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海關外籍總稅務司的法律地位
本文選題:晚清 切入點:海關 出處:《中州學刊》2014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晚清海關外籍總稅務司由海關主管部門遵從皇帝諭旨任命,由英國人擔任。他們是同時處在多元法律關系中的主體。對清政府而言,他們是清政府的雇員,代表清政府從事諸多外事活動,同時也是清政府內政外交的顧問。對英國而言,他們是英國的臣民,維護、踐行英國在華利益,同時,他們還要維護列強在華總體利益。在多元利益主體的博弈中,總稅務司致力于平衡中西方之間的利益訴求,并實現(xiàn)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General Department of Foreign Customs and Taxation was appointed by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of custo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cree of the Emperor, and was appointed by the British. They were also the subjects of the pluralistic legal relations. To the Qing government, they were employees of the Qing government. Acting on behalf of the Qing government in many foreign affairs, and also as an adviser to the Qing government on internal and foreign affairs. For Britain, they are British subjects, defending and practicing British interests in China,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want to protect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great powers in China. In the game of multi-interest subjects, the General Taxation Department is committed to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作者單位】: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基金】: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明清時期對外貿易法制的傳承與變革》(2013BFX008) 中國法學會2013年度部級法學研究同名課題(CLS(2013)D113)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重點項目《近代轉型中的中國海關法制建構與價值理念(1854—1911)》(12ZS072)
【分類號】:K252;D9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戴一峰;《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干函電匯編》評介[J];近代史研究;1991年06期
2 詹慶華;;晚清海關洋員與世界博覽會——以海關洋員眼里的世博會為例[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黎澤濟;晚清官吏薪俸收入概況[J];學術月刊;199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亞楠;;北洋海軍由成立到覆滅之缺陷淺析[J];才智;2011年30期
2 馬粼;晚清宗藩體制的終結對“洋人的朝廷”形成的影響[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3 邢麗雅;;甲午戰(zhàn)爭至日俄戰(zhàn)爭時期日本的同盟外交[J];大連近代史研究;2007年00期
4 宋艷秋;郭鐵椿;;甲午戰(zhàn)爭時期中國國民整體素質研究[J];大連近代史研究;2011年00期
5 龔小峰;;清代兩江總督的經濟收入及其啟示[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孫f ;董建霞;;1895年中俄借款談判與清政府聯(lián)俄外交之關聯(lián)[J];德州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林慶元;甲午黃海戰(zhàn)役的結局及其在近代海戰(zhàn)史上的意義[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4年04期
8 戴海斌;;庚子年李鴻章北上史實補正——兼及李鴻章與日本的關系[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9 戚其章;《翁同煝文獻》與中日甲午戰(zhàn)爭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10 趙丕強;;試論信息與清朝甲午慘敗[J];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任智勇;;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賠款的償付[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曹傳清;赫德對晚清中國社會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謝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蔡建;大韓帝國與中國的外交關系1897—1910[D];復旦大學;2004年
5 陸玉芹;庚子事變中被殺五大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琴;走私·緝私·中外貿易[D];暨南大學;2005年
7 馬金華;外債與晚清政局[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8 陳勇;晚清海關稅政研究:以征存奏撥制度為中心[D];暨南大學;2007年
9 李向東;印花稅在中國的移植與初步發(fā)展(1903-1927)[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夏邦;晚清法制變革的歷史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寧;中國海關中的德國之聲1861-1917[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程秀玲;金登干與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本森;急進與保守·劇變與不變[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孫金玲;清末財政整理研究(1908-1911)[D];天津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敏;清末杭州關進出口貿易研究(1896-1910)[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珊珊;論赫德在晚清四大借款中的作用(1894-1898)[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林國亮;試論近代中朝宗藩關系的瓦解[D];延邊大學;2003年
8 熊劍峰;試論清末袁世凱的外交思想與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姚恒;義和團運動后期直隸軍民的反抗斗爭[D];河北大學;2002年
10 梁其承;“東南互!毖芯縖D];吉林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馬敏;中國近代博覽會事業(yè)與科技、文化傳播[J];歷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茵;;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清海關赫德檔案評述[J];歷史檔案;2007年02期
2 丁進軍;清末正式創(chuàng)辦郵政官局的兩件史料[J];歷史檔案;1991年02期
3 詹慶華;;唐紹儀與清季海關[J];歷史教學;1992年08期
4 任智勇;晚清海關監(jiān)督制度初探[J];歷史檔案;2004年04期
5 王澧華;;赫德的海關漢語推廣[J];傳承;2010年31期
6 戴一峰;近代洋關制度形成時期清政府態(tài)度剖析[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2年03期
7 尹淑梅;屈春海;;清政府參加比利時萬國博覽會后的政策調整[J];歷史檔案;2006年03期
8 陳詩啟;南京政府的關稅行政改革[J];歷史研究;1995年03期
9 吳弘明;;客卿赫德成功之道探微[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10 陳詩啟;中國近代海關史總述之二——中國半殖民地海關的擴展時期(1875—1901)[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蔣清宏;;試論中國近代海關的行政管理制度(1854~1869年)[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2 司馬富;費正清;布魯納;陳絳;;赫德日記選譯[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3 張盛;;抗戰(zhàn)初期英日關于中國海關的非法協(xié)定述評[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任智勇;;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賠款的償付[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5 陳爭平;;不平等條約下近代關稅制度的形成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A];近代中國(第十五輯)[C];2005年
6 夏良才;;中國近代化與海關的關系——論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7 戴鞍鋼;;孫中山與“關余”之爭[A];近代中國(第二輯)[C];1991年
8 黃景海;;秦皇島港開埠溯源初探[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C];1983年
9 潘懋元;劉海峰;;同文館與中國近代海關的關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任智勇;;三成船鈔與同文館[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8年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吳曉波;太保赫德[N];經濟觀察報;2008年
2 張生;民國“關稅自主”拉鋸戰(zhàn)[N];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
3 張耀杰;《中國近代史》的人和事[N];經濟觀察報;2008年
4 雪珥;誰家的走狗[N];中國經營報;2010年
5 劉鵬;鴉片毒害中國人民的罪惡史[N];中國檔案報;2006年
6 李德林 媒體人 財經作家;五品官的利益鏈[N];東方早報;2011年
7 陳訓先;1860年汕頭開埠始末[N];潮州日報;2011年
8 黃繼光;解讀“蟠龍”[N];中國集郵報;2005年
9 徐珠 呂焰華;晚清《新聞報》欣賞[N];中國檔案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馬金華;外債與晚清政局[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2 曹傳清;赫德對晚清中國社會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娟;湖南近代航運業(y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4 呂一群;晚清漢口貿易的發(fā)展及其效應[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5 孫寶根;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緝私研究(1931——1945)[D];蘇州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寧;中國海關中的德國之聲1861-1917[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黃豐學;赫德與中國近代海關的廉政建設[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3 江濤;近代福建沿海助航標志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4 楊志強;安格聯(lián)與中國近代海關(1911-1927)[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姚景芝;20世紀30年代初東北的走私問題[D];廈門大學;2006年
6 李軍;晚清東海關初步研究(1861—1911年)[D];蘇州大學;2007年
7 于越;試論晚清的海關郵政[D];吉林大學;2006年
8 李躍利;民國時期的瓊海關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3年
9 李曉芳;崇厚與晚清政治述論[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10 周鳳華;膠海關研究(1899-1922)[D];河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679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56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