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敏灸聯合生物反饋治療肺脾氣虛型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的臨床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256.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娟;石洋;;盆底失弛緩型便秘治療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年07期
2 孟繁會;陳麗榮;李鵬;;生物反饋療法治療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的護理體會(附64例報告)[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5年03期
3 鮑聚喜;張光鑫;張孝通;楊鳳霞;;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直腸感覺功能及肛管動力學變化[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3年02期
4 王仙銳;;生物反饋治療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的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年21期
5 王靜;丁曙晴;倪敏;;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相關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療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年10期
6 嚴金明;劉冬;張興云;秦波;王波;郭偉;;排糞造影力排時與提肛時肛直角及其變化診斷盆底失弛緩征的價值[J];放射學實踐;2009年12期
7 曹建葆;丁曙晴;;盆底表面肌電評估對生物反饋治療盆底失弛緩所致便秘的臨床護理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年01期
8 ;盆底失弛緩所致便秘患者肛直腸動力和感覺功能改變[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01年S1期
9 周亞勇;;生物反饋治療盆底失弛緩致便秘的護理體會[J];浙江醫(yī)學;2016年12期
10 李青;謝鈞;徐鴻濤;黨萍;李艷;王靜;蔣榮偉;蔣華;武國營;;恥骨直腸肌松解術聯合生物反饋治療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的臨床療效[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鎮(zhèn);王新云;;恥骨直腸肌部分切斷術治療盆底失弛緩綜合癥[A];中國肛腸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2 鄔斌;丁義江;余蘇萍;丁曙晴;;盆底失弛緩所致便秘患者肛直腸動力和感覺功能改變[A];中華醫(yī)學會2001年全國胃電圖和胃腸動力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3 王凡;朱萍萍;;生物反饋聯合重建規(guī)律排便治療盆底失弛緩綜合癥的療效分析[A];中國肛腸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便秘需做哪些檢查[N];保健時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燕秋;熱敏灸聯合生物反饋治療肺脾氣虛型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的臨床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9年
2 陳海軍;益源通閉湯治療氣虛型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的臨床觀察[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3 鄔斌;盆底失弛緩所致便秘的臨床特點及其生物反饋治療的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4 曹江松;八毼穴電刺激配合生物反饋訓練治療盆底失弛緩征的臨床研究[D];云南中醫(yī)學院;2016年
5 林穎嵐;解郁通幽湯結合生物反饋治療盆底失弛緩所致便秘的臨床觀察[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6 朱彥殨;木芍潤腸湯治療肺脾氣虛證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的臨床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7 季新濤;生物反饋結合針灸治療盆底失弛緩所致便秘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8 翁美容;針刺聯合生物反饋治療盆底失弛緩便秘的臨床觀察[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9 劉妮妮;不同頻率電針治療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的臨床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10 孫光軍;中藥結合生物反饋治療盆底失弛緩所致便秘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632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2663274.html