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理論文 >

人文主義法學視野中的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關(guān)系

發(fā)布時間:2018-07-10 14:08

  本文選題:程序正義 + 實體正義; 參考:《河北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前在我國的刑事司法實務(wù)界秉承著“遲到的正義即非正義”的格言,當然是對傳統(tǒng)中國唯實體真實論的反思,體現(xiàn)著我國刑事司法的進步。但是,隨著對程序的尊重到了極端程度,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諸如,司法成本的急劇增加,使程序走向了僵化。從刑事訴訟法哲學的角度分析就是程序正當與實體真實之間的關(guān)系如處理的問題,這也是刑事訴訟法哲學永恒的話題,但是這一問題的解決單純局限于刑事訴訟法學本身似乎不能找到讓我們徹底信服的答案;如果從法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實際上就是僵化了的法治會對社會造成我們難以想象的災(zāi)難,因為這是法的量大價值——秩序和效率之間的博弈。雖然我們認識到了兩者不能偏廢,但是兩者的關(guān)系究竟是怎樣的任然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筆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上面問題是因為我們以前提出的解決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關(guān)系的解決方案都是形而上學的,而沒有站在一個更高的、更為科學的立場上去分析問題,這樣的結(jié)果當然是不可能提出讓人滿意的兩者關(guān)系理論。本文就是改變了傳統(tǒng)的研究該問題的方法,從“人”的視角出發(fā),把人看做解決一切問題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這也是我國構(gòu)建和諧社會和法治社會所必須的立場。因為在我國的法哲學領(lǐng)域出現(xiàn)了些許以人為本的法律觀(人本法律觀、人為主義法學等)本文就是借鑒這些理論的研究成果,運用其一些基本原理和派生原則提出自己認為相對更合理的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關(guān)系理論。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riminal judicial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adheres to the maxim of "late justice is injustice", which is, of course, a reflection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eality theory and reflects the progress of our country's criminal justice. However, with the extreme degree of respect for the procedur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sharp increase of judicial costs, which makes the procedure rigi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hilosophy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dural legitimacy and substantial reality, such as the problem to be dealt with, which is also an eternal topic in the philosophy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However, 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confined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itself, and it seems that we cannot find a completely convincing answer; if we analyz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risprudence, In fact, the rigid rule of law will cause unimaginable disaster to the society, because it is the game between order and efficiency. Although we realize that the two should not be abandoned,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still a matter of different views and different opinion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above problems arise because the solution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dural justice and substantive justice that we have put forward before are metaphysical, rather than being analyzed from a higher, more scientific standpoint. Such an outcome is, of course, impossible to come up with a satisfactory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is paper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studying this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 regards ma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of solving all problems, which is also the necessary position for our country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a society ruled by law. Because in the field of legal philosophy of our country, there appear some people-oriented legal views (humanism, artificial law, etc.) this paper is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se theories. Some basic principles and derivation principles are used to put forward the relation theory between procedural justice and substantive justice, which is considered more reasonable by oneself.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9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鮑家志;;論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動態(tài)平衡——兼評民事再審事由的修正案[J];人民論壇;2011年20期

2 徐向業(yè);;試談?wù)C關(guān)執(zhí)法公信力——從兩起案件引發(fā)的輿論切入[J];法制與社會;2011年24期

3 多杰昂秀;;淺談經(jīng)濟的形式正義與實體正義——從法哲學視域分析[J];學理論;2011年17期

4 江小梅;;沖突法的結(jié)果選擇說[J];技術(shù)與市場;2011年07期

5 楊耐;;試論羅爾斯公平的機會平等和純粹的程序正義[J];理論觀察;2011年03期

6 李f;;淺論法律的公平性和嚴肅性[J];江南論壇;2011年06期

7 高歐;;證據(jù)法理論基礎(chǔ)重述[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0年11期

8 李俊青;;農(nóng)民涉法上訪的成因解析[J];人民論壇;2011年24期

9 阮堂輝;高原;;淺談“毒樹之果”理論及其在我國的運用[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10 楊祖德;;對法院變更罪名的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年2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進;;民主決策——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shè)的有效途徑[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李貴方;;證據(jù)規(guī)則的正義理念[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3 劉蜜;;也論程序法是法治的核心——董必武法治思想探討[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4 姜德鋒;;新聞報道 也應(yīng)強調(diào)“程序正義”[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5 梁津晃;;從董必武的憲政思想看當代中國刑事司法人員的司法理念[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輯)[C];2007年

6 葉國平;;羅爾斯程序正義思想研究——以《正義論》為中心[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金孝柏;;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程序正義[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mào)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8 袁承東;;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有機統(tǒng)一[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9 滕樹立;;影響法律英語翻譯的八種中西法律文化差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10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王勝國;;董老“人民司法”思想與新中國的司法制度[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 趙秉志;深入踐行實體正義的量刑規(guī)范化改革[N];人民法院報;2010年

2 湖南省常德市環(huán)保局 佘冰卉;實體正義大于程序正義?[N];中國環(huán)境報;2011年

3 袁幼鳴;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根本保證[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3年

4 郭毅;實體正義和程序公正能否完美結(jié)合[N];法制日報;2008年

5 吳宏耀(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刑事證明標準的基點:程序正義抑或?qū)嶓w正義[N];法制日報;2001年

6 青島中級法院副院長、青島中級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劉青峰邋王洪堅;程序正義與司法權(quán)威的現(xiàn)實反思[N];法制日報;2008年

7 本報通訊員 王玉新;三年涉檢“零上訪”的背后……[N];檢察日報;2010年

8 蔣德海;關(guān)注程序正義的扭曲性缺失[N];檢察日報;2005年

9 李奮飛;程序正義有局限嗎[N];檢察日報;2007年

10 證券時報評論員;法治,讓人治走開![N];證券時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占國;政治文明語境下權(quán)力制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蘇彥新;近代西歐大陸私法的歷史基礎(chǔ)[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萬永海;刑事法庭調(diào)查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4 杜寶慶;刑事審判價值論[D];重慶大學;2008年

5 周文華;法的正義價值及其實現(xiàn)[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張春良;沖突法的歷史邏輯[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7 柯聯(lián)民;讓·博丹政治、法律思想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林祈福;民事訴訟程序保障理論發(fā)展與釋明權(quán)[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胡常龍;死刑案件程序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羅光強;精神分裂癥臨床干預(yù)過程中知情同意問題的倫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占嶺;人文主義法學視野中的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關(guān)系[D];河北大學;2011年

2 杜亞濤;司法中實體正義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途徑[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曹冉冉;論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兼顧[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4 王學輝;論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辯證統(tǒng)一[D];重慶大學;2010年

5 徐歆;我國法官庭外調(diào)查權(quán)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6 夏季;柏拉圖正義觀之轉(zhuǎn)變對我國法治建設(shè)的啟示[D];湖南大學;2006年

7 張光艷;侵犯隱私權(quán)之證據(jù)效力[D];復(fù)旦大學;2009年

8 劉丹;刑事司法程序正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9 劉來雙;正當法律程序如何正當行使[D];蘭州大學;2007年

10 薛傳會;論司法正義的理念[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1361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11361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3aa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