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理論文 >

論佛教之“罪”在中國古代的法律化及其限度

發(fā)布時間:2018-05-06 02:15

  本文選題:佛教之“罪” + 外來宗教 ; 參考:《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6期


【摘要】:"罪"是佛教的重要觀念,也是中國古代刑法史的主題之一。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頗有差異,佛教之"罪"與中國古代法律也有諸多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倫理價值、功能取向以及懲罰方式等方面,這些差異奠定了中國古代法律對佛教之"罪"吸收和排斥的基礎。中國古代法律對佛教之"罪"的吸收區(qū)分普世性與特殊性,并分別對應普遍民眾與佛教徒,權力配置、根本性倫理規(guī)范則構(gòu)成這種吸收的限度。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法律對外來文明的吸收具有很強的模式選擇性和包容的有限性,中華法系的一個動態(tài)特征可概括為"禮法一體的總體趨勢,異域文明的有限包容"。
[Abstract]:Crime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Buddhism and one of the them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criminal law. The concept of Buddhism as a foreign religion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rime" of Buddhism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law, mainly in the aspects of ethical value,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punishment method, etc. These difference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absorption and exclusion of Buddhist sin in ancient Chinese law. The absorption of "crime" of Buddhism in ancient Chinese law distinguishes universality from particularity, and corresponds to the common people and Buddhists respectively. The allocation of power and the fundamental ethical norms constitute the limits of such absorption. It can be seen from this that the absorption of foreign civilization by ancient Chinese law has strong mode selectivity and limited tolerance. A dynamic feature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general trend of integration of etiquette and law, the limited tolerance of foreign civilization".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法學院;湖南大學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研究項目“論佛教對中國傳統(tǒng)法律之影響”(11BFX012)
【分類號】:D92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毅;古代法律的禮制精神及其實踐[J];讀書;2000年10期

2 譚小穎,石秀麗;我國古代法律個性的地理觀──從地理因素看我國古代法律的特征[J];河北法學;2000年02期

3 陳彪彪;;略談中國古代法律傳統(tǒng)[J];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4 黃谷秀;論君臣關系中的納諫行為——中國古代法律文化初探[J];船山學刊;2001年03期

5 李盛,衛(wèi)秀紅;簡析中國古代法律教育的功利性[J];海淀走讀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6 張麗清;中國古代法律中的“個人”[J];蘭州學刊;2004年03期

7 薛菁;;中國古代法律教育的歷史考察[J];閩江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8 范彩萍;;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發(fā)展階段述略[J];社科縱橫;2007年11期

9 王嵐;郅兵;;先秦民本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影響[J];理論學習;2008年05期

10 朱閣雯;;品讀中國古代法律不禁止婦女再婚的規(guī)定[J];法制與社會;2009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游;;宗教對中西方古代法律的影響[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苗成斌;古代法律制度對俗語的影響[N];江蘇經(jīng)濟報;2013年

2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 劉海年;我國古代法律文化:主要內(nèi)容、特點及影響[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3 趙晶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國古代法律文獻整理研究新動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徐愛國;中國古代法律傳統(tǒng)的再解讀[N];人民法院報;2011年

5 項冬;古代法律是如何懲罰盜賊的[N];西部法制報;2012年

6 田成有 省政協(xié)常委、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認真對待中國的法治國情(二)[N];云南政協(xié)報;2009年

7 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 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 武樹臣;法律思想與傳統(tǒng)文化漫談[N];檢察日報;2010年

8 馬小紅;“以刑為主”還是“以禮為主”[N];法制日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小雪;論喪服制度對我國古代法律制度的影響[D];南昌大學;2015年

2 楊超;刑與禮的底色[D];山東大學;2016年

3 陳云真;中國視域下“民”的法文化解讀[D];華東政法大學;2016年

4 虞春玉;中國古代法律對官吏權利的限制[D];蘇州大學;2012年

5 安永;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法治的可兼容性[D];浙江財經(jīng)大學;2016年

6 王謀寅;論中國古代法律秩序的特征[D];安徽大學;2006年

7 李亞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因果律[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8 張煜昊;中國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初步[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9 蔣蕊蔓;唐代宗教法與世俗法的關系[D];蘇州大學;2016年

10 徐林杰;古代法律對官吏特權的限制及其對現(xiàn)代的啟示[D];內(nèi)蒙古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8503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8503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6b9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