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反歧視制度之缺陷及完善
發(fā)布時間:2018-10-31 09:56
【摘要】:法律之所以存在的根本使命,就是為了維護正義、實現平等。平等作為公民享有的最基本、最重要之權利,其實現程度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公民權利體系建設的健康發(fā)展與不斷完善;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關系到經濟建設的持續(xù)、快速增長;關系到依法治國偉大方針的順利施行;更關系到民族的團結與繁榮昌盛,其現實意義不容置疑,影響極其深遠。 和諧社會的構建賦予了社會公平與正義更豐富的內涵與更高的價值追求,它鼓勵與培養(yǎng)公民以追求公平和正義為榮,反對一切形式的特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不平等與偏見,反對歧視首當其沖。然而,面對社會不斷涌現、日夜翻新的歧視現象,人們在遭受不平等對待、受到歧視以后,卻往往由于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而無法使自己受到侵害的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濟,只能夠忍氣吞聲、孤獨無助。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與發(fā)展,國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然不能夠、也不甘心任憑自己的權益被侵害,他們要求國家加大力度禁止歧視的呼聲越來越高。 由于我國現有法律法規(guī)不能很好規(guī)制社會中大量存在的歧視現象,因此,本文試圖運用比較研究方法,在分析指出我國現有反歧視制度缺陷與不足的同時,充分吸取國外反歧視立法與實踐先進經驗,結合我國自身具體國情與特點,針對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反響較為強烈、造成較為嚴重后果的歧視現象與行為,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拙見,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為我國反歧視制度的完善與實踐工作盡一點微薄之力。 本文的內容可以分為包括引言、正文及結束語在內共六個部分。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即“引言”一章中,首先,交代了本論文選題的時代背景、選擇這個論題的具體原因以及研究這個論題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其次,分別對這個問題的國外研究現狀與國內研究現狀進行闡述,交代了關于這個問題的研究現狀和研究成果;最后,簡要介紹了本文所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即“歧視的概念、分類與判定標準”一章中,首先,采用了直接對“歧視”一詞進行詞義考究以及對比分析國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方法,對學界關于“歧視”的概念界定與相關理論進行了歸納與辨析,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具體國情,進一步給出對“歧視”概念的定義;其次,基于立法之所需,從立法的角度對歧視進行了分類,指出立法所要規(guī)制的歧視應該包括直接歧視、間接歧視、制度性歧視以及騷擾四類;第三,對歧視行為的認定標準進行了分析,并得出結論認為,在進行歧視行為認定時應該從該行為目的與手段的合理性、行為目的與手段的必要聯(lián)系性、公平正義與平等基本原則三個方面進行判定;最后,還對哪些情況下構成歧視行為的例外進行了分析與說明。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即“我國歧視現狀、危害及成因—以就業(yè)歧視切入”一章中,首先,針對我國歧視存在的主要方向這個問題進行分析,以就業(yè)歧視為切入點,簡要指出我國現階段的歧視現象主要存在于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教育文化以及社會日常生活四個方面,并進一步著重對我國就業(yè)歧視現狀進行了闡述;其次,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對歧視行為的危害性與具體成因進行分析;最后,對造成我國就業(yè)歧視現狀的原因進行了具體的分析與探討。 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即“我國反歧視制度現狀及其缺陷”一章中,先是考察了我國反歧視實踐制度的現狀,然后,在此基礎上對我國反歧視制度的缺陷進行了分析,具體指出了它所具有的缺少反歧視專門性立法、已有法規(guī)規(guī)制范圍過于狹窄;無法充分發(fā)揮救濟功效、對相關概念及判定標準沒有明確規(guī)定;缺乏關于受損權利救濟與責任認定的有關規(guī)定以及法律體系自身存有大量的歧視性規(guī)定;有關政策的制定不合理這四個方面的缺陷與不足,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反歧視制度找到了病根。 在文章的第五部分,即“我國反歧視制度的完善”一章中,主要是對我國反歧視制度的完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具體表現在:對立法的建議主要包括在立法的過程中應該做到清晰明確的定義與解釋主要概念,合理的確定反歧視法的適用范圍、明晰判定規(guī)則與免責條款,完善責任追究方式、明確涉嫌歧視指控的舉證責任以及確立對規(guī)范性文件的“歧視違憲審查”原則、完善訴訟法律援助措施四個方面;對執(zhí)行機構的建議主要是提出我國的執(zhí)行機構應該擁有較高的獨立地位和權威性、具有精簡的機構組成和獨立的人事任免權限、具有簡單的案件受理程序和方便快捷的案件處理方式以及嚴格的保密制度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在最后一個部分,也即“結束語”部分,對一些基本觀點進行了重申與總結,同時也指出了本文的不足與期望。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920.0
本文編號:2301747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92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亞東;;中美反就業(yè)歧視法之比較[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2 周偉;;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歧視法學術建議稿[J];河北法學;2007年06期
3 卿石松;;美國反就業(yè)歧視立法[J];中國勞動;2008年03期
4 徐建平;;論公平就業(yè)機會——美國勞動就業(yè)中反歧視法律述評[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饒志靜;;英國反就業(yè)性別歧視法律制度研究[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8年04期
6 周偉;;論禁止歧視[J];現代法學;2006年05期
7 喻術紅;反就業(yè)歧視法律問題之比較研究[J];中國法學;2005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湯慧;法學視野下的歧視與反歧視[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2 伍興紅;反歧視的理論依據及對策完善[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本文編號:23017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30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