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正義與中國法治
本文選題:程序正義發(fā) + 法治; 參考:《北方工業(yè)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程序正義”作為一種理性的法律理念,在西方國家淵源頗深,并為現(xiàn)代法治國家所普遍吸納。程序正義是處理現(xiàn)代多元社會公共關系的基本形式,是現(xiàn)代法治的核心內(nèi)容。中國在向法治國家的邁進的過程中必然要經(jīng)歷一系列的變革,而堅持程序正義對清除我國重實體、輕程序的傳統(tǒng)心理,建設法治國家有著深遠的意義,它是我國實現(xiàn)法治的必由之路。 本文從程序正義理論入手,強調(diào)中國法治的建設路途。中國目前法制基本完備,但實際運作卻不容樂觀,其中最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程序正義問題”。雖然法治的成敗與法的實質(zhì)內(nèi)容有關,但是實現(xiàn)法治必然需要通過一定的運作過程,即使是良法,也依賴于其實施的方法—程序。因此,法的實施應當嚴格依照程序,嚴格的程序正義是實現(xiàn)法治的基礎。與西方相比,中國在此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 中國的傳統(tǒng)法律秩序是建立在絕對皇權和宗法倫理的基礎之上,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在大家長制的社會形態(tài)下,整個社會處在一元化思想的主導,政府獨大,民眾贏弱,政府享有高于一切社會主體的特權。在這種環(huán)境下,外在的監(jiān)督是不必要的,通過正當程序的監(jiān)督是多此一舉的,是束縛自我手腳的做法。所以,長期以來我國社會一直強調(diào)重內(nèi)容、輕程序,并未認識到個體權利和自由的價值,中國社會也普遍缺乏程序意識。 毋庸置疑,我國的民主和法治建設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程序正義理念的傳播和實踐仍面臨著很多問題和阻力。我國法學界對程序正義理念的認識還存在嚴重分歧,學者對程序正義理論的研究還存有缺陷,社會民眾的程序觀念還十分淡薄,對程序正義還不夠關注,因此必須進一步研究此問題。
[Abstract]:As a rational legal concept, procedural justice has deep roots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is widely accepted by modern countries ruled by law. Procedural justice is the basic form of dealing with modern pluralistic social public relations and the core content of modern rule of law. China is bound to undergo a series of changes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towards a country ruled by law, and upholding procedural justice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the removal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logy of our country, which places more emphasis on substance than proced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untry ruled by law. It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Starting with the theory of procedural justice,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roa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rule of law. At present, China's legal system is basically complete, but its actual oper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e most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which is "procedural justice". Although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rule of law is related to the substance of the law,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must go through a certain operation process, even good law, but also rely on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procedure. Therefore, the enforcement of law should be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procedures, strict procedural justice is the basi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ompared with the West, China still has a big gap in this respect. China's traditional legal order is based on absolute imperial power and patriarchal ethics, emphasizing the inequality between people. Under the social form of patriarchal system, the whole society is dominated by the idea of monism, the government is dominant, the people win and the weak, and the government enjoys the privilege of being superior to all social subjects.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external supervision is unnecessary, through due process supervision is unnecessary, is the restraint self hands and feet practice. Therefore, for a long time, the society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emphasizing the content, neglecting the procedure, not realizing the value of individual rights and freedoms, and the Chinese society also lacks the consciousness of procedure generall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in China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and the spread and practice of the concept of procedural justice still faces many problems and obstacles. There are still serious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procedural justice in the legal circles of our country. Scholars still have defects in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procedural justice, and the concept of procedure of the social public is still very weak, and they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procedural justi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udy this problem.
【學位授予單位】:北方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920.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學輝;;別人家的孩子與中國的法治[J];傳承;2011年16期
2 魯蒙娜;;從法律的內(nèi)在道德談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3 蘇怡靚;;程序正義在中國的路徑及實現(xiàn)[J];商品與質(zhì)量;2011年S6期
4 吳振中;于洋;;程序正義視閾中的我國偵查程序[J];政法學刊;2011年03期
5 華憶昕;蘇新建;;程序正義于中國司法實踐之困境與出路[J];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08期
6 高汝成;;論我國社區(qū)矯正回避制度的構建[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趙羽雁;劉少夫;;談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確立[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2011年08期
8 臧曉冰;;“釣魚執(zhí)法”問題探析[J];學理論;2011年17期
9 邱陵;于廣;;論刑事和解中犯罪人之權益保障[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0年11期
10 鮑家志;;論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動態(tài)平衡——兼評民事再審事由的修正案[J];人民論壇;2011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蘇力;;當代中國法治的基本制約和可能的格局[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2 葉國平;;羅爾斯程序正義思想研究——以《正義論》為中心[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3 羅洪洋;;程序正義與中國——從文化的視局觀察[A];第三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1年
4 羅洪洋;;程序正義與中國——從文化的視局觀察[A];貴州法學論壇第三屆文集[C];2001年
5 蒲啟華;;程序正義與社會主義民主[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前沿和熱點問題”學術研討會暨2007年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李貴連;李啟成;;法治(Rule of Law)還是治法——近代中國法治的一點思考[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7 鮮連發(fā);;董必武法律思想與中國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8 陳柏新;陳柏平;;克服司法神秘化的若干對策[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9 陳紅陽;;我談董必武法律思想與中國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10 王懷安;;我國法治的先驅和奠基人[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輯)[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云良;2003年中國法治盤點[N];檢察日報;2004年
2 兵臨;送別2008:公民行動助推“具體法治”[N];檢察日報;2008年
3 張玉堂 法學博士 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治三十年:發(fā)現(xiàn)個人、發(fā)現(xiàn)權利的當代史[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4 記者 張舒;《法治影響生活·2008中國法治藍皮書》發(fā)布[N];中華新聞報;2009年
5 葉傳星;靜聽中國法治前行的足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楊濤;2009年:中國法治在艱澀中前行[N];農(nóng)民日報;2009年
7 李富金;民間視角回望2009中國法治[N];人民法院報;2009年
8 羽戈;民意與司法:2009年的中國法治看點[N];中國經(jīng)營報;2009年
9 記者 袁祥;2009中國法治藍皮書發(fā)布[N];光明日報;2010年
10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 朱勇 騰訊網(wǎng)總編輯 陳菊紅;法治影響生活· 2009中國法治藍皮書[N];檢察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史立梅;程序正義與刑事證據(jù)法[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3 程龍;對程序正義研究中的兩個基本認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學;2006年
4 朱丹;程序正義與人的存在[D];黑龍江大學;2009年
5 楊占國;政治文明語境下權力制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張劍秋;刑事被害人權利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7 馬晶;環(huán)境正義的法哲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8 林曉霞;民事訴訟程序正義理論及其實現(xiàn)機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9 殷冬水;民主:社會正義的生命[D];吉林大學;2008年
10 徐曉;過錯推定論[D];吉林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玲娜;民事訴訟期間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2 魏立超;行政合同特權的程序控制[D];鄭州大學;2005年
3 程伶;程序正義與中國法治[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劉衛(wèi)國;論程序正義[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國寶;公安執(zhí)法應遵循程序正義的理念[D];吉林大學;2004年
6 李秀艷;當代中國刑事訴訟程序正義的實現(xiàn)[D];黑龍江大學;2007年
7 劉東旭;刑事二審中發(fā)回重審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8 吳嶠濱;程序正義之再認識[D];廈門大學;2006年
9 徐歆;我國法官庭外調(diào)查權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10 劉潺;論我國行政處罰裁決時效制度的構建[D];蘭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544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205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