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與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本文關(guān)鍵詞: 公共知識分子 憲政改革 社會地位 “左”的錯誤 魏德邁 三問 就是你 告訴我 人民群眾 省文化廳廳長 出處:《紅旗文稿》2014年1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在人類歷史上,專政是階級社會的特定產(chǎn)物。什么是階級?說白了就是以經(jīng)濟地位為核心的社會地位劃分出的一伙一伙的人。在當(dāng)下的中國,有人愿意承認(rèn)階級的存在,有人則不愿意。不管是愿意的還是不愿意的,都是出于自己所在的那個階級的利益考慮。比如搞"憲政改革"的那些人,他們是不愿意承認(rèn)階級的存在的,而只是講什么"公民社會"、"公共知識分子"之類,因為承認(rèn)了階級,就有一個"為什么人"的問題,這樣三問五
[Abstract]:In human history, dictatorship is a particular product of a class society. What is class? To put it bluntly, it is a group of people divided by social status centered on economic status. In today's China, some people are willing to admit the existence of a class, others are unwilling. Whether they are willing or unwilling, They are all motivated by the interests of the class in which they belong. For example, those who engage in "constitutional reform" do not want to acknowledge the existence of the class, but only talk about "civil society" and "public intellectuals" and so on. Because the recognition of class, there is a "who" question, such three questions five
【作者單位】: 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
【分類號】:D621;D920.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力;中國當(dāng)代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建構(gòu)[J];社會學(xué)研究;2003年02期
2 張頤武;;公共知識分子:難題和困局[J];中關(guān)村;2003年05期
3 張仲民;“公共知識分子”或是“介入的旁觀者”?[J];書屋;2004年04期
4 陳潔;小議我國現(xiàn)階段公共知識分子的重塑[J];黨史文苑;2004年08期
5 嚴(yán)帥;公共知識分子的界定和探討——讀《中國知識分子十論》有感[J];民主與科學(xué);2004年05期
6 許向陽;公共知識分子應(yīng)對自身“危險性”高度警覺[J];中國改革;2004年11期
7 石衛(wèi)巖;2003年新聞輿論監(jiān)督中的公共知識分子[J];社會科學(xué)論壇;2004年03期
8 唐小兵;公共知識分子與公民知識分子[J];南風(fēng)窗;2004年19期
9 李牧之 ,丁東,邢小群,王東成;公共知識分子漫談[J];教師之友;2004年06期
10 杜兆勇;公共知識分子的作用[J];中關(guān)村;2004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黃小熳;;公共知識分子言論對媒介議題屬性設(shè)置的影響——以王斌余事件為例[A];2006中國傳播學(xué)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2 汪畢芳;;論公共知識分子在建構(gòu)市民社會中的作用[A];第三屆珞珈國是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竹琳;;社會不平等與文化傳播——兼論中國公共知識分子的使命[A];中國傳媒大學(xué)第二屆全國新聞學(xué)與傳播學(xué)博士生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李蓉;;追尋失落的職業(yè)精神——淺議社會責(zé)任感的培養(yǎng)[A];城市規(guī)劃面對面——2005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攀;從方便面漲價看公共知識分子[N];經(jīng)理日報;2007年
2 塔福茲大學(xué)弗萊徹法律和外交學(xué)院國際政治教授 [美]丹尼爾·德茨納 王廣林 編譯;聚焦2.0版公共知識分子崛起[N];社會科學(xué)報;2008年
3 一寒;博客時代是誕生公共知識分子的時代[N];中國改革報;2009年
4 范方俊 程新菊;薩特: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意義[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廣東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警惕“公共知識分子”思潮[N];光明日報;2004年
6 馬立誠:《人民日報》評論員;馬立誠,
本文編號:15459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falvlunwen/falilunwen/154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