虹;對漢代民法淵源的新認識[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6 高敏;漫談《張家山漢墓竹簡》的主要價值與作用[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李均明;張家山漢簡所反映的二十等爵制[J];中國史研究;2002年02期

8 高敏;北魏“宗主督護”制始行時間試探——兼論“宗主督護”制的社會影響[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徐世虹;漢代民事訴訟程序考述[J];政法論壇;2001年06期

10 張德芳;從懸泉漢簡看兩漢西域屯田及其意義[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雷建玲;以人為本,司法為民——民事司法理念更新及制度變革簡論[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李新鋼;;類推何以在刑事司法和民事司法中被不同對待[J];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3 陳彬;;關(guān)注民事司法效果,反思訴訟制度改革[J];司法;2008年00期

4 周成泓;;建設(shè)和諧社會視野下的民事司法救助制度[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5 楊西玲;;我國民事司法救助制度的評析[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6 李順萬;;民事司法中的經(jīng)驗推理[J];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7 沈明磊;;關(guān)于民事司法倫理性若干問題的研究[J];法律適用;2010年12期

8 齊恩平;李超;;黨的政策、司法政策與民事司法嬗變[J];學習論壇;2010年12期

9 鐘花;;完善我國民事司法救助制度的思考[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胡建萍;王長軍;;民事司法視角的維護食品安全[J];中國審判;2011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郭建勇;;司法理性與司法國情:審判權(quán)功能之實證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變遷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如巧 重慶大學法學院;調(diào)解:中國民事司法的主線[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楊濤邋熊艷華;貞操權(quán)、罪刑法定與民事司法的創(chuàng)新[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7年

3 通訊員 王國軍;梨樹法院傾心調(diào)解促和諧[N];四平日報;2007年

4 楊濤;“罪刑法定” 和“權(quán)利法定”[N];光明日報;2007年

5 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 吳海星 張海榮;法律源于事實[N];人民法院報;2006年

6 王建源;“功夫在詩外”[N];人民法院報;2002年

7 盈科律師事務所 李季先;投資者維權(quán)要揮舞法律“大棒”[N];中國證券報;2013年

8 [英]開放大學教授 加里·斯萊帕教授;英國法律體系的近期發(fā)展動態(tài)(下)[N];檢察日報;2002年

9 楊濤;“貞操權(quán)”為什么能夠成立[N];東方早報;2007年

10 唐曉征;全國首創(chuàng) 我市推進“四率一例”[N];眉山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冀宗儒;論民事司法救濟充分性的實現(xiàn)[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4年

2 熊英灼;民事證明程序的控制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勇;民事司法效果初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2 李明剛;民事司法對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3 李新鋼;類推在刑事司法與民事司法中的不同[D];廈門大學;2006年

4 屈國華;民事司法評價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5 范海鋒;民事司法認知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6 李美娜;我國民事司法救助制度問題及完善研究[D];河北大學;2016年

7 肖東;論民事司法的可接近性[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8 匡仲斌;基層民事司法與接近正義[D];湘潭大學;2003年

9 劉麗;民事司法賠償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10 黃珊珊;民事司法陪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24560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4560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ab9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