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理論文 >

中美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律執(zhí)行的實證分析與比較

發(fā)布時間:2019-01-03 13:41
【摘要】:金融危機之后,美國于2010年7月21日通過了《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多德-弗蘭克法案創(chuàng)立了聯(lián)邦層面專門負責消費者金融保護的機構,即"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CFPB),其職能涵蓋制定規(guī)章、受理投訴、查處違法行為以及金融消費者教育等。消費者金融保護局自2011年運作至今,已有六年歷史,發(fā)起、受理大小案例近200件。本文第一章梳理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的主要職能,主要包括制定規(guī)則(Regulatory)、監(jiān)管(Supervision)和執(zhí)法(Enforcement)。第二章對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公布的已決案件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趯θ142個案例的閱讀、提煉,本章以數(shù)據(jù)呈現(xiàn)了分析結果,并提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規(guī)律,刻畫了"行為監(jiān)管"。第三章用實證方法構建了美國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法律框架。通過整理被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在監(jiān)管執(zhí)法中引用、激活過的法律條文,本文從立法層面上還原了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的法律圖景。特別地,針對新通過的《消費者金融保護法》中概括性規(guī)定的"不公平、欺詐、濫用"條款,本文結合具體案例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對其適用規(guī)律和啟動方式進行了分析,提煉出"不公平"條款適用的實質標準。第四章用統(tǒng)計分析和實證分析的方法刻畫了中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現(xiàn)狀。在案例統(tǒng)計和案例分析的基礎上,本文研究了當前金融消費者通過訴訟途徑解決糾紛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和現(xiàn)實困難,分析了銀監(jiān)會等監(jiān)管機構在保護金融消費者工作方面的不力和困境,歸納出金融消費者保護實踐中的"中國問題":監(jiān)管機構缺位導致的糾紛解決機制錯配。第五、六章總結了前四章的觀察結果,從執(zhí)行的角度,比較了中美兩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制度,進而對廣泛出現(xiàn)的"法律移植"立法建議進行了反思,得出結論:學習國外金融消費者保護制度,應當更加關注有助于解決中國問題的機構設立和法律執(zhí)行經(jīng)驗。
[Abstract]:Follow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United States passed the 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n July 21, 2010. The Dodd-Frank Act created a federal agency specifically responsible for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the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Agency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CFPB), whose functions include making regulations and handling complaints.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illegal acts and financial consumer education. The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Agency has been operating for six years since 2011. It has initiated and accepted nearly 200 case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gulatory), supervision of (Supervision) and enforcement of (Enforcement). Chapter two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ecided cases published by the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Based on the reading and refining of 142 cases,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analysis results with data, and abstracts some representative laws to depict "behavior supervision". The third chapter uses the empirical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legal framework of American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By sorting out the legal provisions cited and activated by the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in its supervision and enforcement, this paper restores the legal picture of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legislative level. In particular, in view of the "unfair, fraudulent and abusive" clauses in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newly adopted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Law,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application rules and start-up methods by combining specific cases and statistical data. Abstract the substantive criteria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nfair" clause. Chapter fou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in China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case statistics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consumers resolving disputes through li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weakness and difficulties of regulators such as CBRC in protecting financial consumers, and concludes the "China problem" in the practice of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the mismatch of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caused by the absence of supervision institutions. The fifth and sixth chapters summarize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f the first four chapters, compare the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ecution, and then reflect on the widely appeared legislative proposals of "law transplantation". The conclusion is: to study the foreign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system,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experience of law enforce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China.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923.8;D971.2;DD912.2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消費者保護是門大學問——《消費者保護理論與實務》出版發(fā)行[J];工商行政管理;2000年15期

2 ;消費者,你享有哪些權利?[J];福建質量信息;2001年01期

3 陳志;論消費者保護法律體系的完善[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4 杜穎;網(wǎng)上交易中消費者保護特則[J];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5 陳志;論消費者保護法律體系的完善[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劉春有;兩岸消費者保護立法比較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張君;加拿大消費者保護知多少?[J];出國與就業(yè);2004年17期

8 王小明;;消費者維權的途徑[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于陽春;;消費者社會責任研究初探[J];商業(yè)時代;2007年03期

10 潘昊;;試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消費者[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消費者權益保護是一項長期工程[A];誠信·維權論壇文集[C];2004年

2 趙煊;;金融消費者保護理論研究——以零售金融產(chǎn)品為例[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彭濤;;基金產(chǎn)品零售中的金融消費者保護研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如何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A];紀念《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頒布十周年有獎征文獲獎文集[C];2004年

5 楊亞云;;淺談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的完善[A];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西安市碑林區(qū)工商學會2004年度理論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6 李曉娜;;試論消費者協(xié)會的職能擴充[A];當代法學論壇(2008年第2輯)[C];2008年

7 張曉東;;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路徑選擇與制度解構[A];金融法學家(第四輯)[C];2012年

8 岳彩申;張曉東;;后金融危機時代消費者保護與金融監(jiān)管制度改革的新取向——以英美國家近年來的金融監(jiān)管立法為例[A];金融法學家(第二輯)[C];2010年

9 戎素云;;政府規(guī)制與我國市場消費者保護的實現(xiàn)[A];“商業(yè)改革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頒獎活動論文集[C];2010年

10 嚴宇;;政府的伙伴:新型消費者協(xié)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小平 劉繼紅;韓國消費者保護政策的基本框架及未來走向[N];中國工商報;2004年

2 張秀生 海鳴;保護消費者的必要性和措施[N];人民日報;2005年

3 高浩榮;韓國 消費者保護院干實事[N];市場報;2003年

4 鎖凌燕;金融消費者保護重在形成合力[N];中國保險報;2010年

5 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法院 趙志;歐盟消費者保護立法歷程[N];人民法院報;2011年

6 王小平;消費者的幸福哪里來?[N];市場報;2003年

7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金融消費者保護中心課題組 課題組組長 郭新明 課題組顧問 張健華 課題執(zhí)筆 孫天琦;論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的七道防線[N];金融時報;2011年

8 記者 成竹;為兩地消費者保護工作添磚加瓦[N];中國工商報;2012年

9 記者 李國政;總局與蒙古國公平競爭與消費者保護局再次簽署合作協(xié)議[N];中國工商報;2013年

10 張煒;銀行業(yè)消費者保護亟待加強[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海;歐盟消費者保護政策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2 許云;產(chǎn)品適合性、侵權和場外金融衍生產(chǎn)品消費者保護[D];山東大學;2016年

3 孫穎;消費者保護法律體系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李閆哲;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比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5 趙煊;金融消費者保護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6 劉曉娜;金融消費者保護對金融包容影響的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4年

7 曲一帆;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李沛;金融消費者保護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劉亞嫻;我國銀行業(yè)金融消費者保護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5年

10 姚飛;中國保險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陽春;消費者社會責任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

2 石小磊;我國銀行業(yè)消費者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3 周一虹;基于食品安全領域的消費公益訴訟機制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5年

4 唐浩銘;金融消費者保護立法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5 李海;德國消費者團體的訴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5年

6 劉訥;消費者概念的建構與探討[D];中國政法大學;2015年

7 沈列;消費者反悔權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5年

8 葉卓;我國消費者協(xié)會公益訴訟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9 朱春鵬;消費者反悔權制度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10 王亞青;消費者反悔權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3994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3994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d21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