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法理論文 >

中華法系中“禮”“律”關系之辨正——質疑中國法律史研究中的某些“定論”

發(fā)布時間:2018-04-10 19:58

  本文選題:中華法系 + 。 參考:《法學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中華法系"是在近代比較法研究中出現(xiàn)的概念,這個法系的核心價值觀與根本制度是禮。但長期以來,學界在研究中將律作為中華法系的主干,而將禮束之高閣。有關禮的論述籠統(tǒng)而缺乏細致與具體,對禮在中華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嚴重不足。正是這種幾乎將禮摒棄在法研究領域之外的做法,使我們對中華法系產生了一系列誤解。比如將"重刑輕民"、"以刑為主"歸納為中華法系的特點等等。在中華法系的制度構成中,律只是各種法律中的"一端",其地位與作用都遠遠不能與禮相提并論。但律在中華法系中確實又有其特殊性,這就是在禮的指導下,"律義"經歷了一個由法而儒的演變過程。但這個過程恰恰證明了,在中華法系中占據(jù)主導與主流地位的是禮,而不是律。
[Abstract]:"Chinese legal system" is a concept that appeared in the study of modern comparative law, and the core value and fundamental system of this law system is propriety.But for a long time, the academic circles regarded the law as the main part of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and shelved the ritual.The argumentation about propriety is general and lacking in detail and concrete, and its status and function in Chinese legal system are not well understood.It is this practice that almost forsaken propriety outside the field of legal research, which makes us have a series of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For example, "heavy punishment light the people", "mainly punishment"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and so on.In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law is only one end of all kinds of laws.But law does have its particularity in Chinese law system, which is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priety, Ruyi has undergone a process of evolution from law to Confucianism.But this process proves that it is ritual, not law, that dominates and dominates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法律文明史”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11AZD050
【分類號】:D9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段曉彥;;《大清現(xiàn)行刑律》與民初民事法源——大理院對“現(xiàn)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的適用[J];法學研究;2013年05期

2 馬小紅;;“確定性”與中國古代法[J];政法論壇;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昱春;;英雄的成功與制度的失敗——《席方平》中訴訟制度的社會學分析[J];蒲松齡研究;2008年02期

2 沈天水;;宋元公案小說與宋元法律[J];蒲松齡研究;2009年03期

3 王亞明;杜萬松;;中國民事訴訟依“法”裁判辨正——從檔案統(tǒng)計的視角[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4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5 劉莎莎;;從《愛彌兒》中探究盧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6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7 陳穎洲;李德貴;;論分權思想與近代西方憲政之建立[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8 陳宏光;;立法權概念的評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9 項志友;馬珊;;論法治的人性基礎——兼論中西人性觀對法治的影響[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10 周少元;;近代西方刑法新舊派理論對《欽定大清刑律》的影響[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洪伯;;“郡守為廷”——秦漢時期的司法體系[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肖能;;學術權利與行政權力:大學治理的核心范疇——以平衡論為視角[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3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4 曹婷婷;;個案視角下晚清江浙鄉(xiāng)村地區(qū)婚姻的締結與離棄——以清代刑科題本為例[A];滿學論叢(第一輯)[C];2011年

5 孫光駿;;論當前憲政制度下的獨立行使檢察權[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種松志;;論死刑復核的法律監(jiān)督[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李澤明;陳曉東;;檢察官遴選制度探微[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張云平;任海新;;完善自偵工作監(jiān)督制約機制的思考[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樂紹光;周彬彬;;相對不起訴權監(jiān)督機制探析[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張朝霞;賈曉文;;檢察內部職權配置基礎與路徑研究[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丁宇飛;企業(y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法律探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權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黃金榮;法的形式理性論——以法之確定性問題為中心[J];比較法研究;2000年03期

2 舒國瀅;尋訪法學的問題立場——兼談“論題學法學”的思考方式[J];法學研究;2005年03期

3 高鴻鈞;;無話可說與有話可說之間——評張偉仁先生的《中國傳統(tǒng)的司法和法學》[J];政法論壇;2006年05期

4 昂格爾;孫笑俠;;中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法治答問[J];政法論壇;2007年01期

5 馬小紅;;試論中國封建社會的法律形式[J];中國法學;199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明新;;法律文化的國際視野 歷史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思考──中華法系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政法論壇;2006年06期

2 錢穎;;簡論中華法系[J];法制與社會;2007年12期

3 馬騰;;中華法系價值論綜述[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蘇哲;;2007中華法系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蔣澧泉;張婧;;中華法系立法之演進[J];法律文化研究;2009年00期

6 俞榮根;;正本清源 折中融西——重建新的中華法系[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7 劉廣安;;中華法系生命力的重新認識[J];政法論壇;2011年02期

8 李力;;從另一角度審視中華法系:法家法律文化的傳承及其評判[J];法學雜志;2012年06期

9 張中秋;;回顧與思考:中華法系研究散論[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9年01期

10 范忠信;;中華法系的親倫精神——以西方法系的市民精神為參照系來認識[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肖桂花;王燁;;芻議中華法系[A];當代法學論壇(2007年第3輯)[C];2007年

2 徐尚清;;世界主要法系探討[A];外國法制史匯刊第一集[C];198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省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 李功國;復興中華法系是時代的需要[N];甘肅日報;2011年

2 張晉藩;張晉藩提出了“重塑中華法系”的新命題[N];北京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劉卉;“中華法系復興”意指何處[N];檢察日報;2009年

4 張晉藩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中華法系的特有內涵:民族法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北京大學法史學博士 林海;居正:辛亥革命中走出的中華法系大家[N];檢察日報;2012年

6 焦利 葉曉川;道德文章啟后賢[N];光明日報;2004年

7 西安市人民檢察院 張雅;現(xiàn)代法治,請容納古典智慧[N];檢察日報;2008年

8 孝悌;從父親節(jié)看法文化[N];檢察日報;2014年

9 陳耿 傅達林 劉婷婷;走向新中華法系的道路[N];經濟參考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鄧勇;試論中華法系的核心文化精神及其歷史運行[D];吉林大學;2009年

2 吳向軍;宗教與法的關系論綱[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婧;試論中華法系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遷[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賀新定;中華法系及其解體原因探析[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阮智剛;論楊鴻烈對“中華法系”的學術建構[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4 馬立科;淺議“六殺”之立法技術及借鑒價值[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4年

5 潘聰;論荀子思想中的禮法關系[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6 王姍萍;張之洞與中國法律的近代轉型[D];河北大學;2003年

7 王霆;論諸葛亮的法律思想[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73268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73268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5c1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